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蒜是調味佳蔬,印度醫學之父查拉克說大蒜,「除了討厭的氣味外,其價值高過黃金、鑽石」。其硫化物含量是蔬果之冠,也許如此,歐洲民間傳說,大蒜能驅逐吸血鬼。
文:焦桐
大蒜(二~三月)
冬日,街頭火鍋店總是門庭若市,往往一位難求。可惜多數火鍋店都乏善可陳,許多時候我走進火鍋店,只是為了大蒜,在調味碟中加進些許生蘿蔔泥,辣椒末,醬油,和大量的大蒜,遮掩那些奇怪的加工食品。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大蒜,吃香腸沒有大蒜怎麼辦?吃水餃、吃麵、吃各種醃漬食品沒有大蒜怎麼辦?
我大膽以為,英國食物乏味,可能是大蒜用得太少。華特夫人(Mrs. W. G. Water)在《廚師十日談》(The Cook’s Decameron: A Study In Taste)說:「英國人從未認識到應該謹慎地使用大蒜」。「大蒜適當地運用在湯裡,是烹調術的靈魂和基本核心」。
在普羅旺斯,幾乎所有菜餚都離不開大蒜,空氣中瀰漫著大蒜氣味,大仲馬在他的書中斷言:呼吸這樣的空氣有益健康。
大蒜是調味佳蔬,印度醫學之父查拉克說大蒜,「除了討厭的氣味外,其價值高過黃金、鑽石」。其硫化物含量是蔬果之冠,也許如此,歐洲民間傳說,大蒜能驅逐吸血鬼。
西班牙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痛恨大蒜,下達禁令:吃了大蒜的騎士,至少一個月內不准在宮廷露面,而且不准跟別的騎士交談。
完整的大蒜是沒有氣味的,只有在食用、切割、擠壓或破壞其組織時才有氣味。大蒜的辛辣味源自大蒜素,它會刺激身體中熱和痛的受體分子,令人感到灼熱,刺痛。其性格辛烈,潑辣,刺激,熾熱,有點像美國小說《飄》裡的郝思嘉,直來直往,務實,叛逆,性格堅強卻缺乏理性。
大蒜以辛烈之性刺激、融合他物,豐富他物的味道,也溫柔了自己;如麵包上的香蒜,辛辣消失了,變得柔滑,芳香;又如魚、肉因為有了大蒜去腥而鮮美,大蒜成就了魚、肉的同時,也柔和了自己。《飄》裡的白瑞德也很辛辣,幾近無賴,愛上郝思嘉之後,變得深情而溫柔。
大蒜,一般叫蒜頭的是指其鱗莖,有膜質外皮包覆;蒜葉則喚青蒜、蒜苗;其花柄則稱蒜薹;全都可作為蔬菜吃。大蒜品種甚多,按鱗莖外皮的色澤可大別為紫皮蒜、白皮蒜兩種。有一次餐會,郭楓先生贈我一顆大蒜,謂徐州獨頭蒜,剝開來吃,甚為辛辣。獨頭蒜為中國傳統的蒜種,最好的獨頭蒜在雲南洱源縣。
目前常見的分瓣大蒜原產南歐、中亞,乃張騫出使西域帶回,故又稱「胡蒜」,北魏.賈思勰引《博物志》曰:「張騫使西域,得大蒜、胡荽」。《齊民要術》載「八和齏」製作方法,其中重要的一味就是大蒜:「蒜:淨剝,掐去強根,不去則苦。嘗經渡水者,蒜味甜美,剝即用」。
紅蒜一般較柔和,有些甚至帶著甜味,如美國華盛頓州所產的英吉利紅蒜(Inchelium Red)、切特的義大利紅蒜(Chet’s Italian Red)、瓜地馬拉依柯達大蒜(Guatemalan Ikeda)。西班牙羅杰(Spanish Roja)被形容為世界上最辛辣開胃的大蒜,口感最受歡迎。
有些個性較強悍的品種,送進嘴裡,好像刀尖磨擦舌頭。然則我還是歡喜生食大蒜,加熱過的大蒜會失去辛辣味,變得溫和,缺乏主見。臺北有些較高檔的牛排館,炭烤牛排上桌時,總是附上整球的烤蒜瓣;蒜頭經烤熟,已無辛辣味,口感像糕點。
大蒜具保健與治療功效,《本草綱目》:「其氣熏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避邪惡,消癰腫,化癥積肉食」。《隨息居飲食譜》:「生者辛熱,熟者甘溫,除寒濕,避陽邪,下氣暖中,消穀化肉,破惡血,攻冷積。治暴瀉腹痛,通關格便秘,避穢解毒,消痞殺蟲」。它有明顯的抗菌、殺菌、抗原蟲作用;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還能降血壓、血脂、血糖、膽固醇、甘油三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少量食用大蒜,能促進胃蠕動和胃酸分泌。
據說吃大蒜要先切成薄片,讓它接觸空氣一刻鐘,氧化之後才能產生抗癌的大蒜素。中醫說,大蒜素能有效抑制癌細胞活性,造成癌細胞死亡,還能激活巨噬細胞的吞噬力,有延長生命的作用。常吃大蒜可以防止鉛中毒,抑制亞硝酸在體內合成和吸收,減少胃、食道、大腸、乳腺、卵巢、胰腺、鼻咽等器官的癌變。
元.王楨盛贊大蒜:「味久而不變,可以資生,可以致遠,化臭腐為神奇,調鼎俎,代醯醬,攜之旅程,則炎風瘴雨不能加,食偈臘毒不能害,夏月食之解暑氣,北方食肉麵猶不可無,乃食經之上品,日用多助者」。
我服兵役時演習,部隊急行軍來到鄉下,半夜草草睡在雞寮旁,農舍婦人深表同情,贈予一袋大蒜,說生吃能殺菌消毒,說希望她在金門服兵役的兒子也有人關心。那袋大蒜伴隨著幾天的軍事演習,陪伴我,永遠在記憶中飄香。
似乎沒有任何草本植物能像大蒜,在烹飪、醫藥、信仰習俗上扮演這麼繁複的角色,人類熱愛大蒜已經超過六千年。埃及第一位法老的陵墓建於西元前3750年,墓穴裡發現大蒜模型,顯然是用來抵禦惡魔,保護靈魂順利渡到來生。
古希臘作家阿里斯多芬尼斯(Aristophanes)的喜劇中,常提到大蒜。相傳古埃及在修金字塔的工人的日常飲食中添加大蒜,以增加力氣,預防疾病。
希臘詩人荷馬在詩中描述尤力西斯多虧了黃蒜(Yellow Garlick)才智取邪惡女巫瑟西(Circe),逃過一劫;那些沒有黃蒜的同伴們都變成了豬。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