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賽芙被彈劾下台,周邊國家在緊張什麼?談南美左派的全面崩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何以溫和式社會主義的羅賽芙被巴西國會彈劾下台,會撼動所有南美洲左派勢力,甚至讓左派國家召回駐巴西大使,委內瑞拉還宣布凍結與巴西的外交關係?
舉世矚目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今年在巴西(Brazil)的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登場。雖然巴西因這場四年一度的體壇盛事,成為全球鎂光燈的焦點,不過另一場在巴西越演越烈的政治風暴,也同樣受到各國高度關注。巴西史上第一位女總統羅賽芙(Dilma Rousseff),因多項違法指控而面臨從政以來的最大危機,最後巴西參議院表決通過彈劾案,於8月31日終結以勞工黨(Workers' Party)為首、長達13年的左派政權。
不僅是巴西,南美洲各國在近二十年先後建立起不少的左派政權。1989年爆發一場拉丁美洲債務危機(Latin American Debt Crisis),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金融機構,在美國主導下制定出一系列經濟改善方案,要求拉丁美洲市場自由化、企業私有化、刪減福利津貼。

這套被稱為「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的經濟政策,導致南美洲國家貧富差距增大、收入分配不均,讓主打社會主義(Socialism)的左派政黨有機可趁,逐漸攻佔南美洲政治版圖。直到21世紀,包含巴西、智利(Chile)、委內瑞拉(Venezuela)、玻利維亞(Bolivia)等國都陸續出現左派政府,南美洲「向左轉」的政治生態儼然形成。
南美洲各國的左派政府能夠上台執政,很大的原因是經濟自由化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讓社會主義的號召別具吸引力,左派政治家也可以很輕易的將這股民怨風向帶往「華盛頓共識」的始作俑者:美國。近幾年來,南美洲反美的頭號大將就是已故的前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Hugo Chávez),查維茲在1999年上台後幾乎成為南美洲的左派共主。

查維茲主政下的委內瑞拉,仰賴馬拉開波湖(Lake Maracaibo)的石油資源賺取大量財富,政府不但推出一系列社會福利政策,還出手管控貨幣與商品價格,讓查維茲得到中下階層民眾的廣泛支持。查維茲的施政原則,明顯與深受民眾厭惡的「華盛頓共識」分庭抗禮,讓查維茲得以挾著極高的支持度推動修憲工程,在1999年就將總統任期修改為一任六年,可連選連任兩次。
玻利維亞的經濟情勢與委內瑞拉也十分相似,現任總統莫拉萊斯(Evo Morales)在2006年當選為玻利維亞史上第一位原住民總統,仿照查維茲的社會主義政策綱領,靠著礦產的大量出口,由國營礦產企業替政府賺進大把鈔票,推動一系列社會福利政策,也成功獲得民眾廣泛的支持,於2009年、2014年兩度連任成功。
巴西不但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其經濟實力也十分可觀,坐擁多項天然資源與糧食生產的優勢,成為金磚五國(BRICS)中深具潛力的國家。左派勞工黨的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在2003年上台後,以原先右派執政的市場經濟為基礎,推行諸多社會福利政策與改革,試圖解決長期以來為人詬病的貧窮與飢餓問題,獲得的正面成效讓巴西勞工黨支持度歷久不衰。

位在南太平洋沿岸的智利,則是南美洲國家中經濟表現最亮眼的國家。智利的經濟規模奠基於1980年代皮諾切特(Augusto Pinochet)的軍政府時期,以右翼的市場自由經濟為核心所創造的經濟成果,被譽為是「智利奇蹟」(Miracle of Chile)。2006年,智利社會黨(Socialist Party of Chile,PS)提名的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當選智利總統,巴舍萊對稅制改革與企業私有化的著力頗深,藉此提升產業競爭力、改善不良的稅收結構,讓國家更有能力負擔社會政策的成本。
正當這些左派政權享受到1990至2000年代世界經濟景氣所帶來的好處之際,2008年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一夕間沖毀這場美夢。由於景氣循環降至低點,世界各國的能源需求銳減,導致南美洲這些以原物料為出口導向的國家深受其害,過去所累積的財政盈餘在近兩年已消耗殆盡,使得這些左派政權紛紛面臨瓦解的危機。
查維茲於2013年逝世,交棒給現任總統馬杜洛(Nicolás Maduro)後,委內瑞拉政經情勢開始急轉直下。由於國際原油價格的慘跌,讓幾乎只依靠石油作為經濟支柱的委內瑞拉陷入困境,國家財務狀況無法再應付國營企業虧損、穩定商品價格,導致委內瑞拉民生物資飆漲、失業率直逼天際,國內經濟完全崩潰。

