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自以為是的道德魔人、抗壓性低愛遷怒他人,反應過度的「暴走社會」怎麼了?

自以為是的道德魔人、抗壓性低愛遷怒他人,反應過度的「暴走社會」怎麼了?
Photo Credit: Mike Tungate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例如情緒反應較強的人會因為「我不想看到討厭的場面」、「要是想起找工作的事我會心情不好」的想法,而表達出情緒化的、拒絕的姿態。這一型的人會如此,主要是因為抗壓性和精神恢復力較低。換句話說,他們克服逆境的能力較弱。

文:榎本博明

用自以為是的正義感評判他人的人

正義感是一種很重要的觀念,然而有些人卻習慣發揮過剩的正義感。看到這裡,也許有讀者會認為:「怎麼能說正義感過剩呢?正義感明明有益於社會。」確實,正義感是人類必須的道德觀,但我想強調的是,某些事情有必要以正義之名而大吵大鬧嗎?還有,某些人認為的正義,真的是正確的嗎?那會不會只是個人的偏見而已呢?

例如,走路還搖搖晃晃的小孩在公園的沙地、溜滑梯玩耍時,由於難以躲閃球類,一般我們會禁止在附近玩球。設想幼童在沙地、溜滑梯玩耍的情況,就明白如此措施確實很有必要。畢竟我們不知道是否會有足球、棒球突然擊中幼童。

但因為現代環境不如以前,當年的小孩有能隨處玩耍的空間,然而現代很多玩耍的空地都成了停車場。所以要是沒有玩球的地方,都市小孩反而會更頭痛。因此,很多小學生會在沒有幼童的黃昏時到公園內玩足球。然而,住附近的老爺爺在看到小學生玩球時,會大聲教訓他們,小孩們也就只能乖乖道歉。

由於傍晚時段並沒有任何幼童在那理玩耍,所以我認為,既然這個時段沒有幼童,沒必要遵守規定到毫無彈性的地步,長輩們執行此規定時應該稍微有點空間。

這個因為嚴守規定而過度發揮正義感的案例雖然不很嚴重,但有些人會為了遵守自以為是的正義感而將小事化為大事。

據說,某間學校因為暑假時不用上課,在校生也大多在戶外活動,因此當部分教職員在暑假工作時吹冷氣,被附近居民投訴他們隨便浪費電。

雖然暑假時的校園人數比學期中要少很多,所以讓少數老師吹冷氣確實有點浪費,但外界因為少數老師吹冷氣就對校方提出限電的投訴,未免也太不合理。畢竟暑假時的人力較少,老師們不但要在炎熱的夏天裡工作,也必須將應做的事情完成。但奇怪的是,學校附近的居民還是會認為自己有權利禁止老師吹冷氣。

這種行為不正是舉著正義的大旗恣意妄為嗎?我認為從各方面來看,這都屬於反應過度。

還有,在第一章中提到東京天然氣公司的廣告被迫停播,由於一部分觀眾的反應過度,使企業基於顧客第一的理念而採取誇張的應對方式。

確實,對求職者而言,看到廣告主角因就職不順而陷入低潮,很容易讓人感到現實的殘酷,因為這則廣告而讓求職者的內心受傷。為了解決廣告引起的投訴風波,企業很主動地停播了該廣告。但我想反問,這種處置真的妥當嗎?

某些難以找到工作的求職者,看到廣告主角和自己一樣苦於就職、飽嘗辛酸,所以在檢視過現實生活的自己後,心中更感低落。這種負面的觀感或許真的是事實;但也有很多人因為看到廣告主角和自己一樣煩惱,而發現不是只有自己遇到這樣的難關,因此重新鼓起勇氣再次挑戰。也有求職者因為看到廣告中的母親給主角溫馨的安慰,而想起擔心自己的家人,進而跳脫找不到工作的低潮。

此外,這則廣告不但能讓沒機會了解求職辛苦的人意識到其中的苦處,還能向無法理解這個問題的家庭宣導求職者的為難。

不過,也有一些求職者不像廣告中的主角般有家人鼓勵,所以看了反而備感辛酸,但即便如此,也還不至於嚴重到必須停播的地步。

如果對這種停播廣告的投訴妥協,那麼以後就會形成什麼都不能在電視上播映的現象。例如,只要是描寫家庭溫馨的廣告,就會有傷害到沒有家庭溫暖的人的疑慮;而描寫戀人情感的廣告則會傷害到單身者;描寫考試的廣告會讓討厭考試的人感到不快。

再說,只因廣告就想起自身挫折的人,這樣的過度感性會讓他們難以生存在這嚴苛的社會,因為他們不敢正視困難,沒有勇氣跨過關卡,他們有的只是討厭廣告的玻璃心。

因此,針對這則廣告的投訴大多是從偏頗的觀點中產生,也是自以為正義的作法。

情緒反應強烈,但認知反應低弱

所謂的反應過度,是因為情緒反應優於認知反應所產生的。當我們讓情緒取得主導權,就會無法冷靜判斷,也很容易做出極端的行為。

例如,遇到有朋友被他人用難聽的話羞辱,如果是情緒反應較強的人,就會回應朋友:「這真的很過分,那個人實在是太可惡了」、「真不敢相信!他居然說出這種話,完全無法原諒」等話語。

但如果是認知反應較強的人,就會冷靜地說:「真的有點過分,他大概是遇到什麼不好的事,所以才會這麼生氣吧」、「他居然會說出這種話,會不會中間有什麼誤會」等。

情緒反應較強的人,比較無法適應壓力,只要遇到討厭的事情,便容易有承受壓力後的反應。一旦產生討厭的感覺,就會生氣、陷入低潮,或是情緒激動。而認知反應較強的人較有抗壓性,遇到討厭的事物時較不易隨著狀況起舞、不大情緒化並且能冷靜應對。

當然,情緒反應較強的人就是容易反應過度的類型。

像第一章的案例中,這樣類型的人在知道東京天然氣的廣告會使求職者的心靈受創後,不但馬上任憑情緒反應做出判斷,還會認為「真是豈有此理,這則廣告太可惡了」,並且議論這則廣告的播出是否合理。

接著,他們照樣不冷靜檢視,而是開始批評廣告:「這種內容當然要停播才對。」然後當他們聽到有人遷怒贊助商、廣告公司、知名企業是人生勝利組,所以才會在不體恤求職者的情況下做出這則廣告時,他們的批判也會越來越強烈,產生「真是一群不知人間疾苦的傢伙,我才不原諒這些踐踏求職者辛酸血淚的人」之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