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手是國家的「資產」不是協會的「私產」,如何砸破體育界的髒水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體育協會亂象叢生,應該如何改革?而政府又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由於電視台轉播的冷處理,國內對於本次奧運的關注程度不如過往幾屆高。但在實際的賽場之外,本次奧運讓更多人注意到的,其實是運動選手的差勁待遇,以及各專項協會不忍卒睹的顢頇面貌。
從謝淑薇的退賽風波,到最近表示不排除懲戒戴資穎的羽協,一個個令人錯愕的荒謬劇本接連上演。當然更不要忘了早已「聲名遠播」的棒協、足協等前輩。
台灣人平時對於體育的漠不關心,造就眾多魑魅魍魎各據山頭。曾看到有人用「砸破國家隊的髒水缸」來形容謝淑薇的「不相忍為國」,但事實上是,台灣體育界的髒水缸絕對不止網協一個,後頭可還多著很呢。
司馬光當初用石頭砸破了水缸,拯救了跌落缸內溺水的友人,因此傳為佳話。
但如果當初他走進的是一個名為「台灣體育協會」的房間裡,相信即使聰慧如他也是只能傻在原地。因為滿屋子都是水缸,要砸也不知該砸破那一個啊?更別提每個水缸裡都有人淹在裡面,差別在於有人還看得到掙扎的手腳,有人則已經沉到了缸底,連呼救的力氣都沒有了。
為什麼近年來類似的紛爭新聞越來越多,我想這和選手們越來越懂得爭取自身的權利有關,當政者再也難用「愛國心」、「榮譽感」這類虛無飄渺的詞彙去壓榨選手。選手的覺醒當然是一件好事(當然,對原本的協會高層來說就不是了),而且隨著國際化,人民智識大開,這樣的趨勢只會越來越明顯和強烈。縱然體育界一向是保守且改變緩慢的一塊,但也到了該正視潮流變遷的時刻。
我們應該要期待怎麼的變革呢?情緒化訴求廢止協會是行不通的。由於我國的國際地位複雜,比起全部交由官方機構來執行業務,交由非官方的協會很多時候會更有彈性。而且無論如何,我們都還是需要一個窗口以及負責組織,不管他是協會或者是體育署下的單位。
如果從人事上來著手呢?
曾有網友整理出了各項協會的人事清單,發現幾乎都是特定政黨的人士所把持。這一方面有其歷史因素,另一方面也和體育界向來不是什麼為人重視的「肥缺」有關。但如果外界期待新政府能動起來換上全新一批人,體育界就會從此雨過天青,那恐怕也是太樂觀了點。
很有可能的情況是:雖然位置上換了不一樣的面孔,但行事作風卻還是同一套,只是換不一樣的人來做,頂多加上更精美一些的包裝而已。體育圈子不大,其實不管是藍或綠,往往只是政治立場不同,並不代表他們的思維模式和認知不同。
也因此,比起人事的更替,更重要的,其實是要扭轉體育協會長久來的風氣和行事作風。也可以說,比起換什麼顏色、背景、黨派的人,真正重要的,是可以換上有著正確觀念,且有魄力和意志力堅持推動改革的人。
那麼,什麼樣的人適合接任,各項體育協會又該如何轉型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拋棄過去協會高高在上的姿態,轉而成為支援球員們角色的定位。
未來新的體育協會,應該要捨棄家父長制的「我都是為你好」、「聽從指示服從命令」作風,而變成更像是提供選手一切支援的最佳後盾。面對新時代,協會其實更應該像是「經紀人」的定位,為旗下的運動員們爭取權益,而不是一個強勢作風,只懂得發號施令和提出要求的統御者。
每一位選手,其實都應該是協會的資產,而不是籌碼。觀看的角度不同,心態不同,作為自然就會不一樣。
許多我們這幾年看到的亂象,其實就是協會仍然活在過往的威權心態裡,把選手視為「私產」,而非「資產」。如果真心把運動員當作國家的資產,協會怎麼可能冒著讓資產受損的風險,強迫選手穿著不合適的裝備,在受傷的風險下進行高強度的比賽?又怎麼可能讓選手連基本的飲食都要克難地自己打理,無法在最佳的狀態下替國家出賽?
