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浪費問題嚴重,德國擬取消食品「最佳食用日期」標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歐洲,有15~33%的食物是由於民眾不太了解包裝上的標示日期,看到已過了最佳食用日期(best before date)而將之丟棄。
文:周志輝(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榮譽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學博士,德州農工大學食品加工碩士)
我個人一直都對全球糧食短缺問題的研究深感興趣,對有關食物浪費的議題或新聞都會特別注意,雖然很多未開發國家的糧食短缺並非由食物浪費直接造成,但無意識的浪費食物無論是對環保或資源分配利用都會帶來嚴重的衝擊。
有調查顯示,德國平均每人每年竟然會把多達81公斤以上的食物丟棄,整個歐洲更估計高達1億公噸,當中有一大部份是未變質、仍可食用的食物,甚至是尚未開封的產品,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資源浪費。
因此,德國政府過去幾年就開始對這些浪費問題展開關切,試圖透過教育讓消費者明白問題的嚴重性,鼓勵大家購買較小包裝的食物,盡量將吃剩的食物吃完,減少浪費,可惜最後成效非常有限。
「此日期前食用」與「最佳食用期限」的差異
在歐洲,有15~33%的食物是由於民眾不太了解包裝上的標示日期,看到已過了最佳食用日期(best before date)而將之丟棄,近年有針對歐盟的消費市場調查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消費者能正確了解最佳食用日期的意思。
我在以前的專欄中曾經提出,產品日期標示有很多種,在德國就有「此日期前食用(use before)」及「最佳食用日期」等標示,前者算是大家熟悉的有效期限,後者通常只作為產品新鮮度的參考,與安全性無絕對關聯,超過這個日期並不等於食品已變質或不安全,由於後者訂的期限較短,往往成為食品浪費的幫兇,類似問題在其他國家也相當普遍。
也許有人會覺得結帳了產品就是自己的,凡事安全第一,過期的食品遭丟棄是理所當然,也是個人的權利,只可惜這些被丟棄的食品往往毫無安全疑慮。由於以推廣教育的方式,始終未能有效減少因過期而丟棄的食品浪費行為,德國擬取消食品最佳食用日期的標示,理由是許多可正常擺放2到3年的產品(如義大利麵),即使過期幾年仍然是可安全食用。其實,歐盟和美國也同時在討論相關的議題,希望能改善日期標示及食物浪費的連帶問題。
德國先針對長期保存的食物調整
目前德國所提到要取消的標示,主要是針對可長期保存的食品(如鹽、糖、醋、米以及麵等),以考慮只標示製造日期,而不再標示產品期限,交由消費者自行判斷是否食用,而一些容易腐敗的生鮮食品(如生肉、乳品等)則仍然會標示安全食用期限。
德國的配套方案是推廣新的智能包裝(intelligent package),例如在包裝貼上可變色的標籤,又或是一些對溫度有反應的晶片,藉此呈現產品的新鮮程度。然而,相關改革的立意是好,但技術和成本上仍有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就像貼在包裝外的標籤能否檢測包裝裡面的真實變化,是技術上的一大難題,很多智能包裝的概念目前都仍在研發階段,能否成功仍有待觀察。
台灣取消產品期限可行嗎?
在台灣也一樣存在食物浪費的問題,包裝食品的浪費也許未有歐美國家的嚴重,但宴席後剩下半桌食物並不罕見,德國的新策略未嘗不失為提醒眾人減少食物浪費的一記鳴鐘!但類似做法換作在台灣可行嗎?由於國情、輿論和消費文化的不同,目前許多民眾都有「食物恐慌症」,可以預見在台灣將有很多的障礙要面對。
有人也許會覺得德國這些顛覆的做法與食品安全背道而馳,沒有期限又怎能知道食品是否可安全食用?這個憂慮可算是食物恐慌的副作用之一,其實,廠商所生產的食品固然要必須符合食品安全的法規,但要真的確保食品安全,民眾不應只盲目依賴一堆數字,很多人都忽略正確儲存方式這一環,要注意各種食品的儲存條件,包括溫度、濕度、陽光及包材等,才能保持食品的品質或安全,否則再嚴格的標示規定或在包裝上強制展開再多資訊,也都只是一堆安慰自己的符號。
本文從減少食物浪費講到食品安全,除了希望能讓民眾了解何謂最佳食用日期,也期盼能讓更多人注意食物浪費的議題。平心而論,法可以修,習慣可以改,但要真正實踐減少浪費和提高食品安全,民眾對食品營養科學有更多知識可以判斷愈發重要。
延伸閱讀:
本文經食力(foodnext)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上廁所這樣的日常小事,其實是真正的人生大事—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呵護男性下半身的幸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說到男性如廁的問題,其實還真不少,像是便秘、擦拭不乾淨、甚至碰瓷等衛生問題,讓不少男性為之困擾。這次就讓我們透過醫師的角度來看看,面對這樣的問題可以如何解決?
根據世界廁所組織(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WTO)的統計,人一生大概要花三年的時間坐在馬桶上,而每一次上廁所時的體驗和品質,更是很大程度地影響了我們的情緒和身體健康狀況。
男性如廁的三大問題,你中了幾個?
對大部分的現代男性來說,好好上廁所幾乎算得上是種挑戰。舉例來說,便秘和痔瘡這兩大國人常見的問題,來自於作息不正常、缺乏運動、焦慮、飲食失調等生活習慣。但這些生活習慣,同時也是每天趕著通勤、開會,時常熬夜加班的男性們,必不可免的工作樣貌。在日積月累之下,便秘和痔瘡的困擾,常常就這樣默默地出現,想上不敢上,或者想上又上不出來,讓如廁成為生活中隱性的壓力來源。
此外,腸躁症也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問題。由於腸躁症有可能出現腹瀉的情況,也往往讓人擔心自己擦不乾淨、污物沾染到手上,留下令人不舒服的異味,成為許多男性的困擾。但是,如果因此以大量衛生紙反覆擦拭,除了留下垃圾,造成環境負擔之外,更有可能傷害脆弱的肛門肌膚,紅腫、破皮,甚至發炎、疼痛,同樣影響了生活的品質,造成心理壓力。
除了排便,男性排尿的問題也不少,例如近年來引起不小討論迴響的議題——男性尿尿,站著好還是坐著好?站姿的支持者認為,坐下的時候生殖器容易撞到馬桶圈,感覺很不乾淨,也不舒服;但是站著尿尿所造成的大量噴濺,不只沾染馬桶圈,甚至周遭的地板也要遭殃,最終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去維持廁所的清潔與衛生,有些時候還因此造成家中成員的爭執。而且噴濺出來的尿液,也是細菌繁殖的最佳環境,如果不小心摸到加上抵抗力差,可能就會讓表皮有傷口的地方感染,實在令人頭痛。

