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歌劇院開幕 建築壯觀、預算有限、虧損難免

台中歌劇院開幕 建築壯觀、預算有限、虧損難免
Photo Credit: Fcuk1203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中歌劇院開幕試營運,各項話題沸沸揚揚,未來營運能帶給地方表演藝術團體多少幫助,是否能夠承擔虧損等等,都值得後續觀察。

被稱作「最難蓋的建築」的台中歌劇院繼25日完工交接給文化部後,26日盛大開幕。台中歌劇院一連串的開幕引起不少話題,從建築、制服到預算等等,都成為廣泛討論的話題。26日起啟用,將持續試營運直至9月13日正式開幕。

台中歌劇院自2005年起,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國際知名的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事務所獲得競圖首獎,由於建築技術困難,直到2009年才由台中當地的營造商-麗明營造得標,歷經7年於今年完工落成。據聯合報報導,這座自詡為「世界第九大地標」的台中歌劇院,是伊東豊雄的傑作,建築內部的線條,模仿人體器官、森林、洞穴等曲線,被認為是21世紀代表性的建築,也是台灣少有的前衛建築。然而建築師供難度太高,承接的營造廠執行力不如預期。國內建築學者曾成德表示,歌劇院的結構讓人震撼,但施工的細節也讓人吃驚,當年編列每坪造價預算時,僅達7萬元,遠低於國際標準,是台中歌劇院的致命傷。

除此之外,自由時報報導,台中歌劇院交接予文化部前夕,台中歌劇院藝術總監王文儀則指出,台中歌劇院每年文化部編列的預算不足(4.5億元),國表藝董事陳樂融,也曾在臉書批評預算太少。對此,台灣著名歌劇導演曾道雄則指出,台中歌劇院若不能活絡地方藝文團體的發展以及在地的藝文風氣,只是一昧向國外購買演出,「永遠錢都不夠」。

交接予文化部後,台中歌劇院將與兩廳院一樣,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管理,採取行政法人的制度進行營運。行政法人是近年台灣藝文機構亟欲採行的營運模式,高雄才甫由議會通過,高雄電影館、高雄美術館皆將由國營轉為行政法人,法人化後,將制度多少比例的自籌經費比例,尚未有完善的定論,兩廳院也經歷了漫長的虧損年月。審計部發佈的報告中指出,台中歌劇院預期營運後,每年將產生1.5億元的虧損。

藝文活動、場館難以由量化成效進行評估,台中歌劇院營推小組業務部副總監林佳鋒則指出,台中歌劇院有配合公共政策的特性,不應過度由「錢」的角度看待歌劇院的功能;歌劇院有扶植國內、在地藝文表演團體的任務,規劃國外、國內演出的比例是4:6,期待能協助國內表演藝術團體的發展。法人化的機構,有自籌經費的壓力,台中歌劇院的營運以及高雄3館的法人化案,將成為台灣各種場館「法人化」的先例,值得後續觀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