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人的失敗當成是自己的痛處,正是成為領袖不可或缺的資質

把他人的失敗當成是自己的痛處,正是成為領袖不可或缺的資質
Photo Credit: Jørn Henriksen @ Flickr CC By ND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千萬不要接近五十歲以上還負面思考的大人。人一旦邁入五十大關,都會成為某一方面的達人。一路走來都習慣負面思考的大腦,就會定型為「負面思考的達人」。

當然或許對方也真的不對,社會也真的不好,不過那是另一回事。既然自己也和這件事有關,就要從中找出自己應該反省的地方,這才是讓腦進化的第一步。所以在經歷切身之痛的當晚,就要把這件事當成是自己的事,好好反省,讓自己因為失敗而悲傷吧。

不過倒也不需要因此意志消沉,悶悶不樂。悲傷過後要記得,「我的腦會因此進化。等睡一覺起來,我的腦就會重生了」,帶著舒暢的心情好好睡一覺吧。

明明當下表情嚴肅,好像人生已經沒有任何希望的人,下一刻卻若無其事地上床睡覺。在旁人眼中,這樣的人雖然很奇怪,但看起來是不是充滿英雄氣慨呢?

  • 二、別對過去的「失敗」耿耿於懷

對於過去的失敗,更不應該經常反芻,難以釋懷。

這也不是精神主義的主張。

而是因為這種行為可能會接回好不容易才切開的失敗迴路。


比方說在練習打高爾夫球時,有些人一開始就會先反省,「上次是因為這樣而失敗的,所以這次不要重蹈覆轍」。

只有不會進步的球員才會做這種事。重新喚醒回憶會讓失敗時的信號再次流入腦神經迴路。即使在反省的最後加上「這樣做不行」的否定句,也來不及了。好不容易才「讓大腦遺忘」的失敗迴路,因為這種行為又還魂了。

所有的訓練都不可以由反省開始。如果每次舉行商品開發會議,都先反省之前的失敗,這種公司一定無法成長茁壯。

更別說老是對失敗耿耿於懷、經常反芻的人,真的很危險。因為這種人會不斷地活化失敗迴路,導致自己的腦不論多麼努力要在睡眠中切斷失敗迴路,也不過是事倍功半。

在馬術比賽中,對於剛剛沒跳過的障礙物,選手會特地讓馬兒再次嘗試,直到成功為止。

其實只要有一個障礙物跳躍失敗,比賽就算是結束了。明明已經和勝負無關,選手還特地花時間讓馬兒再次嘗試剛剛失敗的障礙物,直到成功為止,這麼做其實有特別的意義——如果讓比賽在這次失敗時劃上休止符,這匹馬以後就永遠不可能跳過這個障礙物。

這種現象在賽馬中也能窺知一二:據說如果在某種戰術下,一匹馬曾經被其他馬匹超越而落敗,那麼下次面對同樣的對手,如果又祭出相同的戰術,這匹馬大都會直接放棄,根本沒有求勝心。

馬是非常纖細敏感又膽小的動物,所以失敗的記憶可能會深深烙印在腦海中,說不定馬兒的大腦採取的戰略就是「不再挑戰一樣的事(不魯莽行事)」。

人類雖然不像馬兒那麼怯懦,但是也必須要注意這一點。

我們不需要害怕失敗,但老是耿耿於懷放不下,也只會讓失敗迴路更加活化而已。結果就是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


所以年輕人千萬不要養成失敗的習慣。經驗不足的時候,一次的失敗經驗就足以帶給腦部極大的刺激。可是如果經常失敗,腦也會習慣成自然,認定這是「稀鬆平常的經驗」,而把這種經驗建構成堅不可摧的經驗知識迴路。然後有一天,你就會變成「失敗的專家」。

歌舞伎業界會讓演員的子女在兩到三歲時首度登台。據說四周的人對於這些小演員登台,都會高度拭目以待。小演員的長輩們事前會去向所有關係人士打招呼請託,邀請大金主們於表演當天務必蒞臨現場,坐在花道(註)兩旁的觀眾席,守護這些小演員。如果是年長的金主,可能也曾經守護過上一代演員的首度登台演出呢。歌舞伎業界名門的幼童只要走上舞台,說幾句台詞,會場中就會洋溢著幸福不已的感嘆聲,掌聲如雷絡繹不絕。「舞台是讓我滿足,光鮮亮麗的地方」,這種印象就會深深刻畫在這些小演員的腦海中。

(註:花道是由歌舞伎主舞台向觀眾席延伸而出的走道,也是舞台的一部分。)

據說要打造出舞台上的明日之星,小時候首度登台留下的幸福記憶非常重要。就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也是非常合乎邏輯的做法。

如果你已經踏入一決勝負的社會中,而且現在的做法,在一開始時並未得到「幸福的烙印」,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敗,建議你還是打掉重練吧。

只要給人類的腦一段適當的時間間隔,重新選定方法論與道具,再次設定「打掉重練後的首度登台」即可。這樣就可以重設大腦,從頭再來。

首度登台可以降低標準,在自己可以獲勝的地方,得到獲勝的經驗。或者是投入高難度的作戰,將勝負置之度外,讓自己充分享受參與其中的滿足感。重點就是不要讓大腦有「失敗」的感覺。只要讓自己身處在獲勝的情境中,或者雖然沒有獲勝,但卻充滿成就感的情境中即可。這次開始不要再讓你的大腦「習慣失敗成自然」了。


我認為讓自己養成負面思考的習慣,本身就是一項罪過。負面思考不但會帶來心靈上的負面影響,「讓自己因為憂鬱陰沉而表現不佳」,「讓身旁的人心情沉重」,還會讓自己的腦神經迴路品質嚴重低落。

指導者不能放著負面思考的年輕人不管,而是應該教育這些年輕人「儘量失敗不用怕。失敗了就要深切反省。但不需要耿耿於懷一直掛在心上」。如果你正是負面思考的年輕人,現在就立刻放棄這種習慣吧。

此外,千萬不要接近五十歲以上還負面思考的大人。後面也會再仔細說明,人一旦邁入五十大關,都會成為某一方面的達人。一路走來都習慣負面思考的大腦,就會定型為「負面思考的達人」。不論我們給這種人多麼積極正面的建議,都只會得到「可是……」、「不過……」、「反正……」的回覆。不論重覆多少次「你一定可以,好嗎?」也不會有任何改變。這種大腦已經無可救藥了,只讓他們去物以類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