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寵物登記+戶口管理,能更有效防堵惡意棄養嗎?

寵物登記+戶口管理,能更有效防堵惡意棄養嗎?
你的寵物有做寵物登記嗎?資料照。李娉婷/攝|台灣動物新聞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兩套系統要怎麼互通、怎麼共享資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但這不妨礙我們試著想像,寵物登記和戶政系統結合或互通,可能帶來什麼改變?

記者 黃靖雅/報導

距零安樂死正式上路已不到半年,寵物登記率仍僅約五成。近年,動保界一直不斷透過各種管道呼籲飼主,一定要為寵物施打晶片,以落實飼主責任,就連新任農委會主委曹啟鴻也曾公開表示,希望犬、貓納入戶口管理,到底寵物登記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寵物登記必須強力推動,最緊急的原因,是為了防堵惡意棄養。目前,把寵物帶到收容所辦理不擬續養手續,只需繳交1000~3000元的不擬續養規費(飼主同時會被列為領養黑名單,不得再從公立收容所領養動物)。

為遏止飼主輕易將寵物送進收容所,理應大幅提高不擬續養規費,然規費太高,又恐無良飼主將直接把寵物棄置於街頭、深山。怕寵物被棄養在更危險的地方,也怕引起民怨,規費只敢收取個「不痛不癢」的金額。聽起來很荒唐,但這卻是現狀,沒有哪個縣市敢大幅提高規費,很多縣市甚至根本不收取規費。

落實寵物登記本就是把關惡意棄養最直接的方式,但寵物登記系統只能拿來防堵棄養嗎?從這個農委會公布的104年度家犬貓數量資料,你看到了什麼?

將雜亂無章的縣市數據整理成表,首先能發現,無論是家犬還是家貓,寵物登記數量前六高的縣市剛好就是六都。這可以解讀成都市人口集中,因此寵物數也多?還是這代表直轄市居民平均收入較高,因此願意多養寵物?

事實上,由於寵物登記率僅約五成,這些數據,對分析台灣各地區飼養現況助益有限。以寵物登記犬貓數為例,六都的數字高,到底是寵物數真的遠高於其他縣市,還是這僅僅顯示出直轄市居民接收寵物登記資訊的管道較多,因此配合寵物登記的飼主也較多?

如果寵物登記率達到八成甚至更高,寵物登記數據應該是制定動保政策和編列預算有力的基準。動保和其他社會議題一樣,各種需要改變的問題間環環相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沒有什麼問題能單獨被解決。

台灣動保沉痾已久,雖然漸漸有了關注度、有了資源,但看似充沛的金額有沒有被用在最關鍵的地方?民意機關在審預算時,是否會把預算過度集中在能見度較高的項目?資訊的不足,將增加精確分析的難度,政策的走向少了佐證的數據,也不容易說服民眾。

要讓寵物登記數據做更好的運用,曾有不少人提出應和戶政系統做一定程度的結合,今年6月,曹啟鴻就公開表示,希望相關部會可以共同思考,是否將家中飼養的犬、貓納入戶口管理,並立法讓其有法源依據,以快速提高寵物登記率。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資料照。李娉婷/攝|台灣動物新聞網

如果要結合兩套系統,會是個大工程,而且各系統有各自的資安問題,兩套併為一套,可能會使權責劃分會變得混亂;如果只是資料共享,就沒有以上問題,但要數據要靈活運用,分析者就要費比較大的功夫。

雖然兩套系統要怎麼互通、怎麼共享資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但這不妨礙我們試著想像,寵物登記和戶政系統結合或互通,可能帶來什麼改變?

首先,寵物登記系統用來追蹤飼養異常狀況的面向能更廣,主管機關能輕易辨別出一戶中,到底有幾隻寵物,數量是否合理,也能督促飼主確實辦理替已送養、死亡的寵物,辦理轉籍和除籍。

另外,根據農委會統計,近10年以來,家犬貓增加了100萬隻,從平均每五戶飼養一隻寵物,到現在是平均每三戶飼養一隻。領養大行其道,但隨著本來就飼有養犬貓,或是本來就曾考慮飼養犬貓的家庭,都領養犬貓之後,送養可能會越來越不容易。

送養如果能「開發」到目前未飼養寵物的優質飼主,是最好的情況。 資料照。黃靖雅/攝|台灣動物新聞網

家中一次養多隻犬貓的飼主,通常容易心軟,看到領養訊息就會忍不住出手撈回家,但這不會是一個良好的生態,飼養負擔不應集中在少部分飼主身上,且住宅空間有限,同時間養太多犬貓,不但寵物可能不開心,也恐增加寵物和鄰里的衝突可能性。寵登系統和戶政系統結合,則有助於找出潛在可能領養的家戶,也能輕易地分辨出,送養的家犬貓數,是否只是靠原有的同一批飼主在消化。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