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一本揭發金融真相的偽辭典,26個譏諷妙語揭穿華爾街鬼話(上)

一本揭發金融真相的偽辭典,26個譏諷妙語揭穿華爾街鬼話(上)
Photo Credit: Sam valadi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傑森.茲威格用他的尖酸妙筆,把他打滾金融圈多年的觀察與心得寫入其中。幽默、嘲諷、博學逗趣,讓讀者時而拍案叫絕,時而會心苦笑。有時諷刺中反而點出真意,像照妖鏡揭開金融圈的虛偽假象!

教你看穿迷霧的金融投資詞典

綠角(財經作家)

文字,不僅是記錄與描述的工具,藉由操弄文字,也可以帶給人截然不同的觀感。

擁有一台車,許多人要的不僅是交通工具,而是要展現自己的品味。擁有一棟房子,也有不少人要的不只是一個居所,而是要展現自己的財力與地位。同樣的,投資對許多人來說,不只是一個追求財富的過程。許多人想藉由投資,展現自己是一個深思熟慮、聰明機智的人。

於是,金融業者對於各種投資活動的描述與定義,可以有效的影響投資人的行為。讓投資人以為,從事某種投資行為,會有特定的附加好處。

譬如當日沖銷、頻繁交易,常被描述成一個需要全心投入、極度有紀律的人才能從事的活動。許多人選擇這樣的方式,也希望自己被認為一個在專注力與品格方面高人一等的人。

但作者在當日沖銷者(Day trader)的定義,就直接明白的寫了一個字,白癡(Idiot)。這恐怕是很多交易者不願面對的事實。那就是,愈頻繁的交易,往往會帶來愈差的績效。頻繁交易唯一確定的受益者是從中收取手續費的金融業者。

作者對於避險基金的說明中提到,大多避險基金收取一般共同基金十倍的費用,然後交給投資人指數型基金一半的報酬。避險基金四周籠罩著太多神秘、高人一等的光環。彷彿可以投資避險基金,就像參加了一個不是可以隨便進入的高級俱樂部。事實上,避險基金沒什麼特別厲害的。它們大多帶來令人失望的報酬。

還有關於主動投資(Active)的說明。許多主動經理人積極的研究,買進他看好的證券,賣出他看壞的證券。實際研究卻顯示,被賣出的證券,表現比買進的證券要好。經理人不主動,投資成績還會更好。但業者卻把「主動」,描述成一種積極、努力的投資行為。好像只要「主動」,就一定有更好的報酬。

這本財經辭典的諸多定義,會讓讀者體會到,金融業者的用詞與真實世界有多大的差別。當投資人信從業者的說法時,往往就會以有利於業者但不利於自己的方式投資。投資人,應多為自己著想。看看書中各種名詞的真實定義,你將可以看穿業者與媒體的美麗詞藻,找到對自己真正有利的投資方式。

26個金融詞彙A-Z,輕鬆搞懂術語行話

文:傑森・茲威格(Jason Zweig)

  • affinity fraud n. 熟人詐騙

利用親近關係所犯下的金融犯罪。犯人從身邊友人下手,譬如某個騙子推銷假投資方案給教友、社團、宗親會等等關係緊密的社群。他們因為熟識而信任他,而他也以信任回報─相信他們不會發現他在偷他們的錢。

  • buy the dips v. 逢低買進

至少暫時看來是如此。譬如1929年股市大崩盤的頭幾天,以及2008年到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頭幾天。並不是所有的dip(短淺的市場價格下跌)都會變成大災難,不過,幾乎所有的災難都是以dip為開端。投資人若是認為「逢低買進」(buying the dip)是獲利訣竅,就應該更小心——後續可買進的dip可能更多,超過你的意志力所能負荷。

  • customers’ yachts n. 客戶的遊艇

不存在的豪華遊艇,是投資人用想像中的投資獲利所購入(如果金融顧問的建議有用的話)。

「客戶的遊艇在哪裡?(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的另一種說法是「為什麼你這麼有錢,你的客戶卻不是呢?」「客戶的遊艇在哪裡?」是小弗雷德.施韋德(Fred Schwed Jr.)1940年經典著作的書名,故事出自1870年代投資致富、詼諧幽默的威廉.崔佛斯(William Travers)講的一段諷刺妙語。

例:1888年,華爾街銀行家Henry Clews重新講過這則故事,他特別提到崔佛斯有嚴重有嚴重的口吃:

(羅德島新港的)遊艇主人們一知道聞名華爾街的投資大戶崔佛斯駕到,馬上派出一組人馬來致意。代表團一到,崔佛斯邀請他們上船,發現眼前這班人幾乎都是銀行家和股票經紀人。崔佛斯的目光投向波光粼粼的水面,看見遠方有許多漂亮的白帆遊艇,一打聽之下得知,那些遊艇的船主也全都是華爾街知名的股票經紀人。他陷入沉思,眼睛盯著那些美麗的遊艇半晌,終於開口問他那些有錢的賓客:「客⋯客⋯戶⋯的⋯遊⋯遊⋯艇⋯在⋯哪⋯裡?」

  • dark pool n. 黑池交易

一種電子交易網路,機構投資人可透過此一網路買賣股票,他們的買賣下單不會公開於證券交易所。理論上,黑池交易可避免掠奪性交易人事先嗅出大筆下單,然而實務上,黑池交易充滿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的鯊魚,他們在買賣雙方之間猛咬,尋找任何價格無效(pricing inefficiency)的機會。

  • economist n. 經濟學家

一種教授,在象牙塔裡研究真實世界,然後得出結論,以為人、商 品、金錢之間混亂的交互影響會遵照他或她的理論進行。有些經濟學家架構出的理論非常精明,至少在教室裡都會成真。而根據理論,理論和實務並無差距,因此經濟學家宣稱,在教室裡可行的理論,在真實世界想必也行得通。

不過,哈佛大學經濟學家亞歷桑德.葛申克朗(Alexander Gerschenkron,1904-1978)曾說過,光說不練的經濟學理論家就像是「後宮裡的太監(eunuch)」,「他們對於愛無所不知,但是完全做不了愛。」

  • fat-finger trade n. 肥手指交易

一個要賠上數百萬元的打字錯誤,發生於銀行或證券商法人交易部門的錯誤訂單,只因員工按錯電腦鍵盤上的某個鍵。肥手指交易可能把賣單打成買單、把買單打成賣單,也可能買賣的證券正確但數量錯誤,或是數量正確但證券錯誤。

  • greater fool theory n. 最大笨蛋理論,博傻理論

這是一種信念,相信不論你用多麼愚蠢的價格買進股票之類的資產,一定找得到更笨的人願意用更高的價格跟你買。如果賭一把就會有人願意拿更多錢來買,幹嘛費事去了解股票到底值多少錢呢?

這個理論可追溯到1960年代,不過,這份「永遠能夠找到人賣更高價」的希望,幾乎可以確定是跟金融市場一樣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