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想成為新加坡之光?從「新加坡蝶王」約瑟林談起

誰想成為新加坡之光?從「新加坡蝶王」約瑟林談起
Photo Credit:Joseph Isaac Schoolin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假如「新加坡蝶王」真的有讓新加坡教育部官員們「洗心革面」的話,那就麻煩教育部派人下去嚴查違規挪課的學校吧!

編按:新加坡稱本次在里約奧運奪金的游泳選手Joseph Isaac Schooling為「約瑟林」

2016年8月13日,新加坡人將永遠記住這一天,或許比起前幾天砸了大錢又預演無數次的8月9日新加坡國慶表演更加令人印象深刻。這一天,新加坡共和國迎來了史上第一面奧運金牌,這面獎牌來自於里約奧運男子一百公尺蝶泳項目,奪冠選手是人稱「新加坡蝶王」的約瑟林(Joseph Isaac Schooling)。一般台灣人知道新加坡有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但是約瑟林三者都不是。他屬於歐亞族裔(Eurasian),是一位葡萄牙、英國加上華人血統的混血蝶王。

新加坡之光約瑟林回到新加坡之後,理所當然受到了各界英雄式的歡迎,若這時如果你問新加坡人誰想成為新加坡之光?我想誰都願意。讓我們聽聽來自官方的說法。馬炎慶(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次長)說了:「要獲得參加奧運會的資格已是非凡成就。每名奧運健兒都夢想奪金牌,對全球很多運動員來說,這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但對約瑟林和新加坡而言,我們已美夢成真。約瑟林在裡約奧運的表現是他多年辛苦努力,以及他家人朋友從不動搖支持,為他換來的成就⋯⋯」咦?一位在新加坡主管體育事務的政務次長講得這麼客氣,怎麼回事?他難道不是國家栽培的嗎?

呃,攤開約瑟林的履歷,原來他深受13歲就遠赴美國學習泳技,之後才開始在各個大大小小的國際比賽得獎,換句話說,他的情況跟之前負氣罷賽里約奧運的台灣網球好手謝淑薇很相似。或許我們不應該再加上「台灣」兩個字,不然謝爸爸又要生氣了。那麼約瑟林的父母為這面奧運金牌付出了多少代價呢?請看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14日的報導。

「約瑟林創造歷史奪下我國奧運首金,『蝶王』父母透露,栽培兒子成就夢想不易,為了支持兒子,他們動用儲蓄變賣房產,七年約花135萬元(新幣)。⋯⋯『蝶王』約瑟林的父親科林(68歲,商人)昨晚接受本報訪問,談到兒子摘金時驕傲地說:『他證明了沒有不可能的夢想,要勇於追夢!』⋯⋯除了身心上的投入,支持兒子追夢,對家裡的經濟也是不小的負擔。科林透露,決心送兒子到美國訓練時,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栽培他,甚至動用儲蓄,以及變賣在澳大利亞的房產來支持兒子。」

通篇報導裡,蝶爸(請注意,是商人喔,呵呵)和蝶媽沒有一個字提到新加坡政府的角色,只說自己花了多少錢。照這樣看來,新加坡政府就只是個尷尬的局外人嗎?也不能這樣講,奧運金牌總是有獎金的嘛,一百萬新幣,就算不是雪中送炭,起碼也是錦上添花。但是一百萬新幣不是全部可以帶回家的,首先要繳所得稅(好慘,這也算所得嗎?),再來新加坡游泳總會(是的,就是幾乎沒有在培養蝶王的新加坡游泳總會)要抽成,林林總總扣完之後,剩下七十萬新幣。

對於剩下的獎金,蝶爸有感而發,他對馬來西亞《中國報》這麼說:「目前還沒有計劃要如何使用這筆獎金,但強調金錢從來不是推動力。但他透露,約瑟林曾經告訴母親,可以用他的獎金償還家中的貸款。他還說,兒子還拿到大學的運動獎學金,自己存錢買車,不想增加父母的負擔。」沒錯,金錢從來不是推動力,債務才是。這時如果你問新加坡人,誰想成為新加坡之光?我看人都跑光了吧。

好啦,講錢多傷感情,不如談談他有什麼正面的意義好了。回來看新加坡《聯合早報》:「教育部代部長(學校)黃志明表示,約瑟林除了在奧運勇奪金牌,他為準備比賽表現出的堅強毅力及刻苦耐勞的精神,也凸顯了他優良的品格。體育是全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部代部長(學校)黃志明希望,有更多學生和家長能受到我國泳將約瑟林啟發,有意識地多花時間去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堅韌性格和良好自律,不再過度注重成績,讓孩子接受真正的全人教育。⋯⋯」

根據我本人在新加坡公立小學任教三年的實際經驗,為了提高升學考試(小六離校會考)的成績,小學高年級班把體育課之類的「雜課」挪去給四大考試科目英文、數學、科學和母語加課根本是家常便飯,之後學生到了中學和初級學院(相當於台灣的高中),那就更不用說了,體育老師很多時候是上不了體育課的。假如「新加坡蝶王」真的有讓新加坡教育部官員們「洗心革面」的話,那就麻煩教育部派人下去嚴查違規挪課的學校吧!

相關報導: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