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關心樓市的人有福了!細說「經紀人指數」的誕生

關心樓市的人有福了!細說「經紀人指數」的誕生
Photo Credit: Bobby Yip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者解釋近期發布的中原經紀人指數(Centa-Salesman Index,簡稱CSI),比採購經理指數(即Purchasing Managers’s Index,簡稱PMI)更新更密,對重視樓市與經濟人士十分重要的原因。

「恒生銀行高級經濟師姚少華表示,8月官方PMI回升與全國絕大部分城市氣溫明顯較去年同期為高,帶動用電量及發電量大幅上升有關……他認為,隨著秋天來臨,氣溫下降導致用電及發電量下滑,而民間投資增速未見反彈,料9月製造業PMI將有所回落。至於財新 / Markit公布以中小企為主的製造業PMI,上月則降至臨界值的50,較7月的50.6,回落0.6……受內地PMI數據帶動,商品價格普遍造好。」

以上是《am730》9月2日的一則財經新聞。幾十年來,採購經理指數(即Purchasing Managers’s Index,簡稱PMI)一直是財經傳媒重視的一個經濟指標。每逢月頭,總會出現在各大報章的財經版。今天,全球多個重要經濟體系都會定期公布其PMI,方便市場人士能及早掌握多一些製造業的最新動向。然而,相比製造業,香港人可能更關心樓市,我們幾時可以有自己的地產經紀人指數呢?

答案是上星期三!關心樓市的人有福了,中原經紀人指數(Centa-Salesman Index,簡稱CSI)上周三起正式定期每周公布。能夠比PMI更新得更頻密,皆因中原地產有能力每周動員前線經紀。睇升定睇跌?逢周一收集經紀對未來一星期樓市的預期,以一天時間處理資訊後,CSI每星期三公布。跟PMI相似,100點完全睇好,0點一致睇淡,50點則算是好淡爭持,樓市橫行也。與PMI不同,CSI是基於地產經紀專業意見的「軟數據」,而PMI則是反映採購經理掌握的訂單及存貨等「硬數據」。首次公布的數字是85.66,遠高於50點,算是普遍睇好。但市場要問,中原地產的意見靠得住嗎?

即使信唔過地產經紀,我都會傾向相信施永青的眼光。是咁的,話說數月前我曾自作聰明向施老闆解釋如何使用「Google 趨勢」的幾個搜尋關鍵字預測樓市,並建議他利用中原地產的獨家大數據(如睇樓數字、樓盤網頁流量等)令預測更準確。

很有創見吧?殊不知施老闆笑笑口對我講,中原地產研究部的同事其實一直在試驗分析各大小數據,CSI便是其中一個項目。可能是「成功靠父幹」吧,今時今日香港地搵樓買樓的大多不是像我一樣日日上網的廢青廢中。於是,當時我也不敢說網頁流量等較為客觀的硬數據一定比地產經紀的意見更準確預測樓市。

為求答案,中原地產研究部的朋友大方與我分享了CSI以及一些他們一直收集的其他硬數據。與兩位欄友花了超過一個月時間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儘管不是硬數據,亦談不上甚麼大數據,但只要適當運用,CSI有助令樓市預測更準確。以後財經記者朋友們欲知樓市最新動向,不妨參考一下這個中原經紀人指數。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免費早餐〉

責任編輯:王陽翎

核稿編輯:周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