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希望聽一聽島上人民的聲音 紐約時報:台灣抗議者試圖滿足他這個要求

張志軍希望聽一聽島上人民的聲音 紐約時報:台灣抗議者試圖滿足他這個要求
Photo Credit: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官方媒體處理張志軍訪台消息,多半對台灣民間團體的抗議採取避開或冷處理手法。

新聞整理 / 高敏嘉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於6月25日抵台展開為期4天3夜訪台行程。張志軍此次訪台行程以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為主進行參訪,並拜訪朱立倫、胡志強及陳菊三位市長。抵台首日也舉行第二次的「王張會」,依首次會議雙方所關注的重要議題進行意見交換及討論。

「王張二會」討論議題方向有三點:

  1. 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整體看法
  2. 兩岸經濟合作與區域經濟整合
  3. 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

(相關報導:張志軍六月底將訪台 不入台北 拜會新北、中市、高雄

首次「王張會」重點提要

2014年2月11日至2月14日,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應邀拜訪南京、上海,並於2月11日在南京紫金山莊與張志軍進行第一次會談。而雙方討論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若干事宜,表示將:

  1. 著力完成ECFA後續協議的商談,完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2. 進一步擴大深化兩岸文教科技交流合作
  3. 協商海協會與海基會互設辦事機構
  4. 推動兩岸新聞交流,採取措施為駐點記者生活提供便利
  5. 妥善解決在對方大學及科研院所就讀學生的醫保等待遇問題

首次王張會雙方互稱官銜也被視為一大突破,而王郁琦在南京大學演講時表示,兩岸青年交流有利於相互瞭解,勉勵雙方應務實面對彼此的差異,用誠心與誠意相互交往。(演講稿全文

「王張二會」具體成果

2014年6月25日至6月28日,張志軍來台,並於6月25日在桃園諾富特飯店與王郁琦進行第二次會談。王郁琦在會後記者會指出,此次會議獲得兩項具體的成果:

  1. 人道探視列入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的功能之一
  2. 「陸客中轉」納入議題,雙方開始研究

其中,張志軍來台除了「王張二會」外,拜訪三市長朱立倫、胡志強及陳菊也成為關注焦點:

張志軍拜訪台灣三市長之整理

001

相關報導:

張志軍訪台行程備受矚目,但也因訪台期間的抗議事件,為安全考量,提早抵達台北機場,並按原定計劃搭乘傍晚6點25分的中國國航航班離開;而張志軍在6月28日也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僅是雙方共識,也是主流民意。

NYT

Photo Credit: 紐約時報 截圖

張志軍來台「廣受各界肯定」?

對於張志軍此次來台參訪,各界也有不同看法。

紐約時報以〈中國官員在台灣聽到民主之聲〉為題,報導張志軍訪台期間希望聽一聽島上人民的聲音,「台灣抗議者試圖滿足他這個要求。」

不過,中國官方媒體處理張志軍訪台消息,多半對台灣民間團體的抗議採取避開或冷處理手法,而中國新聞網引用新華社之報導提到,張志軍此行展現親民、務實作風和善意,「廣受島內各界肯定」,並取得三大成果:建常態化對話機制增互信、走基層有助細化對台政策,以及與市縣官員交流傾聽多方聲音等。

(相關報導:中國社論:不要太高期望 更別拿過於優厚條件「哄」台灣

然而,此次張志軍來台,也同樣引起多起民眾抗議及反彈聲浪:

005

003

相關報導:

Photo Credit: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

Photo Credit: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