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當我們提到「自由主義」的時候,到底是在說哪一種?

當我們提到「自由主義」的時候,到底是在說哪一種?
Photo Credit: Carlo Allegri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哲學家討論的「自由主義」與社會政治學者討論的「自由主義」很多時候都不盡相同,兩者的內容有時甚至沒有多少交疊。

在這場運動裡,歷史上自由主義理論的確有各種毛病。女性主義、社群主義、公民共和主義、馬克思主義、多元文化主義,它們都深刻地批評了自由主義理論的各種錯漏,但同時自由主義理論在歷史上也吸收了這些理論,產生出各式各樣的自由主義,譬如當代自由主義吸收了社群主義批評而產生「共和自由主義」。

此外,在這場長達至少二百年的哲學思想運動中,自由主義走到今天,已逐漸形成一些基本的共識,它肯定了個人的選擇自由(因此保障自由人權)、尊重不同文化與價值(因此支持價值多元與文化多元)、每個人的福祉同等重要(因此在社會與經濟政策上必須平等地考量不同人與社群的利益)、經濟制度必須平等對待每個人(因此產生了平等自由主義這理論,專門探討經濟平等的問題)。

所以,如果反自由主義者針對的確實是某些自由主義理論的主張(譬如國家中立),只要理解無誤與批評有理,自由主義哲學家都可以接受與討論。事實上,自由主義哲學家本身就有不少內部爭論。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弄清楚哪些是自由主義理論,哪些明顯不是。我們不應該輕易把某些現實上自由主義社會的現象歸咎於自由主義思想出現了問題。(特別一提,把哲學家 Robert Nozick的自由至上主義與政治學中的新自由主義混為一談,也是有誤導之嫌。)

平等自由主義理想的具體實現問題

不過,有些反自由主義者卻不願賣賬,他們始終認為自由主義社會與自由主義理論是無法區分開來的。

這些反自由主義者通常堅持(1)現實上自由主義社會的出現,很大程度建基於自由主義理論的實現,或者,(2)自由主義理論或多或少能夠為這些社會制度進行辯護,變相維護這些社會制度持續發展下去。馬克思主義者便經常批評自由主義理論是維護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無論自由主義如何變化,它們都會捍衛生產資料私有化,以及反對工人階級革命,只謀求不痛不癢的社會改革道路。

我不同意(1),卻認同(2)的批評在某方面是合理的。自由主義哲學家有時的確含糊其詞,沒有說明清楚自由主義理想到底如何具體實現在社會裡,他們大多只關注規範性層面的理論問題。但有時候,有些自由主義哲學家又會對現實的社會制度提出具體建議與評價。這構成了一個尷尬的場面:到底自由主義哲學家應該回到理論層面,還是積極介入現實的社會討論之中?

當代哲學家似乎愈來愈傾向選擇後者。他們開始關注自由主義的現實面向,譬如他們會考量實現平等自由主義理想到底需要怎樣的物質、文化條件與社會制度。在這些討論中,有些平等自由主義者甚至會對代議民主制度、私有產權、生產資料私有化等等這些傳統自由主義者捍衛的政治經濟制度,進行批判,甚至反對它們。自由主義哲學家開始追求更激進的社會改革路線(Will Kymlicka 2001)。

總結

社會政治學描述的自由主義,都是假定自由主義必定支持自由市場制度、私有產權、道德普遍性、理想主義、忽視社會條件與理論如何實現的問題。但從上述可見,自由主義者不一定支持這些立場,他們也愈來愈關注社會條件、物質條件如何影響理論的實現。

當然,你也許由始至終沒有被我說服。你也許會堅持理論與現實的區分並不成功。歷史上自由主義者的確曾經支持奴隸制、自由放任市場、私有產權,也曾經對社會經濟不平等、女性不平等、少數群體被壓迫的現象視而不見。你也可能認為我為了替自由主義辯護而把它詮釋成缺乏實質意義的空洞概念。

我同意自由主義者的確在歷史上犯過不少錯誤。不過,這個歷史觀點正好說明了退守到「平等地對待與尊重每個人」的當代自由主義,並非全然空洞無物。因為歷史上的自由主義者曾經不相信這個信條,又或是錯誤地詮釋過這個信條。

當代自由主義者在討論中有時把立場退守到「平等地對待與尊重每個人」這個基本價值,正是因為他們從歷史上發現與反省到任何堅持絕對正當的理論都會有其局限與缺憾。政治哲學家明白到,他們需要更謙虛地從這個基本價值上重新討論何謂公平、自由與平等的社會經濟與政治制度。政治哲學的思想活動是不會終結的。

假如下次你聽到有人自稱是自由主義,不妨問清楚對方信奉的是什麼政治理念、支持或反對的到底是什麼主張。這才是有趣又有意義的政治/哲學討論。

參考資料

  • Will Kymlicka (2001)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 Stephen Holmes (1993) “The Anatomy of Anti-liberalism”
  • Michael G. Roskin, Robert L. Cord, James A. Medeiros, Walter S. Jones(2014) “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12th Edition)“
  • Richard Krouse & Michael S. McPherson(1988) “Liberal Equality”
  • 包宗和主編,燕政文、明居正等合著(2011)《國際關係理論》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博客正心誠意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周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