玻利維亞的局勢近來也急速惡化,莫拉萊斯當年得以當選,最重要的一項政見就是將私人採礦企業收歸國有,由國家經營這些極為豐富的礦藏,可以直接照顧廣大的勞工。但近幾年的原物料價格下跌,玻利維亞政府已經不堪負荷虧損與社會福利支出,卻不願讓外資協助經營採礦事業,導致礦工忍無可忍,甚至在當地時間8月25日,將代表政府前去與礦工協調的內政部副部長伊亞尼斯(Rodolfo Illanes)活活打死,震驚各界。

巴西在兩年內連續舉辦世界杯足球賽(FIFA World Cup)與夏季奧運兩大體育賽事,但失靈的奧運經濟(Olympic Economy)反而讓巴西陷入更大的政治動盪。首先是羅賽芙被指控擅自動用預算,並違法擱置農業補貼資金,嚴重違反國家預算法規;再者是爆發前總統魯拉與石油公司的貪腐醜聞,讓羅賽芙的政治聲望盪到谷底。然而這些政治風暴僅是表面原因,真正的核心是巴西也受到出口疲軟的影響,導致通貨膨脹與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困境加上政治危機,成為壓垮「巴西鐵娘子」的最關鍵因素。

最新發展:
-
哥倫比亞出現史上第一個左翼政府,「第二波粉紅浪潮」如何衝擊美國與拉美關係? 1年前
-
全球原物料價格飆漲,失落十年的拉美是否將迎來第二次「粉紅浪潮」? 1年前
-
秘魯前總統舉槍自戕,但還有一位前總統入獄、兩位調查中和一位流亡 4年前
-
行賄12國的超級貪腐案,成為「巴西特朗普」博爾索納羅崛起舞台 5年前
-
行賄12國的超級貪腐案,成為「巴西川普」崛起的舞台 5年前
-
巴西前總統「左派領袖」魯拉入獄,「巴西版川普」可望崛起? 5年前
-
請一個國家領導人下台有多難?從2500年前的古希臘談起 6年前
-
請一個國家領導人下台有多難?從2500年前的古希臘談起 6年前
-
政治強人回歸,右派勢力崛起——2016年9大國際新聞你該這樣看 6年前
-
【2016回顧】政治強人回歸,右派勢力崛起——今年9大國際新聞你該這樣看 6年前
Tags:
「本來以為,只是跌倒而已⋯⋯」—居家照顧服務,幫助年長者走出老老照顧困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老老照顧」家庭似乎隨著高齡化越來越多,但年長者照顧的問題,不該成為另一位長者的負擔。「老老照顧」反映了這個社會,對長者的支持和資源分配不足。我們期待的是,在經歷了大半輩子的努力之後,年長者應該能夠享有安穩、尊嚴和被溫柔支持的晚年生活,而不是面臨照顧其他老年人的壓力。
近十年來,隨著高齡化、少子化和各種社會發展趨勢的疊加,年長者的照顧問題浮上檯面,「老老照顧」的狀態,也逐漸進入公共話語中。所謂的「老老照顧」,是指65歲以上年長者,不僅要應對自己隨著年齡增長而來的健康問題,還要承擔24小時照顧另一位長者/失能長者的重負。
身體上的高負荷和精神層面的緊繃狀態,常使得這些年長的照顧者,處於身心失衡的邊緣。他們可能更容易罹患憂鬱、焦慮和失眠等心理健康問題。除此之外,照顧者可能因為照顧工作而無法安排個人時間,無暇參加社交和娛樂活動,導致感到孤獨和無助,與社會疏離。對於年長者而言,他們的社交資源和互動網絡本來就相對缺乏,這些內在的壓力就更容易被忽視,使得老老照顧的挑戰,在社會上長期處於被低估的狀態。
本來以為,只是跌倒而已⋯⋯
77歲的洪爺爺和72歲的洪奶奶,住在一個安安靜靜的小社區裡。他們夫妻倆有三個孩子,長女和次子都已經組成了自己的家庭,只有曾經小中風的長子與他們同住,一家三口靠著洪爺爺的豬血糕攤子,勉強的維持著生活。

