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5歲小孩都會:英國將寫程式列為中小學必修,台灣卻連大學生都不想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歐巴馬認為,學習如何寫程式不僅對個人的發展很重要,也對國家的競爭力很重要。
上個月我參加史丹福大學(Stanford)校友會及學術文教基金會舉辦的 「雲端科技與人文生活」論壇,聆聽到一場母校工學院院長Dr. James Plummer的演講,提到近年來在美國大學裡,選讀電腦/計算機課程及學位的學生大幅增加,史丹福大學的工學院也根據現代職場及技術領域最需要的「T型人才」的培養,進行了許多的課程及活動改造。我認為這個資訊教育的趨勢十分值得我們關注,而對應的人才培訓機制也很值得我們參考。
我上網找了一些資料,果然看到具體的數據,顯示這幾年選擇資訊科學科系的學生比例增加很多。
(參考文章:美國資訊教育近年的驚人趨勢)
同時,這幾年美國大力在推動各級學生學習寫程式(Programming/Coding),美國總統歐巴馬去年參加電腦科學教育週所推廣的 「程式一小時」 (Hour of Code)活動,也鼓勵美國人不要只去買電腦遊戲,而是要去製作遊戲;不要只下載App,而是要設計App;不要只是玩手機。
歐巴馬認為,學習如何寫程式不僅對個人的發展很重要,也對國家的競爭力很重要,Coding改變人們思維及做事情的方式,透過一點努力,數學技巧和科學基礎,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電腦科學家。
(參考文章:歐巴馬呼籲美國年輕人學寫程式,台灣的教育鼓勵我們學什麼?)
我也發現,美國現在從小學到大學的資訊教育裡,很多都著重在訓練學生擁有「運算式的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這裡特別運用了程式設計的抽象以及演算法概念,配合特定的問題解決流程(組織問題、蒐集資料、抽象化資訊、建立演算模型、建立實施方案、以及一般化),來加強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
除了美國,英國也將寫程式列為當地中小學的必修課程,學生從5歲就開始學寫電腦程式,他們將2014年訂為「程式之年」(Year of Code),在教育上落實推動,與Google等企業合作,大規模地培訓相關的教師,顯然把這個能力當作未來國家競爭力中的重要關鍵。

Photo Credit: hackNY.org CC BY SA 2.0
在史丹福大學工學院,為了培養21世紀的優秀科學家及工程師,他們所設計的創新課程及活動,以加強學生在知識與技能的融會貫通,和有效運用上,甚至還能跟現實生活中的商業機會或公益事業掛勾,使得學術世界裡的成果產生更多延伸的價值。
前述的「T型人才」具體上就是除了「T的垂直線」各科系訓練深度的專業技術外,在「T的水平線」也特別重點培養對於創新、創意、以及創業精神的廣泛知識。Design Thinking的課程就是這個概念下的產物。
結合工學院及設計學院的Design Thinking課程目前已經是世界知名的教學體系,它利用真實的設計專案,跨專業領域組成的小組,特別針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反覆創新/嘗試/失敗的模型,訓練學生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能力,經常也將創新的想法以可行的商業模式具體實現。
例如以下這個嬰兒保溫袋設計,就是從這個課程中產生出來的產品,成本不到現有類似產品的1%,卻成為第三世界照護廣大貧困嬰兒的好生意。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2amSJZJgpw]
整體來說,史丹福工科人才的培育新注入了「社會關懷」,從社會學、醫療、航太、能源等跨科系的多元學習,強化學生的選讀動力、跨界融合能力,也建立國家社會永續發展需要的人才。
(參考簡報:James Plummer – Educating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for the 21st century)
我前日與Google台灣地區的簡立峰總經理聊到這個趨勢,他很擔憂地說,這兩年在台灣地區反而許多大學生不喜歡進入電機或資訊科技,主要是認為這些科系的訓練很枯燥,未來進入職場會太辛苦等等。不論是因為學生過分追求生活的「小確幸」,還是學校比較僵化的教學概念,恐怕都會影響產業及國家未來的競爭發展。
近年我從事數位教學的推廣,看到中小學在這方面已有不錯的進展(例如行動學習/翻轉課堂的推廣),希望政府以及大專學校 (可由科技部帶頭,教育部配合),也要有更明確的資訊教育推廣政策及計畫,投入足夠的資源,來建造未來科技領域的廣大人才庫。
對於讀者個人來說,不論你從事的是不是科技相關工作或學習,花時間為自己做更多的資訊教育培養,讓自己多了解電腦及網路技術的運作原理,以及相關的趨勢發展,絕對會是一個很好的投資!
(作者是澔奇教育科技集團創辦人,中華兩岸行動暨數位學習交流協會理事長)

Photo Credit: hackNY.org CC BY SA 2.0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