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不孤單:找正宗越南菜或東南亞圖書嗎?四張圖帶你走遍全台新住民據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東南亞其實不遠,他們在台北車站大廳與你擦肩而過、在越南河粉店比鄰而坐,或在巷弄書店裡靜靜讀著家鄉的文字,早已是這裡的一分子。
資料研究:張馨云|圖表設計:高嘉宏|文字:吳象元
東南亞其實不遠,他們在台北車站大廳與你擦肩而過、在越南河粉店比鄰而坐,或在巷弄書店裡靜靜讀著家鄉的文字,早已是這裡的一分子。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今年7月統計,目前在台新住民已突破50萬大關(516,519,含大陸配偶),而全台各地,已逐步發展據東南亞特色的街坊、商場和餐廳,今年7月開齋節時,北車中庭更湧入5萬名穆斯林,許多都是前來慶開齋的印尼移工。
關鍵評論網集合全台東南亞新住民相關的藝文空間、社區據點、信仰中心、非營利組織、餐飲和新創企業,除了提供給新住民朋友參考,當官方推廣「新南向政策」同時,是否也該從認識這群「最熟悉的朋友」開始?
註:基於版面設計,「新住民不孤單」圖表並非名單全貌,完整名單及聯絡方式請見內文

北部
藝文空間
- KOMPIT印尼海員聯盟圖書室(東南亞書店聯盟),基隆市仁愛區孝四路26號2樓(公路局對面),0989-814406(聯絡人:Tantri Sakhina)
- 燦爛時光東南亞書店,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一段135巷1號:出借東南亞語言書籍,舉辦講座(負責人:張正)
- 北車大廳F24行動書攤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49號:每週日下午14:00到18:00,主要出借印尼書,不須押金(負責人:燦爛書店策展人林劭寰 )
- 就諦學堂,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50號21樓 ,0910-672-478(負責人:李三財):提供東南亞各國語言公益課程;並長期舉辦東協議題免費講座
- 紋鳴號咖啡店,台北市文山區萬美街一段63號,(02)2239-0570:越南及印尼文圖書提供借閱
- 讀字書店(東南亞書店聯盟),桃園市桃二街6號,(03)335-5754
- 吳屘小吃店 (東南亞書店聯盟),新竹市湳雅街98號
- SEAMi望見書間 (東南亞書店聯盟),桃園市延平路44巷7號(近桃園車站),(03)456-1234
社區據點
- 小印尼區,台北火車站東口過馬路之北平西路一帶:印尼飲食、買電話卡等其他服務
- 華越文化廣場(小越南),台北市萬華區艋舺龍山寺對面的龍山商場地下一樓:22家越南特色商店,提供移工及新住民消費
- 小菲律賓區,台北市中山北路2段、3段:東南亞商店、餐廳、匯款服務等
- 金萬萬名店城,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25-52號,(02)2594-7914:菲律賓市場,包含雜貨店、自助餐、電話卡交易、網咖等
- 越南街,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四段105巷31號(安康市場)
- 緬甸街,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 :70年代起聚集了許多緬甸華僑,以緬、雲、泰小吃為主
- 中華民國緬甸歸僑協會,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75號,(02)8941-7794
- 忠貞眷村,桃園中壢市與平鎮市的交界處,泛指中山東路、龍東路與龍岡路一帶:40、50年代來台的滇緬孤軍,現還保留特殊節慶,雲南、緬、泰美食為賣點
信仰
- 聖多福教堂,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51號,(02)2594-7914:提供中、英、tagalog文彌撒
