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大研究解密:海平面上升減緩,竟然是因為「陸地會吸水」

台大研究解密:海平面上升減緩,竟然是因為「陸地會吸水」
Photo Credit:台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預計未來10到20年,每年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會超過3.3毫米、甚至達到3.5毫米,地球上低窪地方或是海洋上的小島,必須提早因應。

台灣研究又上了國際期刊。台大大氣科學系助理教授羅敏輝研究發現,陸地像海綿般吸水,使得過去10年海平面上升速度減緩了20%;但未來回流海的上升更強,時間點探討中。

此研究發現已於2月刊在Science期刊:A decade of sea level rise slowed by climate-driven hydrology

聯合報導,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但奇妙的是,過去10年暖化仍持續、冰川還是在融化,海平面上升卻趨緩。

台大大氣科學系助理教授羅敏輝參與跨國研究團隊,利用太空遙測衛星「GRACE」找到其中奧秘,原來在過去2002到2014年10多年間,陸地就像塊海棉一樣多吸收了20%的水。

羅敏輝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科學家們,利用NASA的「重力反演和氣候實驗衛星」(GRACE)進行觀測,發現陸地含水量增加,讓海平面上升速度減緩。

中央社報導,過去100年地球暖化平均上升攝氏1度左右;而過去20年間,全球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3.3毫米(mm)左右,原因有3,包含海水溫度變暖、冰融化(南北兩極的格陵蘭及南極高山冰川的融化),以及人為活動(抽用地下水對海平面上升的正貢獻及水壩攔截水在陸地的負貢獻)。

而法國一個研究團隊發現,過去20年海平面上升幅度,在2000年以前每年上升3.3mm,甚至到3.5mm;但是2002到2012年左右,每年上升幅度減緩,大概剩2.5mm左右;所以要研究為何減緩,可是冰融沒有減緩,法國研究團隊有猜測水暫時留在陸地上,但沒有足夠證據。

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是由兩顆衛星組成,彼此間距離會因為地球上的重力不同而產生變化,由於地球上水循環是影響地球重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藉由這兩顆衛星的距離變化,可瞭解地球上的水循環改變,以及水在陸地與海洋上的分布變化。

755_20160311_1
Photo Credit:台大

羅敏輝說明,而Grace在2002到2014年觀察到的質量變化,海平面上升1.58mm,來自格陵蘭冰融化的貢獻為0.77mm、南極冰融的貢獻為0.49mm,以及陸地的貢獻0.32mm(但已扣除陸地能儲存的部份)。

他分析,整體而言陸地貢獻0.32mm,但是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AR5報告說明,冰川的貢獻0.65mm,人類的貢獻0.38mm(包含水壩攔截水跟抽取地下水),這2者加起來是1.03mm;但從Grace看到是整體貢獻卻是0.32mm,與1.03mm有落差,所以才找出有另一個負的貢獻。

他進一步解釋,另一個負的貢獻研究定義為「氣候驅動」的貢獻,就是後來找出負0.71mm的由來(對比原本每年上升3.3mm,減少20%左右),意即過去10年較多水降在陸上,特別是在內陸河系統的地方,包括澳洲東部及非洲南部,曾發生過幾次洪水被蓄存在陸地,這些水沒有馬上回到海裡。而羅敏輝的這次的研究,即找出了近10年來海水上升減緩的證據。

中時報導,羅敏輝表示,過去100年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1度,暖化造成各地冰山融化,產生的水應該會讓海平面上升。科學家研究發現,1993年到2012年間,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3.3毫米,但2002年到2014年每年卻僅上升2.5毫米,最近10多年上升的速度減緩了。

羅敏輝說,預計未來10到20年,每年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會超過3.3毫米、甚至達到3.5毫米,地球上低窪地方或是海洋上的小島,必須提早因應。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