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可以先看到,這一年的第五課,是管仲的〈四維〉,而第六課更為精彩,是老蔣的〈四維的意義〉,第七課才是顧炎武的〈廉恥〉。
今天要說的,是關於五一課綱國文課本的幾個小故事。
我們特別挑了民國五十一年頒布的課綱作為起始,有兩個小
第一個原因是民國五十八年開始所謂的九年義務教育,雖然
第二個原因比較單純,那是因為稍微加加減減來算,讀五一
這本是五一課綱的高中一年級上學期的第一冊國文課本,細
五一課綱這批課本,一學期選十八課,其中幾乎清一色都是
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年的第一冊,目次是:
一 師說 韓愈 1
二 學問之趣味 梁啟超 8
三 岳陽樓記 范仲淹 17
四 左忠毅公軼事 方苞 24
五 四維 管仲 31
六 四維的意義 蔣中正 34
七 廉恥 顧炎武 40
八 王冕 吳敬梓 47
九 項脊軒志 歸有光 61
十 背影 朱自清 68
十一 祭妹文 袁枚 74
十二 瘞旅文 王守仁 83
十三 訓儉示康 司馬光 91
十四 致沅弟書 曾國藩 101
十五 論短篇小說 胡適 107
十六 二漁夫 莫泊桑著 胡適譯 113
十七 爸爸的看護者 亞米契斯著 夏丏尊譯 123
十八 詩選 136-140
少年行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前人
出塞 王昌齡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韋應物
塞下曲二首 盧綸
楓橋夜泊 張繼
應用文類纂
書信舉例
一 致萱野長知請任東軍顧問並延攬同志相助函 孫文 142
二 囑張永福陳楚楠改良中興報函 前人 142
三 自檀香山與姪昌書 前人 143
不若今日的課本有豐富的彩頁與插圖(學生塗鴉的題材也少
每一課課文的編排和今日有不小的差異,倒是值得注意。
當年的課本將課文放在最前面,其後才是我們熟知的「作者
這裡很難去直接指出這些次序調動是否有什麼必然的因素。
將課文的正文放在最前面,讓我們可以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
除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課文在選輯的時候,有些
是的,今天要談的就是顧炎武的〈廉恥〉。不知是幸還是不
五一課綱這一批課本,〈廉恥〉顯然被放在比今天還要重要

我們可以先看到,這一年的第五課,是管仲的〈四維〉,而
對〈廉恥〉這一課有印象的朋友,不知道還記不記得在這篇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這段文字,考試以前也很愛考,是顧炎武引用歐陽脩的《五
這一段文字出自《管子.牧民篇》,有意思的是,這一年的
緊接在《管子》之後,就是老蔣的〈四維的意義〉,這一篇
這三篇正氣十足的文章,到了六十課綱就消失了,只留下顧
來看看六十課綱的〈廉恥〉,這一課的題解硬是加入了感天
(挪抬)蔣總統在〈新生活運動綱要〉中舉四維義云:「禮
這段文字,引自五一課綱所選的第六課〈四維的意義〉這一
到了七十二年的課本,這段花也還是存在的,只是有個小小
先總統(挪抬)蔣公於新生活運動綱要曰……
(民國六十四年老蔣過世啦,所以變成先總統了)
這一系列看下來,我們可以發現顧炎武的〈廉恥〉這一課來
時至今日,〈廉恥〉這一課依然是非常重要的高中選文,真
「本書編輯目標,在提高學生閱讀及寫作之能力,灌輸傳統
確實,〈廉恥〉這麼「愛國」的一課,裡面充滿濃厚的愛國
只是,時至今日,究竟〈廉恥〉這一課是否還適合放在教材
經過了這些年,選輯這一課的編纂者們,在詮釋上面是否也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請見:地表最強國文課沒有之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影評】《沉默呼聲》:會不會有一天,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時,沈默也是一種謊言」從導演李雲翔的角度來看,這些越不被關注的話題,越應該花時間去了解,從他執導紀錄片《活摘》、《求救信》到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沉默呼聲》,都一再挑戰許多人不敢觸碰的敏感神經。
「自由就像空氣,你只會在窒息時,才會察覺到它的存在。」對於身處臺灣的我們,尤其是對1990年後出生的人來說,透過選舉投票、上街遊行、訴諸法律來維護個人權利,彷彿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其實民主、自由、人權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好幾個世代努力爭取來的甜美果實。由李雲翔執導的《沈默呼聲》,便是一部試圖讓觀眾重新省思自由與人權如何得來不易的電影。
由真人真事改編,甫於2021年獲得奧斯汀影展觀眾選擇獎的《沉默呼聲》劇情敘述1999年夏天,兩對清華大學的學生情侶因為信仰法輪功,讓他們原本無憂無慮的生活在一夕之間全變了調。謊言、栽贓、囚禁、凌遲,這些血淋淋的真實修羅場,無聲無息地染紅了中國的土地。由於這段恐怖的經歷,也讓他們與美國記者丹尼爾產生了交集,是為真相帶來一道曙光,或是一切都仍是未完待續?
雙重敘事線展開各自的掙扎與共鳴
《沉默呼聲》有兩條主要的敘事線,一條是男主角王博宇的學生線,另一條則是丹尼爾的記者線。王博宇是一名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的博士研究生,他所信仰的法輪功被中國政府視為「眼中釘」,當掌權者開始迫害法輪功的學員,無法沉默的他藉由發傳單、拉布條、氣球飄書等機智手法,為自己的信仰與真相奮鬥,但這個看似再平凡不過的訴求,卻為他與身邊的人招來一連串的苦難,讓他感到心力交瘁。

