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爭論:選舉結果的三大思考 候選人不宜「活在主觀世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者續〈建制配票模式:每2小時組長匯報,夠數即改投 唯「雷動計劃」改變本屆選舉〉一文,就三大層面剖析立法會選舉結果。
何謂選舉「受了雷動影響」?請弄清雷動「兩個」面向
(下文續:〈建制配票模式:每2小時組長匯報,夠數即改投 唯「雷動計劃」改變本屆選舉〉)
立法會選舉過後,輿論有三大層面的檢討,其一是前篇所說「雷動計劃影響大 / 小」,其二是選舉結果所反映的政治光譜和含義,其三是往後立法會內外抗爭的評估。
在第一層面,接續前篇的討論,有些人把「雷動計劃」的影響力,它泛起的效應,狹窄界定為「以Telegram參與雷動聲吶的選民」,以此標準來總結它。假如這樣看,數據顯示僅有約四萬名選民正式在「雷動聲吶」互動,參考投票策略,按道理,這選民數目再分散在各區的話,根本稱不上有何影響力(就是很廢),那麼大眾還有必要爭論、指責「雷動計劃」嗎?
可見,必須再區分「參與雷動聲吶」和「受雷動計劃影響進行『策略投票』」,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面向,但都同樣跟「雷動計劃」密切有關。否則,無法解釋眾多選民、作者和政黨在選舉過後,激烈爭論「策略投票」影響選舉一事上。
今屆選民比以往更重視民調,選舉前觸發連串民調辯論,這是前所未有的事,背後就是社會已注意是否需要參考民調進行「策略投票」(傳統稱「棄保」),這種效應顯然不限於僅以Telegram參與「雷動聲吶」之上,戴耀廷昨天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原初他預估計劃並不多人理會,最後效應遠超預期,說的就是上述「兩個」面向結合起來的影響力。
我們只能說,目前輿論反映它的影響力不小,這是粗略的評估,並不「確切」,我們無法「準確」知道有多少人「策略投票」,有多少人在最後關頭直接成為「雷霆救兵」,根據雷動聲吶指示在最後兩小時投票救亡,往後假如有追蹤研究,理所當然不能僅僅以「在Telegram參與雷動聲吶」作為考慮了(這層面筆者會與洪耀南先生聯絡,或在「雷動計劃」議題上再添一文)。
各非建制派得票盤點分析
在第二層面,選舉結果反映,直選+超區非建制派共29席,地區直選非建制派議席共19席,概括而言,「算是」保住了民主派分組點票「過半」(至少18席)的否決權。但再細緻地看非建制派「地區直選」議席的分布光譜:
公民黨 | 民主黨 | 自決 / 其他 | 熱普城 | 青政聯盟 | 人社 |
【新東】 *楊岳橋:52,416 | 【新東】 *林卓廷:39,327 | 【新東】(其他) *張超雄:49,800 | 【新東】 陳云根:23,635 | 【新東】 *梁頌恆:37,997 | 【新東1】 *梁國雄:35,595 【新東2】 *陳志全:45,993 |
【新西】 *郭家麒:42,334 | 【新西】 *尹兆堅:41,704 | 【新西】(自決) *朱凱迪:84,121 | 【新西】 *鄭松泰:54,496 | 【新西】 黃俊傑:9,928 | 【新西】 |
【港島】 *陳淑莊:35,404 | 【港島】 *許智峰:42,499 | 【港島】(自決) *羅冠聰:50,818 | 【港島】 鄭錦滿:22,555 | 【港島】 劉嘉鴻:7,276 | |
【九東】 *譚文豪:45,408 | 【九東】 *胡志偉:50,309 | 【九東】 黃洋達:33,271 | 【九東】 陳澤滔:12,854 | 【九東】 譚得誌:31,815 | |
【九西】 *毛孟靜:32,323 | 【九西】 *黃碧雲:26,037 | 【九西】(自決) *劉小麗:38,183 | 【九西】 黃毓民:20,219 | 【九西】 *游蕙禎:20,643 | 【九西】 吳文遠:6,811 |
總得票: 207,885 | 總得票: 199,876 | 總得票: 173,122(自決) | 總得票: 154,176 | 總得票: 81,422 | 總得票: 156,019 |
