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LGBT最好也是最壞的年代:近身觀察兩岸三地首位出櫃議員的參選之路

香港LGBT最好也是最壞的年代:近身觀察兩岸三地首位出櫃議員的參選之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香港的同志平權進展緩慢,同志議員在街頭拜票常有民眾言語歧視,同時,多數當選的新人議員,均表態力挺同性婚姻,香港立法會未來四年除了政治議題攻防,更令人期待在LGBT平權能有實質進展。

編按:才剛在9月初連任成功的立法會議員陳志全,9月24日宣布出任人民力量黨主席,9月25日並且出席了在香港以支持同志社群的Pink Dot一點粉紅嘉年華。以下這篇文章為作者於9月初近身觀察之作。


在香港觀察立法會議員街頭拜票,感到驚訝的時刻之一,是兩岸三地唯一出櫃,公開同志身分的現任議員陳志全(慢必),在紅磡火車站天橋,有幾個民眾不領傳單之餘,還直接對慢必喊「Gay佬」的輕蔑,隨即消失在熙來人往的人潮之中。

面對港人的直接,慢必還能開玩笑地對我說:「叫我『Gay佬』可以,但不能說『死Gay佬』跟『染愛滋』」。在這個充滿父權跟性壓抑的國際城市,對於同志議題異常保守的香港,沒有幽默感,更難在政治的槍林彈雨中生還。

現任「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同時也是該黨黨主席的陳志全,在90年代以「慢必」為名擔任了香港商業電台主持人,在2012年首次透過地區直選成為香港立法會議員,當選後公開宣布自己同性戀傾向,成為兩岸三地首位,也是唯一出櫃的「現任」政治人物,他的勇敢,卻招致「騙票」、「不誠實」的指摘。原來,在部分香港人心中,「同性戀」是造成議政能力扣分的要件之一。

► 延伸閱讀:在港大課堂上,我聽見男同學分享援交心得,也看見香港性別平權的矛盾)

香港雖然是兩岸三地「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對於LGBT議題,卻也令人驚訝的保守。 在台灣,「婚姻平權」已經獲得總統蔡英文表態支持,而中國大陸亦有代表將「同性婚姻法」向全國兩會叩關,但香港卻仍在「性傾向歧視」的立法博弈。香港的同性婚姻,或許等到中共倒台或者香港有真正普選之時,都難以見到。

建制vs.泛民:「同志議題」歸邊保守與支持對壘

香港公營機構「平等機會委員會」負責監察香港的反歧視條例,主要包括性別、殘疾、家庭崗位、種族歧視,卻不包括個別立法會議員積極倡議的《性傾向歧視條例》,亦即在現今的香港,不同性傾向的香港人,在就業、教育、租住、設施服務等,若受到實際歧視,卻沒有法律保障。

傳統香港政治光譜,多數會將親中共、港府的「建制派」以及親基層、民主的「泛民主派」做粗略劃分,在政制改革(普選)、民生等議題,經常可見兩派議員的立場分歧,但提到LGBT,則是不分黨派,變成保守與支持的立場對決。

香港自1991年將男同性戀「非刑事化」(男同性戀者在私人地方的合意性交免除刑事責任),2004年的法律判決將男性同性性行為合法年齡由21歲降為與異性戀相同的16歲,《性傾向歧視條例》卻在香港政治議程討論近二十年,仍沒有共識,遑論更進一步的同性伴侶法或者同性婚姻法。

在議會力挺LGBT的慢必,屬於泛民主派議員,雖然也有支持同志平權的泛民議員,如何秀蘭、梁國雄(長毛)、張超雄等人,但在同志議題反而有不少泛民議員棄權或反對,卻也有建制派議員如新民黨葉劉淑儀支持同志平權。香港泛民的政治立場,雖然偏向支持民主或者基層,在LGBT議題卻成為例外,泛民議員也有幾位明確反對性傾向歧視立法。

香港政治新面孔:自決派、本土派議員全數力挺LGBTI平權

香港有不少LGBTI團體,積極在立法層面倡議平權,在這次立法會選舉,更組成「性小眾關注選舉事務聯盟」【註1】,針對候選人做政見調查,選出「同志友善候選人」,呼籲民眾「投彩虹一票」。

根據問卷結果,70名立法會議員共有10名明確支持聯盟提出的八項平權議題,包括同性婚姻合法化,此屆選舉異軍突起的「本土派」或「自決派」,表態支持的比例更高於傳統泛民及建制派議員。

其中,被視為「民主自決派」的朱凱迪、羅冠聰、劉小麗三人,本土派熱血公民的鄭松泰、青年新政的游蕙禎均被聯盟評選為同志友善議員,青年新政的梁頌恆更在政見直白寫入「支持同性婚姻」。

本土旗幟鮮明的「本土民主前線」推舉梁天琦參與選舉,參選資格卻被港府「搓」掉,發言人黃台仰主張勇武抗爭,對於是否支持同性婚姻,回應「絕對支持」,直接乾脆,這群初入政治體制的新人,對於同志平權議題,都是不分派系表態力挺。

本土派以及自決派,在立法會選舉成為「非建制派」參政的新面孔,不僅將新的政治議題帶入議會,他們對於同志平權的態度,也是照亮香港立法會保障平權的一絲曙光。

選舉前,我問慢必,同志身分是否還是連任的「包袱」。慢必很有信心地說「如果能夠連任,代表香港人已經不把政治人物的同志身分當作負面問題」。

選舉結果顯示,慢必突破上屆得票數,以近46,000票,連任新界東直選議員;而另一位長期支持同志平權的議員何秀蘭,卻連任失敗。

看到香港民眾在街頭赤裸地羞辱同志議員,我對慢必的「信心」不禁感到懷疑,但我清楚地知道,慢必仍會持續在議會為了LGBTI權益奮鬥,也有更多明確支持同志平權的議員進入體制,參與未來四年的立法工作,更不會讓他覺得孤單。

這份權力,背後更被賦予很高的期望與重量,還有許多在衣櫃與家庭、社會之中掙扎,渴望獲得外界接納的無助吶喊,迴盪在香港父權社會的陽剛霸權之下,期待邁向平權社會,在這個政治紛擾不明的晦澀時代。

【註1】:「性小眾關注選舉事務聯盟」主要是因應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成立,由幾個香港的LGBTI團體: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大專同志行動大愛同盟G點電視女同學社同志公民、姊妹同志、跨性別資源中心酷兒團契中大性/別關注組學人。性。聯盟性別空間,共同合作,透過問卷、訪問等方式,詢問立法會議員對於LGBTI平權的看法,並發布「同志友善」名單。

責任編輯:楊之瑜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