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混戰,關鍵八大問題一次解答

立法會選舉混戰,關鍵八大問題一次解答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6年9月4日舉行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雨傘運動之後首次立法會選舉,除了許多年輕人投入選戰,亦傳出中方前所未有的介入選舉,而泛民主派內部分裂,更讓外界擔心香港民主派在體制內力量是否持續保溫。

特約作者:陳彥霖 發自香港

2016年9月4日,舉行香港回歸以來第六屆立法會選舉,選民人數達到近378萬人,也是歷屆最多候選人的立會選舉,共289名候選人競逐70個席次,競爭攻詰也較過往激烈,亦有許多港人對於議會選舉冷感,認為香港從未擁有真正的「話事權」,選舉只是過場表演,香港現任立會議員陳志全(慢必),亦在香港向作者提供個人看法。

Legco3
2016香港立法會選舉,各處都可看見政府宣導海報,或者候選人競選單張,遍布全港大街小巷。

Q1:何謂香港立法會?

香港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LegCo)是根據《香港基本法》,延續回歸前的殖民地立法局,職權包括立法、批准財政預算、質詢政府及聽取特首施政報告等,議員也享議會內言論自由不受控告。

目前共有70席議席,分為地區直選及功能界別,任期為四年,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為回歸以來第六次舉行,將由2016年10月1日就職,任期至2020年9月30日。

Q2:本屆立法會政治光譜分布?

立會政治光譜傳統略分為較為親港府、親北京的建制派(pro-establishment),以及泛民主派(pan-democracy)、民主派,按照過往選舉紀錄,民主派在地方選舉支持度多過建制派,卻因為功能組別議席門檻,整體70席仍是建制派佔相對多數。

「廢除功能組別」長期是民主普選的訴求之一,亦有數個功能組別長期由建制派控制,通常早已宣布當選亦缺乏競爭對手,在畸形選制難以修改之下,民主派亦未全力競爭現有功能組別席次,加上選民市場及票倉有限,選舉亦加劇泛民主派之間相互攻訐與分裂。

Q3:何謂地區直選、功能組別?

目前,立法會現行70議席僅半數普選,共分為35席地區直選及35席功能組別。地區直選35席分為五區: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新界西,按人口比例分配席次,投票採名單比例代表制。

功能組別35席,則將香港人口劃為28個行業組織,其中勞工界3席及超級區議會5席,但各界別投票制度不同,部分界別採團體投票,也非所有從事該行業人士均有投票權,有的界別選民達數十萬,有的僅數百人便能選出一席(註1)。

(編按︰「超級區議會」乃指功能組別的「區議會(第二)」,為上屆開始新增的5個議席,只有民選區議員擁有參選權、提名權,但任何不屬於其他功能組別的選民均可投票,當選議員得票遠超其他組別及地區,故被稱為「超級區議會」。)

Q4:香港有選舉,為何還要爭取民主?

香港自1997年主權移交中國後,為了平穩過渡,以及冀望「一國兩制」對兩岸統一的示範,北京制定《香港基本法》做為香港憲制文件,延續香港自回歸前的獨立行政、立法、司法制度,為「兩種制度」的濫觴。

但行政長官(特首)及立法會選舉並非公平競爭,爭取不設提名篩選及取消功能界別的真正普選(universal suffrage)也成為香港民主化核心議題之一。

選舉論壇
鄰近投票日,香港各區都可見到選舉論壇,候選人會透過交互質詢並接受民眾提問,針對政策理念進行溝通。圖為香港大學學生會舉辦港島區選舉論壇。

Q5:何謂政改方案的關鍵少數?

過往,香港立法會泛民主派呼籲守住關鍵三分之一席次(24席),起因《基本法》規定特首及立法會普選的政改方案須由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攸關香港民主進程最核心的普選問題,若民主派無法接受政改方案,仍可團結行使少數否決權。

Q6:2016年第六屆立法會組成為何重要?

2014年下旬的雨傘運動之後,香港政治一時百家爭鳴,這次選舉除了有17名資深議員放棄連任,占總席次四分之一讓出給年輕世代,更有許多政治素人以及不同主張的政黨,加入此次立法會選舉,泛民主派陣營更是出現自回歸以來最嚴重的分裂。

近期爭鳴的本土派、自治派、港獨派等各種立場,雖然有定義不清,難以界定的爭議,但香港政治已從建制泛民的競爭,朝向「建制派」與「非建制派」之分。

尤其,香港「五十年不變」將於2047年到期,更是現在年輕人未來值壯年之時,攸關自身命運及未來,2047年之後的中港關係,更受到青年關注。

Q7: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爭議?

立會選戰至今,已發生多起爭議,亦是史上有候選人因政治立場被剝奪參選權,更首次出現「確認書」,要求候選人簽署,表明擁護「基本法」的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部分。曾表明支持港獨的香港民族黨陳浩天,以及聲明不推港獨但曾於今年2月參與立法會補選並獲第三高票的梁天琦,均被選舉事務處單方面取消參選資格,累積人數已達七人。

另外,亦出現中國駐港機構「中聯辦」及香港政府干預選舉爭議,選前發生甫出任不當黨產委員會成員的前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原預定赴港簽證被取消、僅傳時代力量赴港助選,港府特別發表聲明不歡迎台獨人士訪港、亦有報導中方動員配票、種票,教育局要求教師不得宣揚港獨等。

逼近選舉日,更有建制派候選人聲明受到安全威脅而棄選(註2)、選務人員將選票自行帶回家中保管,引發選舉不公疑慮等爭議,更已有幾名民主派候選人,選前兩日突然宣布棄選,呼籲改投其他更有機會且在當選邊緣的非建制派人士。

Q8:香港立法會未來可能發展?

面對香港充滿未知的政治前途,部分比例的香港人更充滿無力感,雨傘運動及多次街頭抗爭,體制拉扯都無法使當局願意更大程度地賦予香港民主,遂有「香港獨立」呼聲,或者思考香港前途而積極主張港人自決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