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鋒炮終響:我們有幸活在陳金鋒的時代

鋒炮終響:我們有幸活在陳金鋒的時代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棒球是一個「失敗」的運動,最強悍的打者也要面臨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失敗打數,再好的投手也無能保持完璧之身,打球者與觀球者,都必須在球賽大部分的時間裡接受失敗的事實。

今天(18日)陳金鋒要退休了,他的退休本身就是一件令人不捨的事情,但對任何有長期關注國內職業棒球發展的人都知道,他的離去,帶來的,不僅是一位傳奇球星離開球場那樣單純的不捨,而是更多了些什麼讓人心酸難過的情緒,甚至有那麼一些憤怒。

所有在乎陳金鋒的人都在討論,為什麼陳金鋒會帶給我們這麼強烈的情緒:有人說,因為他勇於挑戰,敲開了臺灣球員進入大聯盟的大門,激勵了所有勇於赴美追夢的球員;也有人說,當他身披國家隊戰袍的時候,他總是不會我們失望,總是那一個最讓人信任的人,為我們敲出最關鍵的一擊為我們取得榮耀、激勵在場邊、電視機前面的我們。

當我回想、思索每一場陳金鋒在國家隊帶給我們的比賽,讓大家難忘、一提再提的名場面,一顆顆飛越天際、融進滿場的歡騰與嘶吼的小白球,陳金鋒在他的時代所帶給我們的,不只單純的激勵與榮耀。

論激勵人心,王建民從默默無名的選手成為「邪惡帝國」王牌,之後更克服傷痛重新站穩大聯盟的故事,更能傳達那種堅忍意志、燃燒鬥魂,登上世界之巔乃至於重返榮耀的正面意念。就歷史來說,譚信民才是挑戰美國職棒的第一人,只是時代久遠、當時媒體又不若近二十年來發達,許多人也就忘了這個歷史性的一刻。

論國家隊的榮耀,坦白說,除了2001年世界雙響砲砲轟日本隊之外,陳金鋒的經典時刻,背後其實都伴隨著國家隊巨大的挫折與傷痛——事實上,在我們擊敗日本之前那場比賽之前,不也是先經歷了,面對美國小聯盟明星隊等級的對手一籌莫展?——然後,正是如此,陳金鋒的離開才會如此牽動我們的情緒,讓我們如此不捨,但也讓我們感嘆:我們有幸活在陳金鋒的時代!這些年來站在陳金鋒與我們面前的,並不只是高聳的計分版與超過150公里的速球,還有近20年來,我們集體經歷,名為命運的挑戰與傷害。

1998年曼谷亞運的棒球項目是一場巨大的惡夢,也像是台灣進入21世紀的命運預示。

在這場首度開放職業球員參加的比賽中,台灣的樂觀與信心被徹底打垮,我們以職業球星為主體的國家隊不僅被同樣派出職業球星的韓國血洗,面對日本的社會人野球也難以取勝。失去僅允許業餘球員參賽的規定的保護傘,台灣開始面對世界棒球強國的洗禮,我們再也沒有信心宣稱我們屬於世界棒球列強,如同進入21世紀之後,台灣失去了冷戰架構所賦予的全球分工機會,終於在廝殺激烈的產業競爭中苦苦爭扎,再也無力,也無心保持世紀末的樂觀與自信。

然而,陳金鋒就在這場惡夢之中站了起來,從补贊浩手中的擊出的全壘打彷彿在告訴我們,就算對手是大聯盟的強投,就算比賽已經進入無可收拾的崩盤狀態,他還是可以拿出實力與韌性,在漫天烏雲之中點亮無可忽視的微光。這場比賽,不僅為他打開了挑戰美國職棒的大門,似乎也宣示了:陳金鋒應該如何被人們記住。

陳金鋒進入小聯盟之後是振奮人心的,在惡夢之後,他用他的努力與天分展現了新的可能性,於是島上,我們開始注視他。人們總會好奇,慘敗之後敗軍中唯一屹立的那個戰將,到了新的戰場究竟如何?他沒有讓我們失望,在陌生艱苦的小聯盟中留下了一頁又一頁傳奇,也持續帶給我們希望,一個在慘敗之後重新站起築夢的希望。

在這一段時間裡面的1999年,台灣人不僅認識了蔡仲南,更認識了松坂大輔林昌勇,而兩場遭到對手說再見的傷痛,至今仍然令人無法忘懷。但陳金鋒在打線中還是成為帶來希望的那一人,永遠對最強大的對手做出應有的回應,那一年,投手丘上,年輕的蔡仲南、即將高掛球鞋的郭源治,都是跟陳金鋒一樣的英雄,但最後的結果還是一樣,我們再一次敗北了。

AP_02091604294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鋒哥,陳金鋒在2002年加盟洛杉磯道奇隊。

想到將近20年前這又一次的敗北,你我難免還是感到心酸,因為當時可能初出社會的你、在升學考試中掙扎的我、在緊繃的家庭關係、在青澀不成熟的戀愛中,一次又一次在看到希望之時旋即敗北的我們,知道失敗會再次降臨,但心裡面還是有那麼一團微小的火苗,告訴我們總應該在即將熄滅的希望中,將小白球打向遠遠的天空。

2001年的世界盃是陳金鋒與國家隊榮耀的一刻,他當年被看好的前景以及人們在新世紀感受到的些許期望。我們終於擊敗了派出職業明星隊的韓國,也在遇到南非時險些翻船,最後在老將陳大豐的帶領下穩住陣腳取得應有的勝利,尼加拉瓜、多明尼加等隊也一一在台灣的強投豪打之下敗下陣來,對上荷蘭的強力抵抗驚險守成,而陳金鋒一如以往有求必應,在場場勝利中留下註記,但這都還不是屬於他的經典時刻。

終於,我們帶著樂觀與自信對面美國派出的小聯盟潛力新秀隊,總共兩次!當時如日中天的蔡仲南與許銘傑都敗下陣來,我們也才驚覺這隻史上陣容最完整、整合最成功的國家隊,僅僅是面對棒球母國的生嫩年輕選手,都顯得絕望,勝利遙不可及。在不安的氛圍中,我們終於面對了業餘與職業選手混成的日本隊,屬於陳金鋒的時刻到來。

我想我無須多說那兩支全壘打。

我永遠記得隔年與父親的日本友人一起用餐時,他拿出紙筆寫下陳金鋒的名字,然後對著我說:

台湾の野球は強い。
台灣的棒球很強。

之後,陳金鋒創造了歷史,成為了台灣的大聯盟史上第一人,選到了第一個保送,得到了第一分。但第一支安打與第一支全壘打卻是被曹錦輝郭泓志兩個命運截然不同的天才投手所擊出。我們不免為他擔心,卻從未對他失去信心,因為過去那麼多年來,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局勢或是對手,他不總是能夠將球扎實擊回,直到一天勝利與榮耀終於降臨嗎?

是的,球來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