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幫離台移工媒合母國台商職缺,台灣青年設立創造雙贏的人力平台

幫離台移工媒合母國台商職缺,台灣青年設立創造雙贏的人力平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臺商積極轉往東南亞投資,然而卻屢傳因不熟悉當地法規或民情,而導致血本無歸,關鍵往往在於語言、文化及資訊的落差。或許,ViPt媒合返鄉移工進入當地臺企工作的構想,能帶給政府一個挖掘人才的新管道,以及新的思考方向。

文:Asuka Lee

35歲的臺灣青年莊詠振,曾在外勞仲介業工作多年,然而親眼目睹勞資雙方不平等的一面後,他轉而思考:「有沒有辦法幫助移工少被剝削一點?」靠著敏銳觀察力及秉持人道初衷,他於去年創辦橫跨臺、越兩國的「ViPt就業資訊網」,既幫助越南臺商尋找人才,也讓返鄉移工多一個求職管道,更能從中賺取營收永續經營,可說是近期最成功的「社會企業」與「青年創業」典範。

曾是空軍志願役士官的莊詠振,退伍後經由朋友介紹進入外勞仲介業工作,入行後發現臺灣的移工遭遇許多不平等對待,本性善良的他無法接受,最後選擇離開那間公司。此外他觀察到,移工契約期滿後雇主若不續聘,就必須返回母國,但許多人怕返國後找不到工作,常常選擇逾期居留或逃跑,留在臺灣工作賺錢,或再度跟銀行借一大筆錢才能再回臺灣工作。他想:「如何讓企業、勞工雙方處在平等的地位,勞工不用花錢也可以找到很多工作機會,而不浪費他們多年在臺灣的工作經驗?」

2016-08-03_21-06-00-1024x769
Photo Credit:Asuka Lee
35歲的臺灣青年莊詠振,多年前曾親眼目睹勞資雙方不平等的一面,進而創辦「ViPt就業資訊網」協助越勞返鄉求職工作。

「有沒有辦法扭轉現行仲介模式,來改善這種對移工不合理的對待?」於是莊詠振存了一筆錢後,也嘗試自己開設外勞仲介公司,但因為他處處幫移工設想,加上當時商場經驗不多,公司最後虧損連連、失敗收場。

然而一時的失敗並沒有打擊莊詠振的信心,多年來在仲介業打滾累積的經驗,讓他越來越了解這套制度的缺失與移工真正的處境,他也不停思考各種改善制度的可能性。這段時間,他發現許多在臺灣工作滿12年的越南移工,其實都培養出不錯的中文能力,也十分適應臺灣企業的運作方式,但礙於法規限制,這些移工必須被迫返鄉、無法再為臺灣企業效力。而他們回國後往往由於身處偏鄉、缺乏求職資訊,無法找到銜接這12年經驗的適當工作(例如在臺灣從事電子業的移工,返鄉後只能務農或捕魚),等於完全用不上在臺灣磨練出來的本領,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同時,莊詠振也間接認識許多在越南投資開設工廠的臺商,而這些臺商老闆碰到他的第一句話,往往是:「你有沒有認識快要返鄉的越南勞工?趕快介紹給我!」他細問之下才發現,臺灣雖然號稱科技之島,但這些在越南的臺商企業如果要徵新員工,居然都是用最土法煉鋼的方式找人──在廠區門口掛徵人紅布條、或在當地報紙刊登徵人廣告,如此徵來的當地勞工素質參差不齊,更幾乎不會講中文,讓廠區的臺灣幹部跟企業主傷透腦筋。因此,他們十分喜愛曾經在臺灣工作過、且會講中文的返鄉移工,卻苦無管道找到這些人來工作。

既然返鄉的越南勞工有就業需求,越南臺商企業也有徵才需求,莊詠振突然發現,為何中間沒有人幫雙方做接洽或媒合呢?「既然沒人做,那就由我來做吧!」從中看到新商機的莊詠振,找上另一位也曾待過仲介業、在越南圈頗有人脈的新移民阮慶莉合作,兩人慢慢討論這個構想的可行性,進而決定付諸實行。不過有先前的失敗經驗後,莊詠振決定這次先把腳步放慢,大約在2012─2013年間,他找了13位即將工作期滿返鄉的越勞做試驗,為他們製作中、英文版的「在臺工作經驗履歷表」,並主動向越南臺商企業介紹這13名越勞,那次的試驗反應熱烈,13位越勞幾乎都被臺商錄用、不用擔心返鄉後的經濟收入,臺商也開心獲得一批懂中文又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藍領幹部。

幾次試驗成功之下,莊詠振與阮慶莉信心大增,便在2015年10月正式成立「ViPt就業資訊網」,目前工作團隊約有10人,主打口號為「讓自己的能力被看見,找工作不再是被動」,網站以中、越雙語呈現,越南的臺商企業只要付出小額費用,就可在ViPt網站上刊登各地廠區職缺的詳細內容,該筆費用即為ViPt團隊的營收;而即將返鄉的越南移工,也可透過網站搜尋適合自己或離家近的臺商企業職缺,或主動登錄個人資料,讓臺商在網站上「獵人頭」,移工全程不需支付任何費用,僅需用電腦或手機連上ViPt網站即可,宛如臺灣人力銀行網站的翻版。

2016-08-03_21-06-19-1024x769
Photo Credit:Asuka Lee
「ViPt求職資訊網」可切換中越文,即將返鄉的移工可透過網站搜尋越南臺商刊登的各地職缺,不需支付任何費用。

「當初,很多越南移工聽到我們做這個,以為我們是仲介或詐騙集團,因為越南人太習慣透過仲介找工作;但我都得一一跟他們耐心解釋,臺灣人找工作不用透過仲介,都是自己上網路找的。」這種臺灣人看似稀鬆平常的求職方式,對越南人來說前所未聞,因此莊詠振決定用實際行動將理念推廣給越南移工,開始大量參與在臺灣舉辦的各式越南活動,與移工面對面「搏感情」,甚至自掏腰包贊助活動支出,慢慢地,越南移工也逐漸了解這種跟仲介不一樣的求職管道,許多人跟他說,未來返鄉時會優先用ViPt找工作。

「移工會被仲介剝削,往往是因為資訊不對等,ViPt就是要打破這個情況,讓企業、勞工雙方的資訊都公開透明。」然而在臺灣做生意,最忌諱擋人財路,我不禁詢問他,是否會擔心被仲介業者排擠?莊詠振對此說明,在臺灣現行制度下,越南移工「由越來臺」仍必須透過仲介業者,因此ViPt只能幫助「由臺返越」的資深移工,目前並不會排擠仲介業者的獲利空間。不過他也笑說:「如果有那種在臺工作三年、六年的移工剛結束契約返國,準備要再付一筆仲介費重新來臺工作時(註:移工每工作三年期滿必須返國一次,下次再來臺工作仍需付仲介費),搞不好突然在我們網站看到越南老家附近有不錯的職缺,就不用再付這筆錢來臺灣了!」因此若ViPt未來營運順利,的確多少能改善這種不對等的剝削現況。

2016-08-03_23-33-14
Photo Credit:莊詠振
莊詠振(中)與阮慶莉(右)為了向越南移工推廣ViPt,時常參加移工聚會與越南人「搏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