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年6000噸的中國「進口黃魚」有多毒嗎?最後卻全上了你的餐桌

你知道一年6000噸的中國「進口黃魚」有多毒嗎?最後卻全上了你的餐桌
Photo Credit:思源如宁 @Wikipedia CC BY SA 3.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臺灣人嗜吃黃魚,但每年有6000多噸的黃魚來自中國大陸走私,而現在,可能一條也買不到了。

新聞整理:李修慧

常購魚的讀者可能知道,最近市面上幾乎買不到黃魚,那是因為年節不可少的黃魚,幾乎都來自中國大陸走私。本文將告訴你,常見的黃魚,是如何來到你的餐桌上,而最近,又為何消失。

你我吃的黃魚到底怎麼來?

根據湧升海洋創辦人徐承堉在上下游撰寫的報導,臺灣的確有合法冷凍黃魚進口,但是104年進口僅155噸,與市場上近6000-7000噸的交易量根本不能相比,在臺灣黃魚捕撈量與養殖量幾乎為零的情況下,這6000多噸的黃魚,可想而知,來自走私。

而臺灣鱻漁永續發展FB社群發起人白尚儒發表的投書指出,臺灣漁民與中國大陸走私魚貨,時常是以「海上買魚」的方式進行,雙方開船出海,在海上一手交錢、一手交魚。

小三通之後,臺灣漁船更可以登堂入室的開進中國碼頭挑魚、選魚,這些由臺灣漁船「用鈔票捕來」的魚,因被視為國人「沿近海捕撈漁獲」,而可以直接跳過防疫安檢及海關。

而海巡單位,對於這類魚貨走私,時常也「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來因為走私量太大,海巡單位根本查不完。二來很多查核時的文書程序,仍停留在手抄書寫,增加查核人員的負擔。

更嚴重的是,海巡人員要是通報走私,結局不是遏止走私歪風,而是被漁業團體及民意代表關切,遭指控「擾民」,即使想守法,海巡單位也無計可施。

亮晶晶黃魚
Photo Credit:Pooi Wang Chan@Flickr CC BY SA 2.0

聽說馬祖隨便補都一堆黃魚,買馬祖來的就好啦

20多年前,臺灣確實有自產黃魚的能力。環境資訊中心報導,過去,黃魚是馬祖地區的大宗漁獲,也是前去馬祖必吃的特產。

但是由於漁探器、非法炸魚、托底網和底刺網等非永續的捕魚技術越來越泛濫,加上國人對黃魚食用量大而造成的過度捕撈,大約在1980年代左右,野生黃魚數量開始下跌。2003年後,中國沿海和馬祖的野生黃魚捕獲量已接近零。

野生魚源枯竭,取而代之的是養殖黃魚,然而臺灣的氣候本就不適合黃魚養殖,中國則由於技術創新,繁殖黃魚成功,並密集放養,臺灣少數的黃魚養殖業者自然被中國黃魚的低價大量淘汰。因此目前,臺灣市面上可見的黃魚也幾乎都是來自中國的養殖黃魚。

而根據徐承堉研究,大陸走私來臺的黃魚平均一公斤單價只要臺幣41.44元,臺灣魚市自然傾向購買走私來黃魚,而非進口黃魚。

中時報導,2013年馬祖地區少數捕撈到的野生黃魚,由於數量稀少而價格昂貴,一尾5公斤的黃魚就要價10幾萬臺幣,且幾乎全數銷往中國大陸的高級飯店,臺灣人反而只能吃到中國養殖的便宜黃魚。

但過年過節就是想吃啊,買走私的黃魚有那麼嚴重嗎?

走私黃魚問題可大了。除了因為被視為國人「沿近海捕撈漁獲」,而未經安檢及海關外,甚至嚴重汙染環境,且影響臺灣自產的其他魚貨。

根據白尚儒的投書,食用安全方面,中國黃魚養殖地點在福建,養殖人家與養殖場相連,陸地上的汙染物可能直接進到養殖池,連帶汙染魚群。

另外,中國是全世界動物用藥量最大的國家,中國進口的魚貨,由於長途運送,且不需通過安檢,因此為了保鮮,投藥量極為驚人,除了投以禁藥,更添加大量的防腐劑。

今年年初,網路便流傳一個中國漁民為了增重、保鮮,替黃魚打入防腐劑的影片:

除了魚貨的衛生安全問題,環境也會受影響,中國東南沿海高密度的箱網養殖,製造出大量的餌料與排泄物,都會對海洋造成莫大汙染。而走私魚貨因為影響市場公平交易,間接迫使守法的漁民必須捕撈更多的魚才得以溫飽,也可說是間接促成過度捕撈。

另外,走私魚貨也嚴重打擊臺灣自產的養殖魚貨。以石斑魚為例,臺灣養殖的石斑魚,由於進口魚貨的擠壓,年年滯銷。直到今年中國大陸禁止走私,石斑魚的銷量才大增。

抵制走私這種事,交給政府就好了嘛?

根據徐承堉的研究,近期大陸為了對臺灣政治施壓,因此禁止臺灣漁船前往中國沿海載魚,這也是為什麼,近期市場上連同黃魚在內,常藉走私進入臺灣的海鱺、紅魽、嘉臘、鮸魚等魚,數量都大大減少。

但他仍擔心,一旦大陸解禁,或改由大陸漁船載出海,在海上交貨給臺灣漁船,走私黃魚還是會再度回到市面上。他因此大聲呼籲,請臺灣政府藉此時機,嚴查走私魚貨,整頓臺灣漁業市場。

雖然臺灣從大陸來的走私漁獲大量減少,然而有需求就會有供給,如果臺灣嗜吃黃魚的年節習俗沒有改變,又毒又危害環境的走私黃魚,還是會用各種方法回到你我的餐桌上。

比起購買時小心挑選無毒健康的黃魚,大眾更應該逐步改變飲食習慣,根據臺灣魚類資料庫的「海鮮指南」,除了黃魚,其實烏魚、黑鮪魚、鯊魚等也都已經面臨魚場枯竭的狀況。改食用虱目魚、吳郭魚等養殖魚類,或是捕撈數量還算穩定秋刀魚、白帶魚、臭肚魚等等,才是根本之道。

除此之外,試著了解永續漁法,抵制炸魚、電魚、拖底網和底刺網等破壞海洋生態的捕撈方式,支持責任魚貨,才不致使其他魚種,也都步上黃魚的後塵,走向魚源枯竭的境地。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