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奧運的剩餘:百年奧運後的亞特蘭大

奧運的剩餘:百年奧運後的亞特蘭大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漢克.阿倫當年擊出的小白球雖然已經跟著勇士隊的斧頭幫眾以及熾熱的奧運聖火飛到了遙遠的地方,但這一塊土地、這一座座強壯堅挺的建築結構,將繼續貢獻給在這個城市。

去年10月的時候,父親來到亞特蘭大,我帶他到處走走,也算是讓自己多熟悉一下這個方才生活三個月的城市。他問我:「亞特蘭大當年舉辦奧運的園區在哪裡?」這個問題我答不上來,因為地圖上並沒有特別顯示亞特蘭大有什麼巨大的體育場或是奧運園區;駕車或搭乘捷運時,也沒有看到任何類似大型運動園區的地方,車子經過大聯盟亞特蘭大勇士隊主場透納球場(Turner Field)附近,想起通往球場上的大道有架設大型的五環標誌,我也只能回答:「應該是在這附近或這個方向吧!我也不是很確定。」

幾個月後,我帶著友人去透納球場觀賞勇士隊對費城人隊的比賽,球場內處處強調,這是「斧頭幫」【1】在透納球場的最後一年,比賽中場時,球團還請到貢獻多年的行政人員與知名的死忠球迷,替換外野全壘打牆上的倒數字,不斷提醒球迷透納球場已經沒有多少大聯盟球賽可以觀賞了。攻守交替時,球場大螢幕也不斷地呈現明年的新球場Sun Trust Field美好新穎的形象。

回頭上網做點功課,才發現原來透納球場就是當年的奧運主場館「百年奧運體育場」(Centennal Olympic Statdium)改建而成,並且冠上當時的球隊老闆、崛起於亞特蘭大的CNN創辦人透納(Ted Turner)之名,而成為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勇士隊的家。這歷史像是發現考古遺跡一樣,原來當年「百年奧運」【2】落幕之後,那個由拳王阿里(Muhammad Ali)以其顫抖的手點燃聖火的競技場(是的,這個城市也是非洲裔美國人對抗種族歧視的聖城),並沒有隨著盛會的落幕而消失在這個城市,而是轉換形式,與這個城市為引以為傲的職業棒球隊,一同度過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的「勇士王朝」。即便這20年的陪伴即將隨著球隊在商業利益的考量下,以「球場由田徑場改建而成並不符合需求」為理由結束了。

AP_96071901051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聖火最終交到拳王阿里手中,他罹患帕金森氏症,在奧運會開幕中,他雙手緊握著火炬,一邊顫抖地點燃奧運聖火,成為亞特蘭大奧運最為經典的畫面。

那麼,這座前奧運主場館的下一個命運是什麼呢?

在亞特蘭大尋找百年奧運的痕跡有點像是做考古學考察,需要一點一滴地從這個城市細微的空間細節,甚至是需要親身下去行走、探查,才能發現那場由臺灣阿美族原住民歌聲【3】開啟的夏日盛會在這個城市留下的足跡。

其中最醒目的標的,莫過於市中心的奧林匹克百年紀念公園(Centennial Olympic Park)。當外地遊客跟初至亞特蘭大的我遍尋不著當年那個壯麗的主場館時,這個公園無異是讓人記起20年前那場盛會的紀念碑。這座公園如今已經成為了亞特蘭大市區最重要的大型活動場地,時常舉辦青少年科展、慈善活動、大型煙火與音樂會。雖然奧運隨著時光遠離,但是奧運百年紀念公園卻融入了亞特蘭大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之中。

除此之外,公園四周還幾乎囊括除了金恩博士故居之外,亞特蘭大市區所有的重要觀光景點,包括CNN總部、亞特蘭大老鷹隊主場飛利浦體育館(Philips Arena)、大學足球名人堂、喬治亞水族館、公民與人權中心(Center for Civil and Human Right),以及最醒目的可口可樂世界(World of Coca-Cola)。

可口可樂長期以來投注在奧運的行銷活動已經成了行銷學上的經典案例,1996年奧運來到可口可樂自家大門的時候,這間全世界最會玩行銷的糖水公司,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大玩一番。從奧運正式開幕前兩年就開始以各種行銷活動點燃奧運的熱潮,尤其從這一年開始,可口可樂正式完全贊助奧運的聖火傳遞這個奧運最具代表性、每四年最能讓人期待創意與爆炸性演出的活動。翻開當年的紐約時報就提到,許多批評奧運過度商業化的批評者稱呼這次的奧運會是「可口可樂奧運」,當時的可口可樂行銷主管也提到:

奧運自1928年以來有三件事情是持續的:運動員、觀眾以及可口可樂。我們利用奧運會來擴張我們品牌與投資的價值。

面對批評者質疑可口可樂刻意將自己的形象與這次奧運緊密結合、將奧運會變成了自己的行銷活動,可口可樂總裁則在總部大樓第26樓的辦公室回應:「我們並不需要奧運在亞特蘭大,它可以在任何地方。」然後他又再補充:「我們幫助了全世界許多的(奧運)委員會。」

IMG_5507
Photo Credit:黃令名
位於亞特蘭大的可口可樂世界。

走進可口可樂世界的展示場,有一區展示著可口可樂常年贊助奧運的紀錄,包括聖火火炬、奧運徽章、海報等等,看到奧運不管在哪個城市舉辦,都與可口可樂深深結合。當年可樂總裁講的話似乎是對的,奧運百年紀念公園本身以及一旁的熱門景點,都少不了可口可樂贊助的痕跡,與其說可口可樂走向全世界的奧運城市,倒不如說可口可樂確實把奧運帶到了亞特蘭大自家的後院,不限於1996年那場盛會,更是20世紀後半以來的每一次競技與狂歡。

如同世界上那超過200個國家將自己的榮辱與每一支射出的標槍、每一個跨越的柵欄、橫桿結合在一起,可口可樂透過鋪天蓋地的行銷與商業機制,將自己與奧運結合在一起,於是亞特蘭大這座奧運城之一,也跟著留下了不少奧運的痕跡,並與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對外的城市意象結合在一起。

從奧運百年紀念公園往北走十幾分鐘,是另外一個明確可以感受到20年前那場百年奧運留下痕跡的地方,那就是我所生活的喬治亞理工校園。在校園北側凸出一角的研究生宿舍區,其中的GLC(Graduate Living Center)就是當年奧運的選手村,舊建築物、隔壁的家庭式研究生宿舍和整體校園的建築風格都相當一致,不難想像當時決定興建選手村的時候,就規劃好未來成為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宿舍。其位置座落在治安狀況惡名昭彰的Homepark區域,與校園隔一條街遙遙相望,這看似有些突兀,但若是跟著這20年來喬治亞理工不斷向北擴張校地範圍的傳言與部分事實來看,選手村的建設只是預告了學校後續的動作。

IMG_5542
Photo Credit:黃令名
喬治亞理工學院學生中心外牆的紀念銘版,上頭寫著:1996年7月6日-8月7日,亞特蘭大奧運選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