大約在五、六年前,洪爺爺就發現自己身體不太舒服,下腹部常常疼痛。或許是不願意面對自己生病的事實,因此只讓醫生開止痛消炎藥應付病狀,拒絕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但今年初,他突然四肢無力,倒了下去。這次,醫生檢查出了洪爺爺的疝氣問題,緊急動了手術。但手術之後,身體的復原狀況並不理想,脊椎也發現了退化和磨損等問題,再加上原本就有高血壓和青光眼,洪爺爺不僅無法做生意,連生活起居都得依賴洪奶奶的照顧。從起床到進食、洗漱、上下床,生活的每一步都需要依靠妻子攙扶協助。但是,洪奶奶自己也是一個70多歲的長者了,骨質疏鬆症和膝關節病痛已糾纏她多年,加上獨自照顧著失能丈夫的壓力,不管是在體力或心理上,對奶奶來說都是非常大的負荷。「我照顧他(洪爺爺),要背、要推、要抱⋯⋯照顧得我自己都生病了,全身都在痛。我們住四樓,沒有電梯,帶他去看醫生,要找爬梯機的人來幫忙,上、下樓一趟都各要花費900元,真的太貴了,負擔不起。」洪奶奶說。提供爬梯機服務的工作人員,看到洪家爺爺奶奶處在這樣的困境中,建議奶奶尋求外部援助,她才終於在今年八月,撥打了1966申請長期照護服務。

老老照顧的窘迫,有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
「『老老照顧』的狀況,在已經是高齡社會、即將邁向超高齡社會的台灣,的確有越來越多趨勢。」伊甸基金會的居服員督導陳紹慈解釋道,在傳統的台灣家庭中,照顧長者通常會被視為是家庭成員的責任,然而,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現代家庭組成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無法提供日常的家庭照顧。這使得許多中老年人,在自己可能也需要被照顧的情況下,仍得承擔起照顧更年長或健康狀況較差的老年人的責任。「許多家庭會陷入『老老照顧』的狀況,有幾個主要原因,一是資訊的缺乏,比方偏鄉、經濟條件較差、資訊取得不易等等,讓這些家庭可能不知道,其實有其他的管道可以提供協助;另一是傳統觀念的束縛,很多人會認為把父母親送到老人院,就是代表不孝。」

一直以來,伊甸基金會嘗試用許多不同的方式,提升一般民眾對於長照議題的認識和敏感度。因此,從都市到偏鄉,伊甸基金會在全台各地設立長照服務站、關懷據點、長照機構、日照中心、社區輔具站等實體單位,定期安排社區服務,包括訪視、弱勢長者餐飲服務等等。也透過社群媒體,例如YouTube、Facebook、Instagram和Podcast等平台,向不一樣的族群和年齡層傳播關於長照的觀念。「我們會這麼做,是因為我們知道,傳播新的觀念不容易,改變舊的觀念更是困難。就像獨自照顧洪爺爺的洪奶奶,如果不是提供爬梯機服務的工作人員建議,她可能要更久,甚至永遠也不知道自己是可以獲得幫助的。」陳紹慈說道。

