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這個曾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國家,現在正水流四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幾年前以色列發生了九百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幾乎要無水可用;現在以色列用水不僅足夠,甚至多有剩餘。這驚人的轉變部分歸功於國家對省水、再用水的強力宣導,但最大的影響則是來自海水淨化廠的風行。
加利利海水源更充足了、以色列的農田欣欣向榮。而這個國家面對了先前難以想像的問題:多的水要拿來做什麼?
水源外交
在Sorek,50,000張半透膜被封在直立的白色圓柱狀中,每個圓柱約為4呎高及16吋寬,並像是噴射機引擎般地旋轉著。整個裝置像是個轟轟作響的太空船正要噴射。圓柱體內包含被塑膠半透膜包圍著的中管,而這些塑膠半透膜上有比人類頭髮的直徑的百分之一還小的洞。海水會在70壓力的大氣壓下被射入圓柱體、透過半透膜,殘留的鹽滷則回到海中。
海水淡化曾經是個昂貴的能源標誌,但Sorek採用的先進科技扭轉了局勢。海水淡化產生的水價與1990年代相比僅是當時的三分之一。Sorek可以用美金58分錢(約台幣18元*)生產1,000公升的水。以色列家戶一個月約付美金30元(約台幣950元)的水費——與大部分美國家戶相似,而遠低於拉斯維加斯(美金47元,約台幣1,488元)及洛杉磯(美金58元,約台幣1,837元)。
國際海水淡化組織聲稱有3億人透過海水淡化取得乾淨的水源,而這數字正在快速攀升。IDE,這個建造Ashkelon廠、Hadera廠及Sorek廠的以色列公司最近蓋好了位於南加州的Carlsbad海水淡化廠,而這個海水淡化廠與其位在以色列的表兄弟十分相似。IDE正在世界各處建造更多的海水淡化廠,每年約有六個類似Sorek廠的海水淡化廠上線運作。詔告著海水淡化時代的來臨。
讓Bar-Zeev最興奮的是水源外交的機會。以色列依照1995年奧斯陸和平進程(Oslo II Accords)供應西岸的水,然而巴勒斯坦仍未取得所需的足夠水源。水源曾在進展緩慢的和平過程中扮演與其它協商項目糾纏不清的籌碼角色。
但隨著現在以色列水源充足,許多觀察家看到將水源去政治化的機會。Bar-Zeev有個遠大的計畫,他期望在2018年的水無國界研討會(Water Knows No Boundaries conference)聚集埃及、土耳其、約旦、以色列、西岸及加薩的水源專家一起討論相關議題。
更遠大的計畫是耗費美金90億元的紅海-死海運河,這是一個以色列和約旦的合資計畫,預計建設一座紅海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廠,並計畫共享邊界、將水源分為以色列、約旦及巴勒斯坦三塊。淡化產生的鹽滷會經過約旦、再重新經管線運送灌入北邊100哩以外的死海。因為這兩個國家自1960年代起便開始分流唯一一條最終會匯入死海的河川,使得這幾年來死海的水位一年下降一米。照這樣下去,到了2020,這兩個宿敵就要從同一個水龍頭喝水了。
在Sorek廠的遠端,Bar-Zeev和我也一起分享了一個水龍頭。在運送水流至以色列電網的主線管旁邊有個分支,該分支接著一個簡單的水龍頭及一旁的飲水機。我打開水龍頭,開始一杯接著一杯,而這些水40分鐘前仍是地中海海水,如此冰涼、乾淨,真是奇蹟。
這個對比真是太驚人了。幾哩之外,水源缺乏、文明分裂;這裡,一個急速成長的文明無中生有地創造出水。在炎熱的空氣中,我和Bar-Zeev大口大口喝著水。我不禁懷疑,這樣的故事到底是這個地區的例外還是將會成為原則。
【註1】Rowan Jacobsen是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大獎(James Beard Award)的得獎作者,其作品包括《無法結果的秋天》(Fruitless Fall,暫譯)、 《生意盎然之岸》(The Living Shore,暫譯)、《海灣 上的黑影》(Shadows on the Gulf,暫譯)等。 他亦活躍於Outside、Harper’s、Mother Jones、Orion及其它雜誌,而他的作品也被選入《美國最佳科學與自然文選》( Best American Science and Nature Writing)及其它選集。他的最新作品《 特徵非常的蘋果》(Apples of Uncommon Character,暫譯)預計於九月份出版。Rowan Jacobsen的推特帳號為 @rowanjacobsen.
【註2】沼氣係有機物質在厭氧環境以及一定温度、濕度、酸鹼度的條件下,透過微生物發酵作用所產生的可燃氣體。沼氣池是改變農村環境的重要途徑。一個沼氣池的耐用年限約為20年,它可以節約能源、化肥和農藥,並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及質量。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