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It Girl」的美麗與哀愁—想成為經典終究得靠實力

「It Girl」的美麗與哀愁—想成為經典終究得靠實力
Photo Credit: lil'_wiz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lil'_wiz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lil’_wiz CC BY SA 2.0

「每個女孩都想成為『It girl』閃閃發亮。但成為『It girl』以後,她們反而壓力更大,想變成『Classic Girl』不被大家忘記。」這是美國最近很夯的影集《Don’t Trust the b*tch in the apartment 23》中值得思考的一句話。

「It girl」這個詞大約10年前在歐美雜誌開始火紅,主要用來敘述一些明星名模穿搭很厲害,穿的任何單品都會被大家追隨並且被媒體報導,精品品牌接著找他們代言,她們就會成為「It girl」佔據各大時尚雜誌封面。「It girl」拿的包包只要被狗仔拍到,就會成為當季的『It Bag』,追求流行的潮女們就會搶著去擁有這些包款。

「It girl」最早的代表應該像是瑪麗蓮夢露、奧黛麗赫本等設計師的謬思、攝影師的泉源。她們久而久之就變成經典的「Classic girl」永存人心,代言的產品也因此紅了許久。像是瑪麗蓮夢露裸睡穿的Chanel 5號香水,奧黛麗赫本旅行用的LV SPEEDY包,黛安娜王妃拎的TOD’S包包,都會一再被這些品牌強調她的經典性,也是品牌最強的行銷方式。

成為「It girl」的好處就是,精品會找上這些影響力強的女性拍攝廣告,或寄送免費包包給她們,希望她們拎出去被時尚媒體拍到做宣傳。Beyonce在2009年就不小心(或是有意)曾跟媒體說每年都會收到好幾個免費名牌包的時尚秘密。品牌甚至還會跟「It girl」合作包款,像是前幾年很紅的Alexa Chung X Mulberry。

「It girl」也常成為設計師的寵兒,像是Alexander McQueen生前就以Kate Moss當設計想法,並且推崇Kate就是品牌的精神,讓許多喜歡Kate Moss的人對她們家的產品買單。「It girl」的產生通常都跟她們的演藝作品息息相關,像是《Sex and the City》的莎拉潔西卡派克、《Gossip Girl》的Blake Lively、《穿著PRADA的惡魔》的安海瑟薇;歌唱界就屬Madonna和Lady Gaga。看起來「It girl」們光鮮亮麗,只要拍照笑一笑拎個包包出去就有錢賺,打扮入時參加派對剪綵,當個「It girl」真的這麼輕鬆嗎?

答案是她們壓力極大,根本就不是表面那麼風光。她們必須隨時維持高人氣和正面形象的討論熱度;一但有負面新聞產生,精品一定會馬上換掉代言人。此外,時尚界永遠是喜新厭舊,加上最近名模街拍崛起,新人有如過江之鯽一直冒出頭,「It girl」要持續維持好的身材和青春容貌才能不被取代。

舉些負面的例子,曾被時尚老佛爺Karl Lagerfeld邀請到香奈兒秀的琳賽蘿涵,最後迷失在酒精和派對中一直無法翻身;Amy Winehouse也曾因獨特風格被許多品牌爭相邀請代言,但最後因為毒品的摧毀下,也被殘酷現實的精品業遠離。大家在她去世後才惋惜的說有多愛她的造型,但臨死前根本乏人問津。

「It girl」看似只要美貌和人氣,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專精本業。像是安海瑟薇磨練演技、Kate Moss繼續專業的模特兒工作、Lady Gaga投入歌唱事業、Alexa Chung往主持界發展、Gwen Stefani變成服裝設計師。穿搭人氣美貌這些都只是過眼雲煙,專業領域才是能讓你成為「Classic girl」的真本領。

或許有些「It girl」會被記得,有些會被遺忘,但我相信當她們年老以後,翻著以前曾經報導過她們的文章,應該也會露出一抹微笑吧,畢竟她們也都曾風靡一時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