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霧霾問題成詬病 荷蘭設計師發明淨化塔首度亮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北京霧霾問題響起警號,政府準備將霧霾列為自然氣象災害,同時外國設計師為此發明全球最大的「空氣清新機」,昨天正式亮相。
文:唐桁堃
北京霧霾問題一直受國際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早前亦發表報告,點名提及中國霧霾情況嚴重,空氣中微粒物(PM2.5)高於組織標準兩倍。有荷蘭設計師發明一台約7米高的霧霾淨化塔,昨天正式在北京首次亮相。
近日入冬,中國北部各區再受霧霾影響。中央氣象台早前預計,華北、陝西關中等地的部分地區,空氣質量為中至重度污染,其中北京上周部分地區能見度曾下降至不足1公里。早前有報導指,北京市政府正考慮把首都霧霾天氣列為自然氣象災害。
來自荷蘭的設計師兼藝術家丹.羅塞加德(Daan Roosegaarde)在北京一個設計展公開名為Smog Free Tower(霧霾淨化塔)的作品,目的是協助中國解決霧霾問題。報導指,淨化塔是全球最大的空氣過濾器,每小時可清潔三萬立方米空氣,吸收霧霾中75%的PM2.5有害微粒,預料一天就足以淨化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區域。


美國之音引述羅塞加德希望:「藉此可以產生一種參與感,使中國人參加解決霧霾問題,而不只是感到自己加劇了霧霾。因此說,這是一種激勵和動員民眾的設計。感到人們的喜愛令我非常高興。」
他更表示,霧霾淨化塔還可以提取霧霾中的碳顆粒,壓縮製成戒指、袖扣和固體小方塊出售。
美國媒體CNN報導,淨化塔是羅塞加德於2013年在北京生活時受到啟發,他後來用了兩年半時間,與荷蘭台夫特理工大學和該國一間環保科技企業European Nano Solutions共同研發。它透過吸入空氣污染物,然後轉化為正離子釋到空氣中。他表示淨化塔不只是為公園提供一個實在可行的方案,更希望建立清新乾淨的觀官,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
羅塞加德提到,自他在北京開始讓淨化塔運作以來,該塔每天過濾的空氣容量是在荷蘭過濾了兩星期的總和。他補充,空氣污染不是一夜間、用一台塔就可以解決到的問題,「我們必須由下而上,要民眾和政府兩者積極團結才能解決問題。」
響應永續與健康住宅趨勢,藍圖營造邀請一同實現美好生活藍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球暖化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建築作為主要居住和活動場域,如何應變並尋求改變成為關鍵課題。甫在台中梧棲推出新建案的藍圖營造,便展現領先思維與前瞻視野,堅持申請綠建築及健康建築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與環境共好共榮的永續未來。
全球各國視「2050淨零排放」為共同目標之際,訴求節能減廢、生態共生、永續循環的生活趨勢,正在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建築價值,例如台灣內政部在既有綠建築標章體系下,已新增「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期許藉由明確的係數轉換和標示制度,協助改善台灣建築能源使用效率。
同時民間業者響應國際發展趨勢,也積極導入低碳永續住宅認證機制,包括關注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核心指標的「綠建築標章」,以及採用提倡健康飲食、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凝聚社區健康意識、療癒住戶心靈、重視住戶安全、全齡與通用設計、提升住戶運動動機等七大評鑑指標的「Fitwel健康建築認證」。
綠建築與健康建築雙指標,兼顧環境友善與生活品質
由於兩大機制從不同角度審視建物的節能設施與環境品質,結合在一起更能涵蓋永續生活的完整面向,所以藍圖營造基於「承擔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需求」企業經營信念,即使為了符合綠建築及健康建築的嚴謹標準,勢必衍生額外營建成本造成綠色溢價,仍堅持替位在梧棲的新建案申請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值得信賴的生活品質與永續未來。

藍圖營造建設部總經理賴以軒表示:「以前建築與營造業只談價值工程,普遍重視成本控制,如今積極打造綠建築與健康建築,是因為每間房子的生命週期,長達10、20年甚至更久,需要能夠永續傳承,讓使用者住得安心又放心」,於是決定回歸人本價值,鏈結環境生態、城市美學、資源循環等多重思考面向,興建全台中第三座住宅類Fitwel健康建築。
從藍圖營造梧棲新案基地約870坪,但大幅降低建蔽率僅34%,確實感受到重視整體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尤其主建物退縮創造了大尺度棟距,讓112戶住家能夠不受屏蔽,享有絕佳通風採光及景觀視野,並隨著留設300多坪開放式公園與行人徒步空間,等於在密集街廓中創造難能可貴的綠地與呼吸空間,可作為營造私密性的中介轉化地帶,又符合提升綠覆率、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綠建築規範。
推動梧棲「方舟計畫」 ,打造以人為本的永續住宅
接著,訴求全齡化與通用化的設計,有諸多務實機能巧藏其中,像是展現白派美學的15層樓外觀,由白色、淺灰與深灰鋪陳淨雅立面,再搭配簡練俐落線條構成,緩減建築量體帶來的視覺壓迫感,而整體外觀僅頂樓賦予特殊結構造型,也加以妥善利用安裝太陽能板,希望增加綠電自發自用比例,公共梯廳感應式燈具、電梯動力回生系統、基地保水滲透功能等規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於建築整體規劃戶戶開窗及地下室天井設計,保持空氣流通,替住戶節省能源的消耗。

當然選用的建材一樣兼顧低碳與美學兩大訴求,可以看見開放空間與行人步道舖設的淺色面飾材,具有美觀大方裝飾性之外,表面平滑不易風化有助於降低後續維護成本,鋁窗採用日系品牌氣密窗並增添5+5雙層膠合玻璃,提供防風、防噪等多重作用,加上錯層陽台設計等細節層次,兼具隔熱與調節效果,以及營造細節層次的深色或淺色磁磚,也具有隔熱、防水與呼吸調節等效果,能夠被動式(passive)替住戶節省空調能耗,讓家成為足以面對未來環境變化的永續載體。
藍圖營造建設部副總經理呂嘉哲強調:「這是一個以永續為核心的『方舟計劃』,我們邀請認同綠建築與健康建築價值的消費者,一起啟動全方位生活轉型。」
尤其梧棲往來市區的交通網絡已然完善便捷,又被台中港特區、台中精密園區、台中科學園區所圍繞,除了高產值的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新興的風電產業也在地化形成供應鏈聚落,等於生活、環境與經濟的永續性都令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