另一部分,美國芝加哥郵報記者丹尼爾,過去曾經撰寫過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相關報導而遭到中國驅逐。當他好不容易再度踏上中國土地時,又碰到了法輪功事件,讓他開始感到動搖,直到後來目睹男主角一行人試圖揭穿謊言的行動,加上事件越來越甚囂塵上,讓他重燃記者魂,決定為受害者發聲,將這些極力被掩蓋的真實公諸於世,兩條敘事線也終於產生交集和共鳴。

無聲是種無奈,亦是種被消音的選擇
不少人可能都有在路邊看過法輪功的學員在宣揚他們所信仰的理念,但若要進一步討論法輪功的理念時,有多少人能講出貼近事實的認知?根據統計,1999年時,中國有七千萬人習練法輪功,而這樣的「勢力」被視為威脅到中國政權的穩固,所以促使中國政府採取一連串的打壓、迫害與抹黑行動,「被消音」的情況導致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其中的真偽,這也是《沉默呼聲》導演李雲翔為什麼拍攝這部片的原因之一。
導演李雲翔在接受採訪時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沒有更多的人來拍這些故事?」他認為現今的影視產業,為了不想要放棄中國市場,都會先自我審查電影題材,甚至主動迎合中國政府「批准」的故事內容。但從他的角度來看,這些越不能被關注的話題,越是應該花時間去了解,所以從執導紀錄片《活摘》、《求救信》到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情片《沉默呼聲》,都一再挑戰許多人不敢觸碰的敏感神經。

現實比電影更加風聲鶴唳
由於題材相當敏感,所以《沉默呼聲》劇組選擇在台灣跟加拿大兩地取景,即便拍攝場地不在中國,拍攝過程中還是面臨到不少困難,像在選角、租借場地時都遇到很多挑戰,更不用說要在台灣上院線時的阻礙連連。然而,正是這樣的困境,更讓我們看見這群新生代演員令人印象深刻的演技。尤其是當王博宇走過監獄長廊時那五味雜陳的神情,包含著對家人的思念、以及屹立不搖的堅持,光是這段畫面就值得再看一回。

「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曾經寫過這樣的詩文:「起初,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身處在自由社會的我們,當然可以繼續做沉默的大眾,選擇忽視旁人的不公不義,但誰又能保證眼前的歲月靜好,不會一夜翻盤?或許歷史紀錄是生冷的,但電影藝術是溫熱的,請一起走進戲院感受《沉默呼聲》帶來的省思及啟發吧!
《沉默呼聲》
上映日期:2022.8.12
上映地點:全台戲院同步上映
購票資訊詳見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