這絕對不符合國人的期待,這也是為什麼協會諸多逆行倒施會激起碩大民怨的原因。面對贊助商或是外界的壓迫,協會應該要站在選手的一方,而不是反過來成為加害的執行者。說得極端點,即使選手有錯,也應該要盡力保護選手,回頭再研議內部懲處,絕不該像是打小孩給外人看,甚至為了討好外人而打小孩。
但這些理想,如果沒有足夠的條件支援,其實都只是白日夢的幻想。政府該做的,絕對不僅是型式上的撤換人事,而應該要真正從預算、環境、法規制度上給予充份的支援。
一般體育協會的任務,不外乎是推動該項運動風氣,協助基層運動發展,以及組成各層級代表隊伍參與國際賽事等。而前兩項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國際比賽,或者說,前兩項的成敗基本上就決定了國家於該項運動的實力。而要做好這一切工作,除了有心之外,最為重要、也極度現實的,就是要有錢。
選手可以刻苦訓練,運動推廣可以靠愛好者自行推動,但很多事情真的就是沒有錢不行。場地、設備、器材,推動比賽、聘任師資、出國旅費等等,通通都需要對應的經費。
根據行政院長林全七月在「行政院體育運動發展委員會」成立時的發言,目前體育預算只佔中央政府總預算比例0.4%,目標則是「八年」後能「倍增」。好吧,即使真的倍增好了,那也佔不到全國預算的1%。以不到1%的預算,又要協會推廣運動,又要協會妥善照顧選手,會不會太過強人所難?
如果新政府真的有心要對各運動協會長久來的陳習陋規做出改革,那請先找到心態正確的人,而不是安插自己的人馬酬庸固樁。
把協會從對選手頤指氣使的高處,放低身段轉為服務選手的支援後盾;其次,請真正從預算分配上重視體育,而不是只流於口號和宣示。如此一來,我們才有機會打通陳年瘀血,讓各體育協會和運動重回正軌,那才是國家、國民以及體育之福。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羊正鈺
最新發展:
-
廣東省運會U15男足決賽遭質疑「踢假球」,中國足協展開調查:將會予以嚴肅處理 9月前
-
2023世界棒球經典賽:睽違14年分組賽再現日韓對決,韓國有意徵召MLB美籍韓裔選手 10月前
-
LLB亞太區少棒賽擊敗韓國:台灣睽違7年挺進美國威廉波特世界賽,球員、教練淚灑球場 10月前
-
中華棒協理事長辜仲諒當選「亞洲棒球總會」會長,U-12世界盃爭二連霸為首要重任 10月前
-
從謝淑薇的東奧資格到「選手坐經濟艙」爭議,談台灣畸形的運動文化 1年前
-
羽協「忘了報名」!讓世界排名第10的王子維無法比國際賽,無緣進入總決賽 5年前
-
《國體法》8月修法,羽協為何「提前改選」理事長? 5年前
-
謝淑薇公開帳戶:5千萬補助在哪裡?核銷單據還被沒收 6年前
-
走出奧運球鞋贊助風波,戴資穎成為台灣羽球史上第一位世界球后 6年前
-
「不想待在永不進步的體制!」26歲台灣排球國手忍痛退出國家隊 6年前
-
【插畫】台灣選手的敵人不只在網子對面 6年前
-
不熟悉武器如何比賽?盧彥勳聲援戴資穎 批羽協「只顧自己利益」 6年前
Tags:
南投10大農遊體驗──上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南投許多農業區發展為休閒農業區,將農村景觀、農業文創、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營造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結合一級農業生產、二級農產品加工、三級農業體驗和服務,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其發展的休閒農業區將在地生產、農村景觀、農業文化創意、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區內,營造農業主題特色,開發商品,同時提升產業服務質量及充實友善旅遊環境,成為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近年來,南投許多農業區推出農業體驗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遊客體驗農作的樂趣!
