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讓你看清久坐不動的危機:不止變胖,心血管、肌肉和大腦都會出狀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一天8個小時都坐在椅子上的話,不只是變胖那麼簡單,你的心血管、肌肉和大腦都會出狀況。
我們都知道坐著太久不只變胖其實對健康也不好,過去也已經有不少醫學專家用分析或案例告訴我們坐太久的壞處,但一想到都工作了一天還要運動就只覺得累,結果就是,我們把複雜的致病因素或是難懂的病名拋到腦後,繼續窩上沙發看電視。
這邊就有專家很乾脆地用清楚圖說告訴你,如果一天8個小時都坐在椅子上的話,不只是變胖那麼簡單,你的心血管、肌肉和大腦都會出狀況。

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The Washington Post
危機一、久坐傷害你的內臟器官
- 心臟疾病
長時間坐著會讓肌肉燃燒脂肪的能量變少,並讓血流速度變遲緩,這也讓脂肪酸更容易堆積在心臟。長時間坐姿與高血壓還有高膽固醇有關,再看到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上,平常靜態、幾乎沒有甚麼運動的人比偶爾會動一下的人的罹病機率高出了2倍。
- 胰臟過度活動
胰臟產生胰島素,胰島素是一種攜帶葡萄糖給細胞的賀爾蒙,目的是要讓細胞有能量可用。但細胞處在沒有動作的肌肉時,對胰島素沒有辦法立刻反應,因此胰臟會產生愈來愈多的胰島素,這可能導致糖尿病及其它疾病。一份2011年的研究中就發現,人們只要有一天是長時間的久坐,體內對胰島素的反應就下降了。
編註:根據《台灣醫界雜誌》,胰島素分泌過多,會造成血液脂肪代謝異常,如三酸甘油脂過高、低密度膽固醇過高、高密度膽固醇太少、血液凝固異常、血管硬化 (即血管阻抗性增加)、類固醇激素濃度改變、週邊血液循環不良與體重增加。
- 大腸癌
已經有研究發現,久坐會增加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儘管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一個理論就提到是「過多的胰島素促使細胞生長」,另一項說法則是規律運動能增強天然的抗氧化劑,進一步殺死與致癌相關的「自由基」。
危機二、久坐讓你的肌肉退化
- 軟綿綿的腹部
當你站著、走動或是直挺的坐著時,腹部的肌肉群能讓你保持身體挺直。但當你癱軟在椅子上時,這些腹部肌肉就不被使用了,結果就是,緊繃的背肌和虛軟的腹部讓不良的姿勢更嚴重,脊椎原本的彎曲弧度被放大,這就是所謂的「腰椎過度前凸」(hyperlordosis)或「凹背」(swayback)。
- 緊繃的髖關節
活動自如的髖關節可以幫你保持身體平衡,但長期久坐的人很少伸展髖關節前側的髖屈肌群(hip flexor muscles),這使得這一帶的肌群變得緊繃,進一步也讓人的活動範圍受限,同時更讓步伐縮短。有研究就發現,髖關節活動量的減少是老人發生跌倒的主要原因。
- 無力的臀大肌
當你坐著的時候,你的臀部肌肉基本上什麼事情都不用做,漸漸地這一帶的肌肉也就習慣了。軟趴趴的臀大肌會影響你身體的平衡和穩定,一旦缺乏這樣的穩定力你就無法邁出大而有力的步伐。

Photo Credit: Skoivuma CC BY SA 3.0
危機三、久坐讓腿部毛病多
- 腿部循環差
當你坐了很長一段時間後,就會讓血液循環速度減緩,這進一步會讓液體蓄積在腿部,有不少問題就是從此產生:範圍從腳踝腫脹、靜脈曲張到危險的血塊症況「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種種病症都與血液循環差有關。
- 脆弱的骨頭
平常你會做到的負重活動像是走路和跑步等,都能刺激髖關節和下半身的骨頭長得更厚、也更結實強壯,許多科學家就把漸漸增多的骨質疏鬆症的成因歸在缺乏運動上。
危機四、久坐讓上半身變僵硬
- 思緒不清
正在動作中的肌肉可以讓新鮮的血液和氧氣進入到大腦中,同時讓各種血液和情緒相關的化學物質釋放出來。當你長時間處在靜態的狀態時,任何事情包含你的大腦運作速度都減緩了。
- 頸部僵硬
如果你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坐在辦公桌前工作,然後用脖子前傾的姿勢一直盯螢幕,或是一邊夾著話筒邊打字,這些都會造成你頸椎緊繃,更進一步導致身體永久性的失去平衡。
- 肩背痠痛
往前傾、或是弓著背久坐的時候,你的脖子不會是唯一往前傾的部位,當你這麼坐的時候,也會讓肩膀還有背部的肌肉過度拉長,尤其是連接脖子和肩膀的「斜方肌」(trapezius)特別會受到影響。
危機五、久坐破壞你的背
- 失去彈性的脊椎
脊椎在缺乏活動下,就會變得僵化沒有活動力,也因此會變得很容易因人為活動受傷,例如你想要伸手拿杯咖啡,或是想要彎腰綁鞋帶時,就可能出現傷到脊椎的狀況。
通常我們在四處走動的時候,椎間盤會像海綿一樣,它們會伸展和收縮,藉此吸收更多的血液和營養素。但當你久坐時,椎間盤受到不均衡的擠壓會變得失去彈性,這也讓保護肌腱和韌帶附近的膠原蛋白變硬。
- 受傷害的椎間盤
人們一旦久坐,就會增加椎間盤突出的風險,因為人體有一條通過腹腔的「腰大肌」(psoas),這條肌肉拉緊時,會讓腰椎上半部前傾,這會使原本應該自然隨著脊椎曲線分布的上半身重量,全壓在坐骨(ischeal tuberosity)上。

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The Washington Post
到底該怎麼坐?
如果你真的無法時常起身,一整天必須有長時間坐在椅子上的話,那就試試看把自己調整到「坐正」如何(見上圖「正確的坐姿」):
- 不要前傾
- 放鬆肩膀
- 手臂靠近兩側
- 手肘彎曲90度
- 下背部的地方墊個靠墊
- 雙腳自然放平
每天一點改變就會不一樣
除了保持正確坐姿之外,這邊還有一些專家建議大家每天可以做的小動作(可搭配上圖有標號碼解說圖)
1. 選個類似瑜珈球的不穩定物來坐著,或是沒有靠背的凳子也行,啟動自己的核心肌群動作。坐直挺,同時記得把你的腳放平在地上,這樣可以讓你大約1/4的體重分攤在腳上。
2. 每天花6分鐘拉一拉髖關節前側的髖屈肌群。
3. 電視廣告的時候站起來走一走,就算是只有每小時1英里的龜速,也可以比坐著的時候多燃燒2倍的卡路里。如果你能做更劇烈點的運動會更棒。
4. 在工作的時候起身站一站,不要老是坐著。如果你實在沒辦法這樣做,記得每半個小時左右就要起來走走。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