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家求生「恐懼」不再,何為新加坡威權政治的核心支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5年,新加坡新媒體Mothership.sg ,仍有刊登文章What if S'pore doesn't survive?,內文問:新加坡的主權國家地位,還能維持多久?
改變民眾想法的,有兩個因素:一、時代不同。立國之初,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前景暗淡、充滿未知之數,執政黨的危機論述因而對公眾特別有說服力。 但當國家制度與運作開始成熟、發展成績受世界稱譽,社會對國家的需要與未 來挑戰便有不同理解、對舊有論述不無疑問。
二、執政黨面臨「執政困境」(perpetual performance dilemma),意思是威權政體專注於經濟發展表現來延續政權,但過程卻為社會問政的崛起製造誘因與條件。民眾因為國家提倡知識經濟、發展資訊科技、與世界接軌,眼界擴闊,刺激了思考,於是對執政者 的國家發展目標與方法異議日多,一黨獨大愈加困難。社會問政意識崛起,使反對黨形象不再負面,更多人才願意加入,實力有了可觀的發展,所以在上屆大選能夠挑戰近乎所有議席。選民也擺脫了各種恐懼心理,敢於票投反對黨。
2015年大選,執政黨重新得到近七成支持率,但這並不代表執政黨面對的社會問政壓力已然解除,這只反映新加坡選民深受務實主義影響,在外圍經濟不穩定因素下,不敢冒險票投沒有執政往績(track-record)的反對黨,這亦意味,如果外在環境合適,他們仍會票投反對黨,對執政黨加以壓存、使之更為面向民意。

即便如此,設想有天新加坡完全開放政治,執政黨仍然享有優勢;2012 年,史萊特認為憑著過往亮麗政績,新加坡執政黨不難在政治競爭加劇的情況下繼續贏得執政,且更重要的是,開放政治可以回應社會漸強的制衡權力要求,執政黨可從中得到新的認受基礎與更高威望,有利管治。
需要補充的是,現今新加坡管治精英仍然著意加強國民的憂患意識。2011年, 李光耀回應這種憂患意識「是否壓制政治異議的藉口」時,他這樣說:「如果我們有種族或宗教衝突,我們就會變成另一個貝魯特(註:黎巴嫩首都)...... 我們必須為自己定位,鼓勵列強在區域維持影響力和勢力均衡,好讓我們有最大的活動與自由空間。我們能像紐西蘭一樣安全,以至於可以連空軍都不要了?」
相關報導:新加坡年輕人正在思考,未來要怎樣才更像一個「家」:新加坡大選前的五點觀察
本文摘自《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天窗出版社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
最新發展:
-
新加坡人看香港局勢:別只是隔岸觀火,星國社會秩序比想像中脆弱 4年前
-
星國藝人塗黑臉觸種族話題,雜誌編輯:以為已過了這個階段 4年前
-
回應前星國外交官比拉哈里:為何新加坡應與香港抗爭者是理念一致的同路人? 4年前
-
「新加坡前進黨」獲准成立,陳清木:繼續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努力 4年前
-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只感謝10個外國人,李光耀如何成為「其中一位」? 4年前
-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只感謝10個外國人,李光耀如何成為「其中一位」? 4年前
-
新加坡男生 也愛聊當兵?關於星國教育、消費和政府的在地觀察 5年前
-
李顯龍頒選舉令狀 宣布9月13日是民選總統提名日 6年前
-
新加坡的「小國」外交哲學:地理位置是優勢,更反對「強權即公理」 7年前
-
新加坡與香港如何比較?為解這題,我以近人類學方式檢視「新加坡想像」的盲點 7年前
-
新加坡與香港如何比較?為解這題,我以近人類學方式檢視「新加坡想像」的盲點 7年前
-
新加坡與香港如何比較?為解這題,我以近人類學方式檢視「新加坡想像」的盲點 7年前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