以下精選10大南投農業體驗活動:
1. 埔里鎮──桃米休閒農業區
「桃米休閒農業區」位於埔里鎮桃米里,區內有桃米坑溪及其五條支流貫穿其間,依山傍水、綠意盎然,孕育著豐富美麗的生態資源與純樸農村樣貌。921震後,區內民眾攜手重建,結合地方生態、農業資源與觀光產業,打造國內最具特色魅力的休閒農業區──桃米生態村。
◎ 建議行程:桃米魚蝦體驗→桃米野餐→農事體驗→夜間賞蛙
◎ 體驗活動:農事體驗、夜間賞蛙、桃米魚蝦體驗、桃米野餐、桃米遠足、黃金青蛙粿DIY、紙燈DIY、賞螢
◎ 嚐鮮特選:茭白筍(2-10月)、麻竹筍(6-10月)、百香果(7-2月)、樹葡萄(12-5月)、香菇(全年)
◎ 伴手好禮:樹葡萄產品、百香果產品、茭白筍產品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巷64之4號
2. 魚池鄉──日月潭日月山莊休閒農場
台灣香日月潭紅茶廠以高品質紅茶聞名,成立新品牌HOHOCHA喝喝茶,將茶葉與文創、觀光結合的園區,還有日月潭日月山莊休閒農場及觀光茶園,成為日月潭熱門景點。
◎ 建議行程:揉茶體驗→混茶體驗→封茶體驗→品茶體驗→紅茶披薩DIY
◎ 體驗活動:奉茶體驗、揉茶體驗、混茶體驗、封茶體驗、導覽園區、紅茶披薩DIY
◎ 嚐鮮特選:紅玉紅茶(5-10月)、阿薩姆紅茶(4-10月)
◎ 伴手好禮:日月潭紅茶禮盒、紅茶梅、阿薩姆紅茶禮盒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魚池村魚池街443之36號
3. 鹿谷鄉──武岫休閒農場
「武岫休閒農場」位於南投縣鹿谷鄉,在鹿谷擁有專屬茶園及10公頃的孟宗竹林。近年來集合國內產、官、學精進製窯燒炭技術,以提供高品質的孟宗竹炭原料及相關製品為最主。農場結合自然景觀、生態環境及竹產業文化,並提供竹炭製程導覽及當地特色美食、幸福手作DIY、竹林茶席、竹林生態步道等,希望能讓來到這裡的遊客,都能對「孟宗竹」以及其豐富的生活應用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 建議行程:竹林生態導覽→茶席體驗→參觀竹炭製程→竹炭DIY→品嘗竹炭鮮筍火鍋和竹炭咖啡
◎ 體驗活動:竹炭包製作、竹炭枕頭體驗、竹炭過濾體驗
◎ 嚐鮮特選:武岫咖啡、武岫竹炭花茶、果汁、點心、鮮筍小火鍋
◎ 伴手好禮:武岫竹炭50公克/盒、孟宗竹醋原液(500ml)、竹醋護膚霜、竹炭粉
地址:南投縣鹿谷鄉竹林村田頭巷35-66號
4. 水里鄉──車埕休閒農業區
車埕是集集支線的終點站,故有「最後的火車站」之稱,經過規劃整建後,以當地特色原木為特色,成立「車埕休閒農業區」其景觀樸素典雅,和山城的景觀搭配相得益彰,漫步其中,可感受鐵道文化的懷舊風情味。車埕火車站每年湧入上百萬人潮,可說是全國知名觀光景點之一,也因為早已轉型成旅遊休閒小鎮和發展林業觀光文創產業,許多遊客要進入日月潭之前,一定會來這裡逛逛,體驗日據時代的鐵道木業史。
◎ 建議行程:逛車埕園區→火車旁拍照留影→木馬道體驗→木工椅DIY→品嘗木製便當
◎ 體驗活動:蘭花組合DIY、咖啡沖泡DIY、木工筆筒DIY、木工椅DIY、木便當盒DIY、手工香蕉麵DIY、製梅李體驗
◎ 嚐鮮特選:梅子(3月-5月)、咖啡(10月-1月)、香蕉(全年)
◎ 伴手好禮:車埕咖啡、蘭花、天然樟腦油、天然檜木精油、木香便當盒
地址:南投縣水里鄉車埕村高山巷9-3號
5. 中寮鄉──龍眼林休閒農業區
龍眼林休閒農業區位於北中寮,範圍包括龍安、內城、清水三村。清朝年間,先民入山開墾,當時因為遍布龍眼樹,因此稱之為「龍眼林」。主要種植龍眼、荔枝、香蕉、油甘、肉桂、薑黃等農特產,除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其產業正朝有機及保育石虎友善耕作發展,在地龍眼林社區銀髮族福利也是優等模範為參訪交流的對象,結合休閒農業一步步打造理想的銀綠色村落,現區內有特色民宿且規劃各種體驗活動遊程,可以深入當地文化,來一趟生態且含知性休閒之旅。
◎ 建議行程:參觀肖楠巨木群→參觀龍鳳瀑布→採果體驗→品嘗南瓜料理→龍眼乾烘焙→藍染體驗
◎ 體驗活動:養生植栽、藍染體驗、龍眼乾烘焙(九月)、拼布貓頭鷹、採果體驗(小番茄、樹葡萄、八角櫻桃、珍珠柑)、蜜漬橄欖、槌球競賽、油甘泡菜DIY、輕食手捲、南瓜料理、愛玉搓搓樂
◎ 嚐鮮特選:龍眼(8-9月)、柑橘類(12-2月)、小番茄(12月-1月)、荔枝(5-7月)、美濃瓜(6-9月)、八角櫻桃(全年)
◎ 伴手好禮:烘焙龍眼乾、龍眼蜜、烘焙荔枝乾、洛神蜜餞、肉桂露、炭焙烏梅、龍眼花茶、氧素基精、古味梅、薑黃粉
地址:南投縣中寮鄉龍南路47-8號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