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十國點將錄:東南亞領袖年度大合照,你認識幾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回顧2015-2016年,緬甸、新加坡、菲律賓歷經大選,泰國在今年7月也剛結束全國憲法公投,而越南、寮國領導階層則在年初改朝換代
回顧2015-2016年,緬甸、新加坡、菲律賓歷經大選,泰國在今年8月甫結束憲法公投,越南、寮國領導階層則在年初改朝換代,而已順利落幕,9月6日至8日於寮國舉辦的東協高峰會(ASEAN Summit)則無疑是東南亞年度盛會,除東協十國成員外,與會的各國領袖還包括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中國、南韓、澳洲、紐西蘭和印度,針對經貿、南海、打擊恐怖主義等議題進行討論。
東協高峰會也是東南亞領袖拍攝年度大合照時刻,今年新成員包括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緬甸外交部長翁山蘇姬、寮國總統本揚·沃拉吉(Bounnhang Vorachith)、寮國總理通倫·西蘇里(Thongloun Sisoulith)和近期搶盡新聞版面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以下將為你整理東協十國領袖介紹:
馬來西亞首相納吉(Najib Razak)
剛慶祝完馬來西亞國慶的納吉,這一年可說是風波不斷,2015年7月經《華爾街日報》披露,國有投資基金「一馬發展公司」(1MDB)前後匯了近7億美元到其私人帳戶,同年8月,為抗議納吉與1MDB的貪污醜聞,在大馬公民團體「淨選盟」號召下有超過30萬人上街要求納吉下台,零星抗議活動意持續至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
李顯龍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長子,2004年接任總理一職,2015年9月率領人民行動黨以69.86%選票蟬連執政;畢業於劍橋,主修數學又活躍於社群媒體的他,還曾在臉書上和追蹤者分享如何用程式寫數獨小遊戲。

泰國總理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
泰國在2013至2014年間反政府行動越加激烈,當時擔任陸軍總司令的帕拉育以「讓國家盡快恢復正常」為由發動軍事政變,爾後在國家立法大會(National Legislative Assembly,NLA)記名投票下擔任國家總理。2015年底,帕拉育在年度工作報告中,確認軍政府將在2017年移轉政權的目標,而泰國也於今年8月完成憲法公投。

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
今年1月,越南共產黨召開第12次全國代表大會,選出新任國家主席陳大光(Tran Dai Quang);他是越南共產黨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越南公安部副部長、部長,擁有公安大將軍階,也是第13屆越南國會代表。

寮國總統本揚·沃拉吉(Bounnhang Vorachith)和總理通倫·西蘇里(Thongloun Sisoulith)
本揚·沃拉吉曾任寮國中部軍區司令,1996年4月任寮國政府副總理,2001年3月27日在第四屆寮國國會七次會議上被任命為寮國政府總理,今年4月被寮國國會任命為寮國國家主席,當日經中文網分析,沃拉吉的上任,意味寮國不想再過度依賴中國。

而同樣自2016年起出任寮國總理的通倫·西蘇里,通曉英語、俄語和越南語,興趣是讀書和打高爾夫球,為寮國人民革命黨(寮國人革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並曾任寮國政府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
因著對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發言搶盡版面的杜特蒂,在擔任達沃市長期間,便是以強硬手段打擊犯罪為名,任總統後以峻法對抗毒販也引起國際關注,今年7月首次國情咨文亦留下多段名言:
關於治安:「我要對所有的警方及官員說,做好你們的工作,你們會得到我最堅定的支持。但如果你們濫用權利,你們會付出代價。你會比罪犯還要糟糕。」
關於企業:「你不能享有一切的甜頭,不對的事就應該立刻停止。不管你是州長、市長還是議員,這是一件我認為必須做的事,因為這是一件正確的事。」
關於交通:「我的老天,一定要搞定它,我說的是立刻、立刻。」

汶
汶萊為馬來伊斯蘭君主憲制(Melayu Islam Beraja),而「蘇丹」為國家和政府領袖和軍隊司令,並以國家元首身份兼任首相,其立法會的立法議員亦由蘇丹任命。現任蘇丹兼首相的包奇亞於1967年10月5日即位,他擁有604輛勞斯萊,是世界上擁有勞斯萊斯車最多的人。

柬埔寨首相洪森(Hun Sen)
父親是潮州華人農民,身兼柬埔寨人民黨領袖的柬埔寨首相洪森,是現今東南亞國家中在位第二長的國家領導人。他13歲赴金邊就學,因柬埔寨內戰放棄學業加入紅色高棉游擊隊,在一次戰鬥中失去左眼。1981年,他出任柬埔寨人民共和國政府副總理兼外交部長,1985年1月任總理兼外交部長,是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政府總理。

印尼總理佐科威(Joko Widodo)
出身貧民窟、有「印尼歐巴馬」之稱的佐科威曾任雅加達省長,2014年當選總統,打破印尼由軍事或政治菁英掌權的慣例,在過去一年間,佐科威面臨印尼盾持續貶值,國內工人也走上街頭提出加薪及提供就

緬甸外交部長翁山蘇姬
在東協領袖中「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翁山蘇姬,2015年11月率全國民主聯盟(NLD)贏得大選,但由於已逝丈夫是英國人,最終是由翁山蘇姬好友碇喬(Htin Kyaw)任總統一職,本身則擔當外交部、總統府事務部部長和國務資政,因而遭到權力過大的質疑。




關於本屆東協高峰會相關報導: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