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瑞士FIFO藝術節見聞錄(四):工作坊和電台現場直播

瑞士FIFO藝術節見聞錄(四):工作坊和電台現場直播
Photo Credit:楓香舞蹈團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我們自諭文化外交,在國外展現所謂「臺灣文化」的時候,自身對於文化的精神和底蘊卻缺乏足夠的關注,或許唯有身處異國,才能如此體會自身的狹隘吧。

8月5日的早晨,馬蒂尼下了點雨,空氣涼快許多,FIFO在藝術節期間,除了表演之外同時規劃了一些小型舞蹈工作坊,邀請參展團隊與當地的居民相互交流,讓各隊教授他們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今天則由臺灣及葡萄牙擔任講師。

一早我們便帶著小型樂器來到主會場旁的排練場布置場地,這個排練空間原本是因應參展團隊的排練需求而準備的,各團隊都能向大會申請使用,工作坊期間則作為舞蹈教學的場地。說是排練場,其實只是一個由體育倉庫改裝搭建的小舞台罷了,工作人員在舞台前方擺上一張小白板和一張小小的臺灣地圖,樂器則陳列在白板旁,趁著「學生」進場上課前的短暫時間,舞者討論著待會要練習那些舞蹈動作,最後我們決定以原住民組曲中的幾個簡化過的核心動作做為今天的課題,這時,工作坊的學員也陸續進場。

FIFO 工作坊
Photo Credit:楓香舞蹈團提供
工作坊前,先以台灣地圖向工作坊的瑞士學員們介紹台灣的地理位置和簡單歷史。

這群報名工作坊的學員大多是當地居民,年齡中高,或許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家,這群可愛的銀髮族衣著輕便而不失端莊,躍然的神情中可看出他們的好奇和興奮。副團長先就著一面小小的臺灣地圖,用英文簡短的介紹臺灣的史地背景和族群,我則概略的介紹今天所準備的笛、笙及小件打擊樂器的形制和演奏方式,旋即開始我們今天的工作坊。

為了當地學員設計的舞步以簡潔為主,以簡單的拍手或踢腿所構成,最後加進原住民舞蹈中常見的繞圈群舞,雖然概念簡單,但稍快的節奏還是讓這群長青舞者汗流不止。在歡快的節奏與舞步中,幾個樂師夥伴也情不自禁加入了舞蹈的行列,我們繞成了一個大大的圓,儘管緊牽著手的舞伴是個膚色和瞳孔都與自己不盡相同的陌生人,我們卻在迷走山林的音符中得到一樣的笑容。

課程後的休憩時間,大夥兒席地而坐,輕鬆的討論關於臺灣的種種。雖然我們的英文程度都不慎理想,但在有限的語言中我們仍盡力描繪臺灣的人文景觀。儘管自認對養育自身的土地了解甚詳,我們卻仍陷入尷尬的窘境。

「所以這些曲子通常是用在什麼樣的場合呢?」

「能和我們講講歌詞的意思嗎?」

「所以這對你們而言也是陌生的文化嗎?」

這些問題讓我們不禁語絀,卻句句一針見血。儘管這些友善的老人對我們的講解和分享仍是津津有味,我則難掩心頭的歉疚感。當我們自諭文化外交,在國外展現所謂「臺灣文化」的時候,往往第一個先想到原住民,但其實我們對原住民文化的認識片面且刻板的,藉著在節目中運用符號和意象將台灣文化帶往世界,自身對於文化的精神和底蘊卻缺乏足夠的關注,或許唯有身處異國,才能如此體會自身的狹隘吧。

休憩之後,葡萄牙的團隊緩緩走進排練場,工作坊的下半課程將由他們負責,我們與這群熟齡學生擁抱告別,對這段短暫緣分所感動。回到宿舍後,舞者和舞團老師先行休息,我們樂手則在狹小的宿舍空間架起樂器,為明日的廣播錄音加緊排練。

fifo 工作坊2
Photo Credit:楓香舞蹈團提供
工作坊大合照,參與工作坊的學員,年齡稍長,多為當地退休的年長者。

FIFO與馬爾提尼當地廣播媒體Ma. RTS合作,邀請所有參展隊伍的樂師團隊,展現自身國家的樂曲,共同組成一個約六十分鐘的音樂節目《Le Kiosque à Musique de la @rts》。在出國前的籌備階段,我們便已得知這個節目計畫,主辦單位要求各隊準備三首3分鐘以內,風格情緒各異的曲目。我們準備了《望春風》、《綠島小夜曲》、《滿山春色》等三首上世紀50年代前的歌謠,意圖呈現臺灣歌謠獨有質樸而細膩的浪漫情懷。

導護員通知我們當天著輕便的衣著前往即可,我們本還以為廣播會在錄音室進行,到了場地才發現原來是開放市民自由聆賞的開放式空間,只有一個就著夾在街巷之間的狹小空地搭建的臨時舞台,幸好天氣漸晴朗,晨雨冷卻了炎陽,溫暖而不炙人的陽光充斥著市街。現場已有好幾個團隊在定位樂器,各種樂器和收音設備塞滿了場地,看著大溪地(Tahiti)的木鼓、蒙大維的匈牙利揚琴和Bass、北奧賽提亞(North Ossetia)的東歐打擊樂器全擺在一塊兒,給人一種身處文化博物館的錯覺。

我們見到了許多這幾天互相切磋的戰友,他們有些已完成試音,輪到我們試音時,市民也聚集起來,與我們共同分享寶島的音符。

節目是採現場直播,每個團隊能試音的時間不多,我們匆忙把三首曲目粗略走過一遍,轉眼間節目將近開始,各國團隊趕緊各就定位。一位神情開朗、被我們戲稱為「瑞士蔡康永」的主持人用法語與我們簡單的講解節目流程。節目從主持人與藝術總監的訪談開始,簡潔的介紹今天參與錄音的團隊與FIFO開幕迄今的演出成果,第一個演出團隊旋即上陣,由波蘭的樂師負責開場。

現場直播廣播節目 RTS
Photo Credit:RTS
RTS的廣播節目在開放空間現場直播,除了聽眾可以在網路收聽之外,當地的民眾也能在現場聆聽樂團演出。

即便是在廣播節目獻聲,波蘭的樂師們仍身著繁複的民族禮服,他們的樂隊以手風琴與小號、豎笛為旋律主體,弦樂演奏者有時也擔綱演唱(vocal)的部分,他們帶來節奏歡快的東歐民謠,為現場的氣氛加溫不少。緊接著輪到我們,在主持人的引薦下,望春風的旋律幽幽地流瀉而出,在馬蒂尼的街道兀自迷走。不同於前一團隊的明朗歡欣,我們在音樂中描繪遙久之前來自大海彼方的愛情故事,冷淒優美的音符讓在場的團隊和聆賞的市民都屏息以對。

我本擔心選曲會否太過淒美,但觀眾的反應證實是我多心了,失去結局的愛情永遠是人們樂於沉耽的謎題,轉化為音符更讓人心醉。緊接著,歌頌寶島,優雅柔美的《綠島小夜曲》同樣獲得不少掌聲,我們在瑞士的電台處女秀最後在活潑的滿山春色樂聲中畫下句點,而第三十屆FIFO藝術節,也已將近尾聲。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