【地區直選】 *當選非建制派19席總得票: 825,407 所有非建制派總得票(連張超雄): 1,009,446 自決派 + 泛本土派總得票: 408,720 公民黨 + 民主黨總得票: 407,761 |
從上表可見,公民黨、民主黨成為民主派大黨,兩黨各自的總得票數均勝過其他黨派,以公民黨成為直選最多票數政黨。而值得留意的是,自決派當選僅有三位,總得票竟達173,122票之多,直迫大政黨。初步估計,真正受益於策略投票贏得議席,主要是羅冠聰與劉小麗,二人在「民主動力」公布最後一次民調之前,支持度仍浮游在輸贏一線之間,這段時期策略投票的輿論已偏向保住他們, 可是最終得票遠超預期。
其次,沒那麼明確的是人社新東區候選人「梁國雄及陳志全」,因為二人今屆總得票跟上屆相差不遠,分別是今屆「81,588」對上屆「86,337」,選舉日前支持度低於預期,但期間獲益於拉票、楊岳橋合力宣傳、(其次)部分策略投票,終仍能贏得議席。而公民黨九東區候選人譚文豪,他作為首次排第一名的候選人,亦非律師出身,稍為打了折扣,但仍以45,408不俗的票數當選,相信策略投票保住他最後一席,也佔一定因素。
自決派已成「進步民主派」核心
由總票數可見,今屆自決派新晉成為「進步民主派」的核心,而朱凱迪政綱提出的「民主自決」、香港眾志提出的「前途自決」,已取替極端(勇武)本土派成為反對派的新方向、新思潮(雖然本質上沒怎麼新,但論述「方式」有新氣息)。可是,值得留意的是,儘管熱普城支持度遠不及自決派,只有新西區的鄭松泰取得一席,可是他們總得票並不算低,甚至以5名參選人的比例來看,超過人社團隊。箇中因素,重點不在於純粹候選人質素的比拼,就香港大眾政治心理來說,關鍵在政治操作、宣傳策略,後者主打政策論述,在推動選舉支持度方面,「自決派、泛本土派」鮮明的旗幟定位,尤其自決派擁有眾多的名人與社區網絡,加上新人形象,始終較能取得進步民主派支持者的擁護。
個人氣質、選舉操作 抽身看,不能活在主觀世界
就候選人個人質素方面,筆者理解高矮肥瘦會影響一定觀感,卻不認為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例如民主黨前議員何俊仁,他的高矮肥瘦顯然不是關鍵因素;另外,外貌也固然重要,但撇開外貌的話,其餘更重要的因素是:「是否專業出身、大黨出身、論述經營、凝聚群眾、親民氣質、社區網絡」等,才是從政者個人的優勢所在。
現在,田北俊亦強調中聯辦已由支持工聯會,轉移支持律師出身的候選人(如容海恩、何君堯),這顯然也有政治心理方面的考慮,一貫的心理因素,民主派、建制派並無二致。筆者在評估選情之前,特意查詢了朱凱迪與羅冠聰的社群支持和政治操作,尤其評估支持度略為不足的羅冠聰,當筆者收到他們團隊傳來的公眾人物支持清單時,已認為他在策略投票之下極可能奪得一席,在選舉日前亦撰文必須保住他(估計策略投票急升,反使陳淑莊後來告急)。
所以,在民主派選情劣勢之下,最終尚能保住非建制派19席,事後部分政團卻有斥責、埋怨香港選民不懂選擇的聲音,很大機會是錯誤評估了選舉政治的理解與期望;此外,還有何秀蘭、李卓人等錯判形勢,高估自己的問題,無論如何,從政者實在不應單向困在主觀想法之中,必須抽離認清策略、局面與思潮。
未來的議會生態,有兩個重要議題必須注意,其一是民主派陣營有沒有跟進支持者強烈的「倒梁」意願;其二是泛本土三席在議會內會否堅決抗爭,會否阻擋建制派修改議事規則,會否必要時聯合拉布等等,目前仍非常令人疑惑。其三,就是香港眾志是否議會「外」抗爭的新希望。筆者依然大膽評估,議會內羅冠聰議政有待成長,但議會外在黃之鋒、黎汶洛支持底下,相信抗爭意志仍未消解,能蘊釀新一輪的抗爭運動,我們姑且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建制配票模式:每2小時組長匯報,夠數即改投 唯「雷動計劃」改變本屆選舉〉
- 戴耀廷:跟隨雷動計劃選民超想像 對失利參選人感難過 但有些決定要做(立場新聞)
- 非建制派奪29席 保分組及三分之一否決權(立場新聞)
- 雷動有沒有拖累選情?
- 2016年立法會選舉得票結果
- 70後劉小麗撐前途自決(蘋果日報)
- 朱凱迪:左膠 VS 本土已過時 自決派將成香港最大陣營(立場新聞)
- 【拆局】劉小麗、朱凱廸、羅冠聰篤定當選 溫和本土自決路線受落(香港01)
核稿編輯:周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