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當我們提到「自由主義」的時候,到底是在說哪一種?

當我們提到「自由主義」的時候,到底是在說哪一種?
Photo Credit: Carlo Allegri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哲學家討論的「自由主義」與社會政治學者討論的「自由主義」很多時候都不盡相同,兩者的內容有時甚至沒有多少交疊。

從上述可見,自由主義在大部分社會政治學人眼中實在不是什麼好東西。從歷史上來看,反自由主義的社會學者與政治學者多不勝數,這些批評甚至能書寫成一部反自由主義的歷史書。

事實上,曾任多間一流學府的政治學者Stephen Holmes,在1993年出版了一部被譽為極具影響力的著作《反自由主義剖析》(The Anatomy of Anti-liberalism)。在這本書裡,他最創新的觀點便是視「反自由主義」為一種歷史傳統。

Stephen Holmes提到,對自由主義的批判並非20世紀晚期一種短暫的時尚,它是西方政治文化中反覆出現的現象,至少自法國大革命以來是如此。19世紀開始,從梅斯特爾 (Joseph de Maistre)到尼采,對自由主義的理想和渴望都極盡嘲諷。直到今天,不少學者,不論極右派和極左派,依然視自由主義為巨大的敵人。

區分自由主義理論和自由主義社會

Holmes剖析了形形色色的反自由主義理論,它們的歷史沿革與理論內涵。有趣的是,他是鮮少地捍衛自由主義的政治學者。在此,我不能逐一介紹他對自由主義的辯護,正如我也無法在此為自己信奉的自由主義作全面辯護。但他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區分,值得大家參考。

他認為任何批評自由主義的人,必須嚴格區分兩種對象︰自由主義理論和自由主義社會(即哲學自由主義v.s.社會政治學通常描述的自由主義)。這種區分非常重要,因為在某種程度上,自由主義是一直沒有真正實現過的理想。因此,即使某個論述能夠有效批評自由主義社會,也不等於能夠批評自由主義理論。

他提到:「當一個自稱自由主義社會不保證平等的投票權或者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時,它就違反了自由主義的規範。若它將制度上賦予所有公民的權利不給婦女、黑人或者猶太人,它就是以一種公然非自由主義的方式組織起來。指出這一點是政治評論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不過,Holmes接續指出很多社會政治學者「漫不經心地將理論批評和制度批評混同在一起」。除此之外,他亦認為這些學者往往不同情地理解自由主義理論,不把它們看作嚴謹、有意義的理論,他們「字裡行間往往充滿著對這些(哲學)書藉不太友善的詮釋,是社會學的一種精妙形式」。

一個典型例子︰平等自由主義=福利國家自由主義?

我完全同意Holmes這個說法。事實上,假如你閱讀社會學與政治學的書籍,你會發現他們對哲學家思想(譬如康德、密爾)的描述並不深入,甚至粗淺。他們與當代政治哲學家對自由主義的理解也有非常多的不同。

他們也時常把現實上自由主義社會(例如美國、歐洲)的問題歸咎於自由主義理論,卻無視這些社會制度很可能是自由主義哲學家堅決反對的。(有趣的是,有些馬克思主義者堅持把自由主義社會與自由主義理論混同一起批評,但當他們為馬克思主義辯護時,卻懂得區分歷史上蘇聯與中國發生的事件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無關。)

最典型的例子是把哲學家羅爾斯的「平等自由主義」視為「福利國家自由主義」的一種,以為他的理論是為福利國家資本主義提供一種哲學辯護。

羅爾斯的平等自由主義主要主張︰

  1. 每個公民的基本自由權利應該受到保障、
  2. 所有人在社會地位上都享有實質的公平機會,以及
  3. 社會地位或經濟的不平等都受到差異原則約束(i.e社會地位或經濟不平等只在對最弱勢者最有利時才得以允許)。

沒錯,(2)和(3)表面看起來貌似支持國家再分配的福利制度。但事實上,羅爾斯老早意識到福利國家無法滿足平等自由主義理想。兩者的差別是,「福利國家資本主義接受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這兩方面嚴重的不平等的階級分配關係,卻試圖通過再分配的稅收和轉移方案以減輕市場造就的懸殊差異」(Krouse & MePherson 1988);然而,平等自由主義者卻認為在人們進入市場的起始狀態時,就需要大大消除這種不平等的階級分配關係。(可參考羅爾斯的property owning democracy的討論)

當然,羅爾斯並沒有詳細刻劃平等自由主義實現成社會制度的具體藍圖,但至少平等自由主義究竟會在什麼意義上引向福利國家,已經遭受不少當代哲學家的嚴重質疑(Will Kymlicka 2001)。

哲學自由主義的核心精神

為什麼平等自由主義並不像社會政治學者提及般一定要支持福利國家?我們要瞭解這點,必須要知道當代自由主義的核心精神。

簡言之,哲學自由主義的核心精神是: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他獨有的價值;沒有人天生比其他人高貴,也沒有人是他人的工具。所以,我們應該平等地對待與尊重每個人,或者,套用Will Kymlicka的說法,自由主義的核心主旨是「所有人的福祉都應該受到平等的考量」。

哲學家錢永祥曾提到,當代政治哲學家都必須接受上述的信條,無論是通稱的左派到右派的哲學家皆無例外。當代政治哲學之所以出現諸多理論,也完全是因為不同哲學家對這一信條作出不同的詮釋而已。另外,由於這個信條基本上是所有(理性、深思熟慮的)人都會認同的價值觀,所以自由主義在這意義下很難不成為政治哲學的顯學。

哲學自由主義只是空洞無物的理論?

當然,你可能會質疑,這個核心精神既然能引申出那麼截然不同又相互衝突的詮釋,豈不是空洞無物的概念?這裡可以有兩個回應。

第一個回應是,當代自由主義哲學家都會同意,為了尊重每個人的自主性、每個人的個人選擇,我們必須保障一系列基本自由權利,包括言論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自由、政治自由等等;而這是一個具體的正當原則。

第二個回應是,當代自由主義如其說是一種理論,不如說是一場思想運動。它是一種建基於「應該平等地對待與尊重每個人」這假設上,對政治的正當性(justice)與善(good)觀念不斷進行思考反省、批判修正的哲學思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