好好上廁所不難,靠這招就夠
要改善這些男性如廁的問題,家醫科洪暐傑醫師認為,溫水便座是個好方法!以痔瘡為例,在臨床上的治療方法之一就是溫水坐浴,因為溫水可以很好地促進肛門口血液循環、減輕壓力,讓脫出的內痔回縮。而在如廁後,利用溫水便座來沖洗肛門,就如同溫水按摩般,一方面改善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同時減緩便秘、痔瘡帶來的問題。
至於如廁後的清潔,洪醫師則有「衛生紙乾擦不如濕紙巾擦,濕紙巾擦又不如使用溫水便座清洗」的建議。因為溫水沖洗,一來可以避免衛生紙反覆摩擦肛門所造成的傷害,二來也不怕糞便沾染到手,更不會造成後續環境衛生問題,一個動作就能擺脫令人不適的擦拭問題,真是要幫溫水便座拍拍手。
那麼男性尿尿是站著好還是坐著好?洪醫師建議道:「坐著尿尿除了避免尿液噴濺之外,其實好處很多,比方男性尿尿的時候,容易因為血壓改變而出現頭暈的狀況,站著很有可能因為頭暈而跌倒,但坐著的風險就相對低了許多。」但如果已經很習慣採取站姿,又不想因為尿液噴濺而造成家中成員困擾的男性,可以考慮裝設能在馬桶中生成泡沫的溫水便座。除了利用泡沫破壞水的表面張力之外,泡沫也能直接擋住反彈濺起的尿液,大幅阻止噴濺的情況。尿液不再噴得到處都是,廁所就可以更長時間的維持乾淨、衛生的狀態,同住的家人使用起廁所也更愉快。

在潔淨的溫水中,找回如廁的幸福感
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是解決男性如廁問題的專家,更是一家人廁所的守護者。360度噴灑泡沫所形成防護圈,包覆了馬桶內壁,能夠阻隔髒污、減少附著,讓尿尿的噴濺問題成為過去式,打掃起來更輕鬆。
既然說到打掃清潔,就不能不提到Panasonic貼心設計的一體式無縫不鏽鋼噴嘴,在使用者「著座後」、「使用前」,「使用後」等三個階段,都會自動進行清潔,從根部到前端徹底除污,強效抑菌高達99%;再加上與肌膚接觸的便座表面採用Ag+銀離子抗菌,符合日本SIAA嚴格的抗菌標準,即使是多人共用也很安心。

在使用者體驗上,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採用先進的日本瞬熱技術,以快速節能省電的方式、提供不間斷的溫水,更設計了高達25種的洗淨模式,從水溫、水速、出水方式等,都能依照個人喜好調整,讓那些因為痔瘡、便秘或者腹瀉所帶來的疼痛、壓力,在自己喜好的溫水水流沖洗之下獲得改善,得到療癒的感受。

從裡到外,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的體貼設計,就是要為所有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舒適感。不想再讓上廁所成為困擾的男性朋友,請讓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呵護你的需求,用全新的如廁體驗,扭轉你下半身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