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緣奪首金卻「銀」得大馬心 ──關於羽球選手李宗偉的七件事

無緣奪首金卻「銀」得大馬心 ──關於羽球選手李宗偉的七件事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迎來自身最後一屆奧運,馬來西亞羽球代表李宗偉最終在大決賽(8月20日)仍不敵中國代表諶龍,以兩局18-21,18-21奪下銀牌,告別奧運。對於這位大馬羽壇巨星,大馬球迷更多的是欽佩,尤其是那股堅韌不拔的精神。接下來,將從七個方面更進一步瞭解李宗偉。

新聞整理:周慧儀

迎來自身最後一屆奧運,馬來西亞羽球代表李宗偉最終在大決賽(8月20日)仍不敵中國代表諶龍,以兩局18-21,18-21奪下銀牌,告別奧運。

羽球被視為馬來西亞的「國球」,也是全民運動。今年,馬來西亞男雙、混雙羽球代表成功進入決賽,更讓全馬沸騰。雖然皆拿下銀牌,但仍讓馬來西亞為其創下的好成績而驕傲。

男單方面,在2008年北京奧運和2012年倫敦奧運羽球比賽中,李宗偉皆成功進入大決賽對決其宿敵林丹,然而最終都飲恨奪下銀牌。今年,34歲的李宗偉原希望藉著最後一屆里約奧運為大馬奪下首金,卻在半決賽成功擊敗林丹後,在大決賽敗陣下來,飲恨銀牌。然而,這仍不阻大馬球迷對李宗偉的敬佩,尤其和林丹在半決賽的激戰,更讓全馬為其勝利歡呼。

AP16233062679497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在里約奧運羽球半決賽擊敗林丹後,李宗偉和林丹互擁交換球衣。

雖敗於李宗偉拍下,林丹表示雙方都展現了超高的競技水平。賽後,回憶起羽球生涯,林丹表示:「在倫敦奧運會後選擇休息八個月的時間,李宗偉還是不斷參加比賽加強自己,這對我影響很大」。尤其,他看見李宗偉在失敗後沒有氣餒,且還在努力追求馬來西亞夢寐以求的冠軍,自己就「更沒有理由離開」。「林李大戰」一直是雙方球迷關注焦點,此次里約奧運的對決結束後,也意味著「林李時代」已劃下句點。

對於辜負奪下首金的希望,李宗偉向全馬人民道歉表示:「必須接受連續三屆奧運會奪銀牌的事實,我知道不止我一人失落,現在全馬來西亞國民都感到失望,我必須向他們道歉,希望馬來西亞國民未來能繼續支持羽球隊。」對此,大馬媒體取其諧音告訴李宗偉,雖奪「銀」但仍「贏」。

對於這位大馬羽壇巨星,大馬球迷更多的是欽佩,尤其是那股堅韌不拔的精神。以下,從七個方面進一步瞭解李宗偉:

一、籃球才是李宗偉接觸體育運動的起點

李宗偉小時候其實更喜愛籃球。然而其母親卻不喜歡孩子在烈日下進行戶外活動。於是在10歲的時候,李宗偉拿起羽球拍跟隨父親到羽球場,開始了他的羽球生涯。

二、奧運之外的榮耀

里約奧運外,李宗偉在2008年北京奧運以及2012年倫敦奧運皆奪下銀牌,成為馬來西亞在奧運會上最成功的運動員。2000年是開啟李宗偉羽球生涯重要的一年,隨之在羽聯(BWF)和全英公開賽(All England Open)中贏得無數榮耀。

三、食用興奮劑風波

2014年,李宗偉在地塞米松(DXMS)的檢驗中呈陽性反應,這是一種廣泛用於治療過敏、哮喘以及高原反應的藥物。那一年,李宗偉被暫時禁止參賽,最高可能被國際羽球總會處以禁賽兩年的重罰。最終,在證明自己是誤食的情況下,李宗偉於八個月後恢復比賽。

四、恢復世界排名第一

在禁賽期間,李宗偉一度落到世界排名180。然而就在恢復比賽,並且積極參與各大、小羽球賽事後,李宗偉在今年六月回升世界第一的位置。

五、「左林右李」的宿命對決

李宗偉和林丹目前已有37次的交鋒紀錄,李宗偉12勝25負。林丹被譽為「超級丹」,包攬國際大賽的所有金牌,締造「全滿貫」紀錄。而近年來,李宗偉在2015年11月的中國羽球(China Open)公開賽 、2016年4月的亞洲羽球競標賽( Badminton Asia Championships)中成功擊敗林丹,包括最近落幕的里約羽球半決賽。

大馬歌手黃明志更將兩人的敵手命運寫成一首歌。

六、拿督李(DATUKSHIP)

拿督」(DSPN)在馬來西亞是一種象徵式的終身榮譽身份,對於表現傑出的青年給予封銜。在2008年北京奧運拿下銀牌後,李宗偉隨後被大馬檳城州政府冊封為「拿督」(檳城州二級拿督封銜),並且可以在每個月領取馬幣3,000(約新台幣三萬)的津貼。

七、個人生活

李宗偉的妻子黃妙珠為其隊友兼青梅竹馬,兩人皆為大馬國家隊羽球員,並且在2007年高調公開戀情。2009年,外界傳出李宗偉劈腿一名韓國女羽球選手,這對金童玉女當時也傳出分手。2011年,昔日情侶被媒體拍到共同亮相,於是復合傳聞開始滿天飛,最終在2012年步入禮堂,並且在2013年和2015年前後誕下兩名孩子。

對於李宗偉來說,連續三屆無緣金牌然難免會有遺憾,但其堅持和實力已經贏得所有大馬人的認同和掌聲。縱使與金牌失之交臂,但他凝聚了所有大馬人不分你我、不分年齡聚集一堂為奧運決賽尖叫以及歡呼,創造了屬於大馬人共同的「奧運回憶」。

AP16232474973177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AP16233529766359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AP16233548240717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闕士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