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賽事不能說的7個秘密:最適合的主辦國其實是那些獨裁國家

國際賽事不能說的7個秘密:最適合的主辦國其實是那些獨裁國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人開始提出巴西世足賽是國際賽事的「轉捩點」,因為巴西不斷出現的示威抗議,讓主辦單位重新思考未來的競賽是否仍要有這樣的規模和花費。

上周四的時候,全世界的眼光都聚焦到聖保羅的體育場中,因為全人類等了4年的世界盃再度降臨,而由巴西對克羅埃西亞的開幕戰也是精采萬分。當球場上的球員和粉絲們齊聲高唱國歌,或是整座城市為了進球激動萬分時,你不難體認到這真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場國際賽事。

但是這份世足熱也不斷被巴西各城出現的示威聲浪打斷,巴西人其實已經談論了世足賽的花費有一年之久。儘管巴西總統羅賽夫(DilmaRousseff)和國際足協FIFA不斷鼓勵全民參與世足賽,但真相是大約有61%的人認為這項賽事對巴西是個負擔。

在這樣的氣氛下,也有人開始提出巴西世足賽是國際賽事的「轉捩點」,因為巴西不斷出現的示威抗議,讓主辦單位重新思考未來的競賽是否仍要有這樣的規模和花費。

一直以來,各國政府在承辦國際賽事時,總會用一些「迷思口號」來說服大眾接受,告訴大眾國際賽事對主辦國有好處,但其實不然,花費鉅資的國際賽事像是世界盃,其實藏有許多不能說的秘密,其中用來誤導你的7件秘密如下:

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誤導1. 國際賽事對經濟有幫助

就在世足賽開踢前幾天,巴西總統羅賽夫表示這次的賽事「替巴西的經濟注入數十億元,還帶來工作機會」。

經濟效益一直是舉辦競賽時常拿出來討論的話題,各國領導人也常用這樣的說法和大眾溝通將會付出的高成本,但根據數據顯示,賽事對經濟其實沒有甚麼太大幫助。

根據經濟學者馬特森(Victor Matheson表示,「(國際賽事)對經濟的好處可說是零」,他認為就算真的有甚麼獲益,「也不夠彌補付出的成本」。

例如2014年俄國冬奧花了500億美金,這是奧運史上最貴的一次,但歐洲重建和發展銀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觀察,這項賽事其實沒幫到俄國的經濟甚麼忙。

同樣地,再往前看,2002年日本舉辦世足賽後,對當地疲軟的經濟沒有太多幫助;2006年德國世足賽就算有獲益,卻也只持續了幾周。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這些賽事的迷思,可以看看《足球經濟學》(Soccernomics)這本書,作者Simon Kuper和Stefan Szymanski談論舉辦世界盃足球賽就像是種「社會共有的幸福感」,但總歸來說,「舉辦運動賽事其實根本不會讓你變富有」。

由國際商情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提供的奧運活動收支比較表

巴西里約熱內盧當地的貧民區/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誤導2. 國際賽事和政治圈無關

當一項國際賽事將展開時,人們就會再度提到「把政治和運動分開」的說法,但現實情況是,國際賽事長期以來就是政治發聲的平台,你想想看,近期巴西不斷出現的示威抗議就是最好的例證。

國際研究奧運中心的負責人佛西斯(Janice Forsyth)就表示,國家想主辦國際賽事其實跟運動沒有甚麼關聯,因為「競賽其實是把主辦國最好的一面呈現給投資人的時機點」。

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當時盛大的開幕儀式就被認為是中國政權想趁機傳達他們的理念給全世界。

中國著名的藝術家艾未未,他就是奧運場館「鳥巢」的設計者,他本身對奧運的宣傳就感到相當不認同,他說:「我厭惡人心會被宣傳行銷影響,這就像是你並不符合現實,卻要去捏造出甚麼東西,你誤導大眾,讓他們忽略真正該討論的事情,這對每個人都不好。」

南非在2010世足賽時使用的綠點體育館/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誤導3. 國際賽事不用全民埋單

讓巴西民眾如此憤怒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巴西政府用來主辦世足賽的110億美金中,有30億元來自納稅人的錢,雖然官方說修建場館的資金是私募得來,但這項賽事的絕大部分資金全是來自納稅人的口袋

佛西斯就說:「奧運賽事讓大家成了輸家,因為就是公共大眾為這些賽事買單」;以2010年南非世足賽來說,當地花了50億美金主辦賽事,最後也只得到5億美金的收益;倫敦奧運的超支也同樣備受質疑是否真的值得。

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中,凱(John Kay就指出「錯估(國際賽事)的成本和收益,就像是在一個異質的大眾間出現共通流行病」,所以,俄國冬奧或是北京奧運——兩個可信度低落的政府——他們的巨額花費或許就不難理解。

佛西斯認為,最適合主辦國際賽事的國家就是那些獨裁國家,因為當地的政府可以把人民的資金拿來使用,但這些國家卻選擇不要用人民的錢來讓奧運成功。」

2014俄國冬季奧運/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誤導4. 國際賽事人人都可參加

通常,大型國際賽事都會獲得全世界的支持和慶祝,但對主辦國的民眾來說,卻不是那麼回事,當地人往往發現他們自己因為買不起票而無法參與自己國家辦的競賽。

2014年巴西世足賽來說,當地民眾的入場票價可以高達150美金(折台幣約4,445元)以上,就算是便宜的票對貧窮的巴西民眾來說也一樣是難以負擔的天價。

例如里約熱內盧的馬拉卡納體育館(Estadio de Maracana)為例,這座知名的體育館為了世足賽進行翻修,當地貧民區的民眾在紀錄片中就談到場館內的設置,他說:「(馬拉卡納館內)原本設計最低層的地方就是票最便宜的位置,但自從翻修改掉了這個部分,窮人們沒辦法進去看比賽。馬拉卡納體育館成了菁英分子的天地,窮人們被屏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