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還給「賤民」應有的尊嚴:印度反種姓暴力鬥士獲頒「麥格塞塞獎」

還給「賤民」應有的尊嚴:印度反種姓暴力鬥士獲頒「麥格塞塞獎」
Photo Credit:RT/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的「麥格塞塞獎(Ramon Magsaysay Foundation Awards)」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辦,6位得主中,來自印度的威爾森(Bezwada Wilson)為社會運動的發起人,致力於要求恢復種姓制度中最低階級的達利特(Dalit)應有的尊嚴地位。

今年的「麥格塞塞獎(Ramon Magsaysay Foundation Awards)」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辦,6位得主中,來自印度的威爾森(Bezwada Wilson)為社會運動的發起人,致力於要求恢復種姓制度中最低階級的達利特(Dalit)應有的尊嚴地位。

「麥格塞塞獎」於1957年設立,以空難逝世的已故菲律賓總統羅曼.麥格塞塞(Raymon Magsaysay, 1907-1957)命名,頒發獎項給對發展問題有貢獻的人士或團體,被譽為「亞洲的諾貝爾獎」。麥格塞塞總統生前深受世人敬重,致力於菲律賓的土地改革和農村建設。1957年,麥格塞塞因飛機失事不幸喪生,改革建設雖因此中斷,而他所引領的民主、自由理想,卻已深植菲律賓人心。

1_R
Photo Credit:RT/ 達志影像
麥格塞塞獎是以已故菲律賓總統羅曼・麥格塞塞命名,得獎者經常象徵性地與這位總統的半身像合影留念。圖為2007年獲得公共服務獎的南韓盲人牧師Kim Sun-Tae。

身為2016「麥格塞塞獎」得獎者之一,印度人權運動者威爾森(Bezwada Wilson)來自印度賤民階級,家族世代從事徒手清理排泄物。因成立「清道夫」(Safai Karmachari Andolan, SKA) 組織,致力根除印度的人工清糞職業廿餘年不輟,獲頒有亞洲諾貝爾獎之譽的「麥格塞塞獎」。

2_AP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印度人權運動者威爾森(Bezwada Wilson)來自印度賤民階級,家族世代從事徒手清理排泄物。
3_AP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威爾森獲獎後表示:「消除人工清糞應是印度的首要之務,因為這個基於種姓制度的陋習要比奴役更惡劣。」

從廁所與排水溝徒手挖糞,再以頭頂著糞籃,運至棄置處,長久來是印度種姓制度中最低階的賤民階層從事的工作。威爾森說,目前有20萬名人工清糞者,在全印各地清理逾70萬戶的公共與私人廁所,這還不包括下水道清穢工,其中至少90%的從業者是婦女。

5_R
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一位達利特(俗稱賤民)婦女,抱著孩子,站在達利特的村莊外。
6_R
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達利特村落居民,在一場國際人權示威活動當中,將抗議標語貼在身上。

台灣上一位獲得「麥格塞塞獎」的人是陳樹菊。(台灣過去依序有蔣夢麟、晏陽初、李國鼎、許世鉅、蘇南成、吳大猷、殷允芃、證嚴法師、何明德、林懷民和陳樹菊等11人獲獎)

7_AP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陳樹菊(左三)是台東中央市場菜販,多年來賣菜的收入省吃儉用,捐出將近新台幣1000萬元做慈善。2012年獲頒麥格塞塞獎。
9_AP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林懷民,臺灣嘉義縣新港鄉人,現代舞蹈表演團體雲門舞集創辦人與藝術總監,作家、舞蹈家與編舞家。1999年獲頒麥格塞塞獎。
8_AP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雲門舞集的作品:行草3-狂草。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曾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