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盤選手王國勳為何在賣場叫賣?且看這位「國手」走過的天堂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王國勳,是台灣第一位挑戰美國飛盤爭奪賽的國手,然而因為項目冷門,國家幾乎沒有提供任何經費補助與照顧,他追夢過程的克難,可能遠超過其他運動員的處境。
文: 林珈羽
本屆里約奧運,我國網球好手謝淑薇,比賽開打前夕在臉書拋下震撼彈,表示當她試圖與這次奧會的蔡副主席討論制度的問題時,竟遭拍桌的無禮對待,也讓謝淑薇決心退賽,永不接受國家隊的徵召,不再當委屈的國手。
謝淑薇事件,帶出政府與台灣社會,對體育政策長期以來的忽略和漠視,這不只關係到一名國手退賽的決定,更重要的是背後一群國手,對國家的心灰意冷。王國勳,是台灣第一位挑戰美國飛盤爭奪賽的國手,然而因為項目冷門,國家幾乎沒有提供任何經費補助與照顧,他克難的處境,已遠超過謝淑薇發難的不被尊重。
「要是我的話也一定會做同樣的決定!」三分鐘前,還面帶怯色打開辦公室外門的靦腆男孩,一談及這個議題,立場卻是如此明確與堅定。無論是哪個文化,哪個國家,奧運都是絕大多數運動員終極的理想, 要一路從成為國家代表隊,到拿到奧運入場券,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是什麼樣的委屈,會讓一名運動員願意放下自己嘔心瀝血得到的機會,願承受龐大的輿論壓力,只為表達沈痛的失望? 網球這樣的熱門項目,法網公開賽的冠軍尚且如此,那麼飛盤這樣的冷門項目,在成為國手的道路上又能受到多少照顧?

在蔬果的喊賣與過磅之間,拚命擠進夢想的窄門
唸的是國立體育大學,未來的選項似乎比起一般大學生,還要一目了然,不是繼續考研究所,就是修教程進入國中小,擔任體育老師。國勳既沒有考研究所,也沒想成為老師,當身邊的大學朋友,早上八點還在掙扎著從床上爬起來晨練,或趕著去上早課,他六點半就到了賣場,在蔬果的準備與上架中,開始他的一天。
體育國手的日常生活該是什麼模樣? 或許是意氣風發的在賽場上爭光,又或像國外體育界的明星一樣,穿得光鮮亮麗為運動用品拍廣告,出席品牌代言活動? 但眼前這個大男孩,在他平常的日子裡,是在賣場聲嘶力竭的喊著「這區限時出清」「要買要快」,然後默默接過你我揀選的蔬果,用他這時間本應練習躑飛盤的雙手,貼上一個個條碼標籤。
談論到選擇在賣場的蔬果課打工的原因,國勳直白地說, 「因為它不是以時薪計算,收入穩定,相對較能支撐出國比賽需要的機票花費,與那段時間的開銷」。每個工作天站八九個小時,到了週末假日,國勳不是選擇休息,而是把握唯一可以專心練習的時間,精進自己的技巧。
濟州島飛盤爭奪公開賽及香港飛盤公開賽等競賽的奪冠佳績,也讓國勳上了媒體版面,照片中的他總是穿著國旗色的制服,但細細數來,在大學四年國勳最常穿的,並不是紅藍白交織成的三色戰袍,而是賣場工作人員的背心,背心上滿是洗不去的汗漬,但這些汗漬也同時是他苦心經營夢想的痕跡。
「台灣之光」的價值:即便冠軍也沒獎金
即將在今年 12 月前往美國參加 2017 年 AUDL 飛盤爭奪賽的隊伍測試,爭取入選機會,如同籃球界的 NBA,棒球界的 MLB,AUDL 即是世界飛盤爭奪賽的最高殿堂,每個飛盤選手一生夢寐以求的舞台。國勳說,每次一到要出國比賽,踏出海關的那刻,就開始期待回家的那天。對於運動賽事不暸解的我們,常納悶著為什麼這些優秀的選手總是往國外出走?
答案很單純:「我希望藉由站上 AUDL 美國飛盤爭奪賽的機會,用自己最喜愛的事,為台灣爭光,讓世界看見台灣。」台灣還有許多運動項目尚未發展茁壯,很多選手並非永遠的離開,只是想帶更好的視野,回饋人親土親的家鄉。
AUDL 本質上還是半職業聯盟,選手薪資只有每場比賽幾十塊美金的出場費,原以為先前比賽的獎金,足夠支撐他這段時間的開銷,沒想到國勳卻笑著回應:「其實在台灣的飛盤比賽,哪怕是國際賽得第一,都是沒有獎金的,我先前工作已存了十萬左右,加上先跟家裡借的十萬,剩餘的三十萬看看能不能在募資平台上湊足。」

那之後怎麼辦? 這些錢花光了怎麼辦? 國勳似乎覺察到筆者的疑問,他說本來是想去餐廳或飯館打零工,但這些工作的時間和比賽是衝突的,因為大學時候唸的是特殊教育,目前暫先規劃去社福機構或社會企業當無薪志工,看未來有沒有機會轉做正職。
「是什麼讓你這樣的堅持? 聽起來很不容易。」提問的語氣中可能帶著些許的心疼與辛酸,國勳堅定地回答道,「不辛苦,不要緊的,我想大概就只是因為我愛這個運動,愛這個國家,就這麼簡單」。
對台灣就是愛到深處,無怨尤
「家人一路上都挺尊重我的選擇,但我知道他們同時也蠻擔心的。」理解實踐夢想對國勳的意義,為免他的人生有所遺憾,家人幾乎是給了他所有的支持與包容,但若挑戰失敗國勳也應允家人,會放下夢想,放下國手的戰袍,回台灣考教程當老師,過著他們所期待那種,簡單、平凡的人生。

國勳說自己一路走來,在這個領域,不是生來就能跳最高,躑最遠的那種天生的熠熠之星,但他知道台灣的飛盤,需要發展,需要改善,今天,他有機會去到美國,學習他們的技術、觀念,甚至是經營模式,然後複製回家鄉,那有什麼理由卻步呢?「每個人都有生而在世的使命,我覺得這就是我的。」這無疑是背水一戰,看著國勳全力以赴的姿態,在他心裡,這個夢想已經不再屬於他個人,所以無論如何,哪怕是條修羅道,都選擇了承擔。
馬上前往贊助專案:王國勳-挑戰AUDL飛盤爭奪賽的最高殿堂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