- 台北清真寺,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62號,(02)2504-8088:台灣六大清真寺之一
- 台北文化清真寺,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3段178巷18弄3號,(02)2367-5231
- 龍岡清真寺,桃園市中壢區龍東路216號,(03)456-1234:50年代撤退的緬甸華人穆斯林,是桃竹苗地區信奉回教的信仰中心
餐飲
- 米多go,新北市三重區光明路32巷33號1樓,(02)2321-9445:東南亞複合式小棧,販售越、泰、印、柬4國小吃及商品,由TIFA支持
- RATNA SARI,桃園市延平路17號,(03)367-2077:一間保有傳統烹飪工序的印尼小吃店
- 紅梨台越餐廳,桃園市桃園區桃鶯路173號,(03)363-1736:每日午餐時間開始營業,晚餐後會視越南勞工的預約情況,延長營業時間(全年無公休)
- 阿詩小吃店,桃園市建國路91號,(03)377-2171:店內提供南、北越菜色及台式牛肉麵
- 慧馨小吃,桃園市桃園區福安里介壽路11號1樓:不同於越南餐館提供河粉或春捲的朋友,這間店提供道地的越南鴨肉粥
非營利組織
- 財團法人賽珍珠基金會,台北市中山區長春路232號4樓,(02)2504-8088:提供外籍配偶及其家庭子女、混血兒、單親清寒家庭兒童等訪視輔導、諮詢服務
- 嘉祿國際移民中心台灣分會,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51號1樓,(02)2369-1001
-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3巷10號,(02)2595-6755:勞工運動團體
- 台灣新住民家庭成長協會,台北市中正區和平西路一段56號4樓之5,(02)2369-1001:推廣新移民及其子女學習教育成長
-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83巷24號,(02)2393-1423:服務弱勢勞工
- 台灣外籍勞動者發展協會(GWO),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72號,(02)2311-1661:服務在台工作之外籍工作者
- 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北路一段2號,(02)2381-5402:新移民家庭服務
- 國際家庭互助協會(TIFA)北部辦公室,新北市三重區光明路32巷33號,(02)2977-8015:以「跨國婚姻所組成的家庭」為主的全國性團體
- 南洋台灣姐妹會(北部辦公室),新北市永和區忠孝街15號1樓,(02)2921-0565:新移民互助團體,相關法律權益倡議,並開設母語、多元文化講師、司法通譯等培力課程。
- 天主教希望職工中心,新竹市中正路156-1號,(03)525-4198:提供移民及外勞服務
- 桃園縣群眾服務協會,桃園市中壢區中華路二段185號4樓,(03)455-5550:外籍勞工服務
- 台灣新住民關懷協會,新北市中和市連城路134巷18號之一5樓,(02)2243-9270
- 珍愛家園新住民家庭中心,桃園市桃園區延平路147號2樓,(03)218-1128
- 新移民女性關懷協會,桃園縣桃園區中正路133號6樓,(03)331-6379
- 台灣新移民勞動權益促進會,桃園縣龍潭鄉五福街15巷3號3樓,(03)409-0003
- 移人:2016年5月31日開站,是全台第一個專門撰寫移工、新移民故事的網路獨立媒體
- 四方報:目標為成為東協各國工作及家居生活不可區分的新聞媒體
- One-Forty,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一號(台北創新中心 CIT ), helloneforty@one-forty.org :致力於關心東南亞移工(外籍勞工)的新創非營利組織

中部
藝文空間
- 移動兒(東南亞書店聯盟):移民工、動物、兒童的公益空間
