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318學運處於抗爭上升期還是下降期?這取決於往後十年我們要做的事情

318學運處於抗爭上升期還是下降期?這取決於往後十年我們要做的事情
Photo Credit: MGdesigne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抗爭者所面對的政治菁英,他們只會考慮誰是他們的支持者 。如果出來抗議的是會投票給他的人,那麼結果就會不一樣。

我們的社會目前對於「暴力」的界定非常寬,對警察喊「警察暴力、國家暴力」、丟咖啡杯的隔熱紙套都叫做「暴力」;同樣的,這個社會對「非暴力」的想像非常狹窄,好像只有手機閃光醫療通道對警察大喊辛苦了才叫和平理性非暴力。暴力界線的寬窄,界線的挪移,通通都要做論述上的鬥爭,為什麼這算暴力?憑什麼說這算暴力?我覺得沒有惡意傷害他人身體都是非暴力呀。我覺得重點是「社會」把暴力的界線放得太寬,而對非暴力的界線劃得太窄,連一些運動者都自我內化,我覺得是這二十年來被馴化的結果。八零年代可被接受的抗爭手段現在都被叫做暴力,對歷史事實稍有認識都會覺得非常奇怪。

第二個路線問題的爭論是關於「抗爭議題的詮釋」,以反服貿這件事情來看,可以有兩種談法:兩岸國族,還是反自由貿易全球化。在這件事情上我覺得也沒有路線問題,因為台灣階級運動太弱了,從反自由貿易談服貿,這種談論方式連上檯面平等對談的資格都沒有,哪可能有路線問題?

最後的路線問題關連到「和政治菁英的應對關係」。馬英九說核四停工,這可信嗎?是不是真的承諾?怎麼要到更多?這樣的承諾現階段可以接受嗎?這牽扯到不同組織的政治判斷跟想要從行動中拿回什麼。至少目前在台灣的脈絡下來看我不覺得這是路線問題。我不是說台灣的社會運動沒有路線問題,八零年代很多嘛,婦女運動有性權跟女權派,工運有三個工運團體互搶地盤,環保團體有市場萬能跟反自由貿易派的鬥爭,學運裡也有溫和改良和激進左派的鬥爭,那時候都有嘛。這種鬥爭能浮上檯面也是好事,前提是能夠好好的把話說清楚。

但在台灣2000年以後到2008-2009為止,社運發展的情況是怎樣?很弱呀,只有樂生吧,一直要到這幾年各種運動議題才逐漸冒出頭來,在這種新生社運的階段,根本沒幾個運動那是能有什麼路線問題?社運根本還沒長大這是能怎麼分裂?

目前抗爭者要召喚什麼?

最後來看台灣目前面對的結構性條件。我看到的台灣行動者,是在富裕社會裡成長起來的青年反叛,就算是抗議22K、青年高失業、青年貧窮化,仍然是鑲嵌在「富裕社會」這個背景裡。這些行動者的對手是一個「什麼都不欠你們這些暴民」的民選政府。抗爭者所面對的政治菁英,他們只會考慮誰是他們的支持者 。如果你們一輩子不會投票給他,你根本不是他的支持基礎,他又不欠你,你的訴求和抗議他為什麼要聽?但是如果出來抗議的是會投票給他的人,那麼結果就會不一樣。

這個民選政府除了對抗議聲音不理不睬之外,台灣抗爭者現在還面對一個行政權力獨大,沒有制衡力量的體制,立法、司法跟監察也沒辦法管它,基本上沒有任何有效的監督和究責機制,去抗議它,它也不鳥你(因為他不欠你);若要透過體制內路線,現在則沒有有效的行政體制內控機制、也沒有什麼吹哨人(whistle blowers)及相關的保護措施。

在這種狀況下,抗爭者試圖召喚什麼?是試圖召喚一個自我組織力量極度貧弱的市民社會。熊瑞梅教授的東亞跨國比較研究指出,相較於日本韓國,台灣人參與志願性組織的比例很低,像什麼同鄉會校友會之類的台灣人很少參加。不過台灣的人間佛教力量很大,他們組織力量很龐大,但很不幸,人間佛教這種通常都站在社會抗爭的對立面。那麼市民社會剩下的自我組織力量建立在哪裡?反對的空間在哪裡?目前幾年我們看到的,建立在鄰里關係上、大學校園的系所社團關係上,建立在目前當權者覺得沒有價值,還沒有去滲透的那些微小縫隙裡。

後318的可能走向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318處在抗爭週期的哪裡?答案是「我們不知道」。一開始的那些抗爭週期圖,起碼都是以十年的期間來觀察抗爭週期的,我們可能要等五到十年之後去蒐集報紙、去計算歷年的抗爭件數,才能知道318處在抗爭週期的哪個位置。而318會處在哪裡,又取決於接下來幾年大家要做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重要抗爭議題,大概是都更、核四、校園民主、勞動,大部分跟公共工程、居住權和生態保育有關。現在比較常見的議題集中在某幾個區塊,還沒有像抗爭週期往上走的時候發生議題擴散、人群擴散、空間擴散的狀況。那麼擴散效應會不會發生?我只能說這關乎接下來幾年我們要做的事情。

經歷了318太陽花學運後,台灣會走向何方呢?|Photo Credit: KOKUYO CC BY SA 3.0

最後提供一些值得進一步觀察的面向來思考抗爭週期的走向。首先可以觀察社會運動部門力量的增減,有沒有新的議題、新的組織加入社會運動部門;支撐社運部門的人和金流,他們支援力道的增減,有沒有改變支援的方向跟議題?接下來可以觀察,來自政府的鎮壓手段跟力道有沒有變化?我覺得這三年以來的鎮壓手段很簡單:就是用法律搞死抗爭者跟律師們。

最後兩個可觀察的,就是反制運動採取什麼形式,有沒有快速增長。像是多元成家這件事情,宗教界集體出來發揮反制力量,那都更反服貿的事件有沒有出現類似的狀況?反制力量之間彼此有沒有連結?最後,作為社會運動的一員,你是政體的局外人,你在國內外要選擇誰當你的政治盟友和政治代理人?八O年代國民黨會讓步,是因為有個拳頭比他更大的美國在背後向他施壓,但是現在是有個拳頭更大的中國在國民黨背後為他撐腰,這時候作為運動者的你,海內外的聯盟要選誰?

本文獲巷仔口社會學授權刊登,原文於此
原標題:318學運處於哪個歷史時點?抗爭週期.歷史路線與經驗

Photo Credit:  MGdesigner  CC BY 2.0

Photo Credit: MGdesigne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