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浮世物哀》:T恤從來不只是一件衫

《浮世物哀》:T恤從來不只是一件衫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弗蘭科.莫斯奇諾,他對T恤可算情有獨鍾,他說:「我深深相信襯衫與T恤是當代流行產業中,最天才的發明,它也是現今服飾造型的基礎。」

文:方太初

其一:政治不正確

ZARA的香港網站,出現一件印有「六四」字樣的運動T恤,引來連番討論。「T恤政治」或「T恤風波」於香港也不是第一次:2007年,本地品牌「住好啲」(G.O.D.)推出印有「拾肆K」字樣的襯衣及明信片,驚動警察搜尋住好啲店舖;一年後住好啲推出「大濫交野公園」的T恤,也妥協的在包裝上加上了警告字句,提醒年滿18歲或以上人士才可購買。這樣的事在T恤誕生以來,比比皆是,如果要說的話,T恤一定是政治不正確,它與固定、規範的規矩不一樣,它為各種事物打開一個缺口,使得一切動蕩、不安,有所變化。

T恤如此簡單,名字取自其外形,也可說是時尚裡最簡單的物件(item)。而T恤又是如此不簡單,它不只是一件衣服,它還寄託了設計師與穿衣者的態度,也見證著時尚的改變-怎樣打破各個階層的分野,使一切意義可以流動。

內衣外穿始祖

大概不少人知道,T恤最初是作為內衣出現的,它的舒適為人所熟知是在第一次大戰時,美國士兵穿著羊毛制服,感覺侷束,而歐洲士兵所穿的棉質內衣輕巧舒適,於是美國士兵也開始穿上這種內衣。直至二戰時,T恤已經成為美國陸軍及海軍的標準內衣。

二戰後,T恤開始變成日常衣著,但開初並不為人接受,多得銀幕魅力,慢慢群眾也發現T恤既方便又時尚。不得不提的一定是1951年的《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馬龍.白蘭度穿一件浸滿汗水的T恤,在短袖之下是他肌肉結實的手臂,大眾為之震撼,卻又不敢隨意模仿。直至四年之後,詹姆斯.狄恩在《阿飛正傳》裡同樣穿上緊窄T恤,才叫T恤真正大熱起來,白T恤也被當成反叛的象徵。

馬龍白蘭度
Photo Credit:新銳文創提供
1951年《慾望街車》裡的馬龍‧白蘭度,今天再看仍不過時。

對T恤在時尚世界裡的角色非常熟悉的,一定包括時裝設計師尚.保羅.高堤耶(Jean Paul Gaultier),有看1992年版本《家有囍事》的肯定記得張曼玉的造型是模仿麥當娜內衣外穿的形象,這是高堤耶為瑪丹娜1990年巡迴演唱會設計的舞台時裝,馬甲胸罩就像錐子般突出來,時人為之讚嘆、漫罵。

高堤耶本人倒不以為意,他是這樣看的:「男性的服裝,其實早就經歷了『內衣外穿』的時代進化,T恤以前就是內衣,如今則和襯衫等量齊觀。這也許是觀念的改變,比如巴黎的龐畢度中心,它將過去建築所竭力隱藏的管線徹底外露。這個年頭,許多事物都『內衣外穿』了,我想是因為人們變得越來越有自信,這其實沒有甚麼值得害羞的。」

其二:敘事的T恤

T恤打破常規,顛覆時裝的內外分野,T恤的流行也顯示了時裝曾經歷的階級分野逐漸崩潰,平民與貴族衣著漸漸一致。在日常生活中,開始以個人喜好為主,而非個人所代表的階級身份,決定你要穿些甚麼。

上世紀50年代中期,T恤作為外衣的現象,開始受到世人普遍的接受,接下來「搖擺的六十年代」,連女性也接受T恤。60年代,歐洲發生了很多對抗體制的運動,特別是1968年的五月學運,傳統價值被否定,很多新鮮的自由創意被引進日常生活中-比如先前被視為禁忌的迷你裙、牛仔褲、嬉皮裝也大受歡迎,紮染和絹印的T恤特別適合嬉皮風。隨後70年代,龐克、搖滾等次文化的崛起,也使得T恤從簡單的純色設計變為加上文字與圖案。穿衣者就更容易表達自己,T恤也就成了自由表達的媒介。

叛逆代表:Vivienne Westwood

如果要談叛逆,一定不能漏掉西太后薇薇安.魏斯伍德,此人原為小學老師,遇上搖滾男友麥拉倫(Malcom McLaren,性手槍樂團經理人)後,萌發時尚夢。兩人一同於倫敦國王路打理一間小店,售賣CD與服飾,店鋪名字不停轉變,一如他們對自由的追求,由Let It Rock、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Sex到Seditionaries等,總是不斷求變,總是不安於位。

在西太后離開麥拉倫、成立個人同名品牌之前,她與麥拉倫一起設計,並在店裡售賣他們的衣服,包括印上文字與大膽圖案的T恤,最出名的,莫過於印上納粹圖案與英女皇圖片,加上Destroy字樣的T恤-極權、皇權與毀滅,當被置在一起,就觸動了時代的神經。

AP_96101501498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被稱作西太后的Vivienne Westwood(左)長年來的設計風格是龐克文化的精華,驚世駭俗始終如一,只是現在要被震驚可能不那麼容易了。右為另一位著名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

時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其時的英國有兩種極端,其一是嚴謹正統的王室形象,另一就是崇尚自由與叛逆的龐克文化,這件T恤可說是把另一極端的王室形象也拉進龐克文化裡了,難怪極受歡迎。

自由意志:T恤與音樂

喜歡這一件納粹英女皇T恤的還有英國樂隊性手槍(Sex Pistols)的成員強尼.羅頓(Johnny Roten),而Sex Pistols的低音吉他手席德.維瑟斯(Sid Vicious)與其女友南茜.斯龐根(Nancy Spungen)的悲慘愛情故事裡,也屢見他們穿上T恤。T恤結合牛仔褲或皮褲,一種中性形象馬上呈現,恍若身體裹在T恤裡,可拋卻所有外界給你附加的身份。

龐克音樂可說與T恤有異曲同工之妙,或許曾經正統才能被稱為音樂或時裝,但在上世紀6、70年代,正統與民間文化並存。當你在某種音樂下,扭動你的身體,你就為你的身體打開了一個空間,在其間,你自由而活。你有自由選擇音樂,也有自由選擇衣著,你想唱出怎樣的歌,怎樣扭動身體,穿上怎樣的衣服,全由你自己決定。

其三:時尚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