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賣書的書店,也不只是借書的圖書館,你知道這幾間「新型態書店」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書店在文化場景裡的地位愈趨重要,台灣也有愈來愈多新型態的書店在大街小巷出現,這其中包括以雜誌為主題的圖書館、結合藝文展演空間與以古著選書為特色的新型態書店、甚至還有以建構台灣攝影史料為主題的攝影圖書室,跟著我們的腳步來一場網路地圖漫遊吧!
書店的樣貌不停在改變,有別於光鮮亮麗百貨式的大型連鎖書店,獨立書店逐漸在台灣的文化場景譜出一道亮麗的光譜。由於書店做為閱讀空間也提供許多豐富的場域對話及可能性,而隨著經營店主們個人性格的多元也呈現出精彩紛呈的各種樣貌。有的書店看起來更像一間店主的個人選書店,有的則蛻變出圖書館的新樣態,也有非營利組織推動的圖書室。
除了位在東區巷弄的「Boven雜誌圖書館」是於2015年的年初開幕,「朋丁」「Lightbox攝影圖書室」「薄霧書店」則是分別於今年3月、5月、8月開始對外開放營運。這些精彩豐富的閱讀空間,不僅提供我們豐富的精神滋養面向,更開啟了我們對書店的另一種想像。以下就跟著我們的腳步先來一場網路地圖漫遊吧!
A,能量震蕩的藝文探險:朋丁
「朋丁」隱身在熱鬧市區的巷弄間,但是店內陳列的每本雜誌就像是浩瀚銀河裡的小行星,一顆顆綻放著無比光亮。臉書專頁也是個藏寶地圖,時常更新各類設計、藝術、展覽相關的最新訊息。事實上2016年3月甫開幕的「朋丁」已經舉辦過多回藝術展覽,彷彿已經成為世界各地新銳藝術家的匯集地。與其說「朋丁」是一間書店,不如說更像一個訊息交流的平台。
位於中山區安靜巷弄的老公寓,因為「朋丁」充滿特色的選書及藝文活動而變得更加不一樣。一樓的空間裡展示陳列著各國新奇有趣的藝術及設計類的雜誌及獨立刊物,二樓為展演空間,三樓為藝廊,「朋丁」持續舉辦各類的展覽及快閃活動,來到「朋丁」得到的不只是閱讀的樂趣,更像另一種能量的交流與震蕩,或許會更刺激你的身心靈,打開你的另一層感官。


朋丁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53巷6號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11:00-20:00
B,打造閱讀地圖新概念:Boven雜誌圖書館
2015年年初甫開幕的「Boven雜誌圖書館」打開了我們對於閱讀空間的想像,號稱全台第一間以雜誌為主題的圖書館,創辦人的前置作業可謂耗時許久,除了出租書店、唱片行等累積的業界經驗,也曾前往泰國曼谷至泰國創意設計中心Thailand Creative and Design Centre取經,對於TCDC能以各類主題圖書館的空間呼應精神層面、落實於優雅且具設計感的場域中感到無比嚮往。「Boven雜誌圖書館」的空間由建築師特地重新規劃設計,呈現出寬闊且適宜閱讀的環境。比較特別的是,館內的桌椅都是和業者合作,所以圖書館也成為傢俱生活空間,喜歡就能下單帶走。
也由於希望每個人走進來都能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安心閱讀,進入圖書館需更換館內的拖鞋,館內計費方式採會員制,也沒有提供餐點或飲料,只供應基本的白開水。館內有2萬本雜誌,領域集中在藝術、設計、建築、攝影等等,且95%為外文雜誌,每月仍持續進書,月進書量更高達300本雜誌,開幕至今吸引許多讀者慕名前來,甚至還成為網路新型態的政論節目「政問」的錄影現場。館內也時常不定舉辦各種讀書會及電影放映會。不僅店內型態創新,經營思惟也不斷翻新,「Boven雜誌圖書館」以「閱讀地圖」的概念希望能推廣閱讀風氣,透過點對點的方式和各個不同業者嘗試「微型分館」,包括咖啡廳、設計公司、旅宿等等。


Boven雜誌圖書館
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107巷5弄18號B1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12:00-22:00
C,古著珍品與當代選書集散地:薄霧書店
知名設計師蔡南昇的「薄霧書店」於今年8月開始營運,書店裡的藏書皆來自於蔡南昇個人收藏,包括設計、影像、雜貨、植物、飲食、古道具、手工藝等等各類與生活風格相關的古書籍,「一般書店、圖書館不會收藏展示、通常只會在某些藏家手上,時間向度橫跨50年間的新古書籍。」蔡南昇這樣形容書店。「我相信這些新古書在這些年中所談論、探討的跟現在未必脫節,相反的,它們的美以現在角度來看格外有特別的韻味,可以讓我們經由重習而得到新的靈感與啟發。你可以在這裡比較30年前的文具造型與機能與現代的差異,也可一時興起,看看40年前的都市生活、產品工藝,又或是隨手翻開一頁專題,看看編輯為你分析戰後20年重要的映畫作品,我不預設你的目的,在這裡依照你的喜好,你可以成為一位選物店主人、或是一位時代風格的研究者,文具、手工藝的分析師、專研印刷工藝、版面的設計者。」
「薄霧書店」店內閱覽聚焦以設計、生活風格為主題的雜誌期刊,臉書專頁上會有店主不定時刊出的雜誌導讀,最令人矚目的是薄霧書店收藏了近50年內絕版的如《銀花》、《BRUTUS》、《暮しの手帖/くらしのてちょう》等等特定幾期雜誌刊物。其他收藏除了日本知名的當代雜誌如《POPEYE》《CASA》《STUDIO VOICE》《ku:nel》等,亦包括中國雜誌如《新視線》《青年視覺》《知日》《食帖》,歐美雜誌如《KINFOLK》《DRIFT》《Prvncl》《apartamento》等等。當然也包括台灣雜誌如《攝影之聲》《蘑菇手帖》《日日》《M.MAG》等,除雜誌外亦有各類書籍皆可於店內翻閱,店內也會不定時舉辦各類分享會及講座。


薄霧書店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302號3樓
營業時間:週三至週日14:00-21:00
D,自由開放,面向公眾:Lightbox攝影圖書室
2016年5月始正式對外開放,由藝術家曹良賓推動的「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則更像是一個有機計劃。長期從事影像創作的曹良賓,有感於台灣攝影資料四散殘缺,攝影愛好者也缺少聚會交流的空間,「Lightbox 攝影圖書室」由此而生。秉持著自由開放和面向公眾的特質,館內的藏書都是來自捐贈,官網首頁的藏書數量及捐贈人數也隨著實際清點數量不停滾動,目標是在2020年完成募集1000本書籍。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