除了讓大家認識被照顧者的需求之外,近年來,伊甸基金會努力將照顧的範圍,拓展到照顧者身上。「因為照顧者所承受的身心壓力是驚人的。比方他必須承受情感上的壓力,尤其是照顧親密的家庭成員時,可能會特別悲傷、無助或焦慮,在所照顧對象的健康狀況惡化時更是嚴重。」另外還有與社會隔絕、經濟壓力等等,陳紹慈也提醒道,照顧者還有很大的一個壓力來源,是自己的身體負擔:「照顧工作往往涉及體力勞動,而且是很大量的勞動,比方協助病患移動、翻身等等,在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情況下,照顧者自己可能也很快就會受傷。」像洪奶奶的情況就是如此——她自己的膝蓋和骨質疏鬆的問題,就在照顧洪爺爺之後變得更加嚴重,因此,提供適當的支持和關懷給照顧者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支持包括提供實際的照顧服務和經濟援助,包括心理和社會支持,包括讓照顧者擁有喘息的時間。因為,只有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更好的照顧別人,所以伊甸基金會的努力,不僅提升了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同時也加強整個長照體系的效能和持續性。
安享晚年,應該是我們共同期待的未來
在居服員開始協助洪家之後,洪奶奶終於感到身上的重擔減輕了一些。「他(洪爺爺)是很固執的人,又餓不得。以前我得幫他洗好澡之後再去弄飯,他會因為餓了而生氣。現在有一哥(居服員)來幫忙,我可以趁這個時候趕快去處理午餐,他一洗好就可以吃,真的覺得輕鬆很多。」不只如此,洪爺爺也非常喜歡一哥的協助。只要是一哥要來服務的日子,洪爺爺總是早早就期盼著他,不斷詢問他人什麼時候會到。另外,洪奶奶也在個管員的評估和協助下,申請了居家用的輔具,這樣即使居服員不在,她獨自照顧洪爺爺也會輕鬆一點。

「我們在評估每個家庭的狀況的時候,都是先看他們當下最緊急的需要是什麼,就從這邊開始安排。這也是我們和每一個家庭認識彼此、磨合的開始。因為我們往往在評估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家庭中還有更多需要協助的地方。我們必須慢慢地、一步步地協助家庭接納更多的服務項目,或者嘗試其他的服務方式。」伊甸基金會居服員督導說到,協助個案家庭,必須設立短、中、長程目標。以洪爺爺為例,現在他接受了沐浴、肢體關節活動這些服務,然後也申請了輔具,這屬於短程的目標,拉到中、長程來看,居服員督導更希望可以鼓勵洪爺爺出門、願意去看醫生,讓他的脊椎得到真正妥善的治療和照顧。「因為洪爺爺還蠻喜歡和居服員相處,所以未來我們也期待可以透過居服員的引導,讓他能夠走出家門,接受治療,甚至體力可以好到能夠進入我們的日照機構或社區據點,參加活動。」伊甸基金會期待著,在大家的協助下,洪爺爺和洪奶奶能夠生活得更舒適,好好享受老年生活的每一個美好時刻。

「老老照顧」家庭越來越多,老夫妻互相陪伴很美好,但年長者照顧的問題,不該成為另一位長者的負擔。「老老照顧」反映了這個社會,對長者的支持和資源分配不足。我們期待的是,在經歷了大半輩子的努力之後,年長者應該能夠享有安穩、尊嚴和被溫柔支持的晚年生活,而不是面臨照顧其他老年人的壓力。多年來,伊甸基金會投注心力,希望能夠成為年長者晚年的依靠。但我們更希望的是,有一天社會可以建立一個更友善、全面的支援系統,確保長者都能擁有一定的生活水準。這樣的系統應該涵蓋足夠的醫療照護、經濟援助、居住安排以及社交活動,減輕個人和家庭的負擔,並提升整個社會對於年長者的關懷與尊重,更進一步的,讓長者們享受他們應得的尊嚴和幸福。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公托中心、關懷據點、居家服務、長者送餐服務、照顧者團體支持、照顧者資源連結等,讓長輩在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及照顧者一起安心、快樂地好好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