- 東隆五金行(東南亞書店聯盟),台中市東勢區豐勢路425號,(04)2587-3008
- 尤莉印尼小吃店(東南亞書店聯盟),台中市中區綠川西街175巷6號:既是印尼小吃店,又是圖書館
- 清水區槺榔社區活動中心(東南亞書店聯盟),清水區仁愛路223號,(04)2626-2911
- TOKO SUDA 蘇達外籍商行(東南亞書店聯盟),南投縣草屯鎮成功路一段413號,0923-551-542/ 0986-499-929
- 1095,,台中市中區光復路49號2樓:透過文字的力量,帶領大家走入外籍移工/新住民的生命
信仰
- 台中清真寺,台中市南屯區大墩南路,(04)2473-2519,台灣六大清真寺之一,中部唯一
社區據點
非營利組織
- 台灣東南亞姊妹會,台中市豐原區明義街47號,(04)2529-1131:由東南亞婚姻配偶移民為主體的移民組織團體

南部
藝文空間
信仰
- 高雄清真寺 高雄市苓雅區建軍路11號,(07)749-6812 :台灣第二座清真寺
非營利組織
- 國際家庭互助協會(TIFA)南部辦公室,高雄市鳳山區新富路590巷10號, (07)767-5462 :以「跨國婚姻所組成的家庭」為主的全國性團體
- 海星國際服務中心, (07)533-1840:移工庇護中心
- 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臉書粉專、網站),高雄市三民區熱河一街108號,(07)322-3839:關懷高雄市家庭照顧者,包含東南亞人士
- 吉祥臻,高雄市前鎮區保泰路303號6樓,(07)722-1340 :提供外籍配偶子女課間照顧
- 南洋台灣姐妹會(南部辦公室),高雄市美濃區中正路二段761號,(07)683-0738:協助外籍媽媽識字、法律倡議等
- 屏東縣好好婦女權益發展協會,屏東市德豐街106號,(08)737-1382 (負責人:蔡順柔):提供新移民家庭服務

東部
藝文空間
- 豆花店(東南亞書店聯盟),宜蘭縣員山鄉內城路489號,(03)922-2480(聯絡人:徐小姐)
- 豐田の冊所(東南亞書店聯盟),花蓮縣壽豐鄉豐裡村民權街7號, (03)865-0187:週三到週五1:00-4:00,週末9:00-4:00,泰國、越南、印尼文書籍可借。
- 移民署服務站(東南亞書店聯盟),台東縣台東市長沙街59號,(08)936-1631
非營利組織
- 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東南亞書店聯盟),宜蘭縣蘇澳鎮南安路75號2樓,(03)995-4767:全國第一個由外籍漁工組成的漁工職業工會
關鍵評論網相關報導
藝文空間
- 抓外勞好像對社會治安沒什麼貢獻...這位有「外勞教父」之稱的警察決定這樣做
- 東南亞書店聯盟成立:我們希望,台灣每個角落的每個人,都有書可以看
- 這間東南亞主題書店堅持「只借不賣」:一解新移民鄉愁的「燦爛時光」
- 他是台灣第一間東南亞書店的實習店長:進入移工生活圈,陪伴異鄉人面對生活問題
社區據點
- 她因緣際會成了華僑落腳之處:你知道台北有一條「越南街」嗎?
- 國民政府遷台後蓋的第一座眷村,你知道在哪裡嗎?
- 這條販售鄉愁的緬甸街讓他們靠岸歇息:台灣和緬甸其實不遠,搭捷運就可以到
- 談台中第一廣場改造計劃:別讓移工休假放鬆的去處,成為中高價位的文青消費場所
- 兩箱書、四個規則,我們在第一廣場「擺攤」換來一個又一個「人生」
餐飲
- 辦事處官員和機師都是常客!桃園後站,藏有一間保有傳統烹飪工序的印尼小吃店
- 這裡既是印尼小吃店,又是圖書館:「不管哪一國人,我覺得都一樣,哪一個宗教,我也覺得都一樣」
- 「姊姊,我們來開自己的店吧!」 從僱主非法僱用到成台灣妻子,如今她開了自己的越南餐廳
- 這間店賣越南菜色加台式牛肉麵,老板還要一早泡咖啡給土地公婆喝
- 一碗鴨肉粥,總能平緩她思念越南的情緒:「加點糖,這就是家鄉」
信仰
非營利組織
*這份名單將持續更新,歡迎讀者留言或來信:contact@thenewslens.com,若你有更多話想說,歡迎投稿至: oped@thenewslens.com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