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大型研究顯示,避孕藥跟抑鬱症風險增加有關(但毋須立即停服)

丹麥大型研究顯示,避孕藥跟抑鬱症風險增加有關(但毋須立即停服)
Photo Credit: Kimimasa Mayama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日發表的一項丹麥研究顯示,服用避孕藥跟抑鬱症風險增加有關,青少年組別關係更明顯。不過作者強調,大多數服用避孕藥的女性都不會發展出抑鬱症,毋須過份擔心。

複合口服避孕藥是其中一種常見而有效的避孕方式,主要是透過兩種人造荷爾蒙——雌激素和黃體酮——抑制卵巢排卵,從而降低懷孕機會。此外,也有只含黃體酮的單一荷爾蒙避孕藥。

近日發表的一項大型追蹤研究(cohort study,比較特定群組在一段時間內的變化),收集了106萬年齡介乎15至34歲的丹麥女性從2000年到2013年間的數據,並分析各種荷爾蒙避孕法跟抑鬱症的相對風險。

可能成因與先前研究

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作者首先指出,從一生來看,女性患抑鬱症的比率是男性的兩倍,然而在青春期之前,女孩的抑鬱症風險不高於男孩,因此有人猜測雌激素和黃體酮兩種女性荷爾蒙跟抑鬱症風險增加有關。

雖然有些研究測試了上述荷爾蒙的水平以及一些抑鬱症症狀的關係,但作者指出,只有少數研究量化分析低劑量的荷爾蒙避孕藥跟抑鬱症風險之間的關係。他們找出12項有控制組的研究,有兩項研究發現使用單一荷爾蒙避孕藥的青少年,會更常服用抗抑鬱藥物。有一項研究未能發現口服避孕藥以及情緒症狀之間有關聯,另外亦有三項研究顯示使用荷爾蒙避孕藥跟更好的情緒有關。

12項研究中,只有2項是隨機分配實驗,一項發現荷爾蒙避孕藥跟抑鬱症風險有關,另一項則不。其餘10項研究中,9項是橫斷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比較同一時間內兩組人的患病比率),當中6項為大型研究,指向相反結論,也有兩項研究未有發現關聯。

作者指出,由於出現情緒症狀是中止服用避孕藥的已知原因,橫斷研究會導致低估實驗組抑鬱症病例的偏差。但12項研究中只有一項追蹤研究,雖然該項研究顯示服用避孕藥的抑鬱症風險較低,但這研究對把中止服藥的女性算作控制組,同樣會低估了服藥的抑鬱症比率。

抑鬱症相對風險增加

基於以上研究的不足,今次研究針對各種荷爾蒙避孕法,以及首次獲處方抗抑鬱藥或診斷出抑鬱症之間的關聯。

結果發現,跟未有或已停止服用避孕藥的女性相比,使用複合避孕藥的女性首次獲處方抗抑鬱藥物的比率是其1.2倍,被診斷患抑鬱症的風險則是1.1倍。至於服用單一荷爾蒙避孕藥的女性,獲處方抗抑鬱藥物的比率為沒服用避孕藥的1.3倍,被診斷患抑鬱症的風險則是1.2倍。而如果把數據只收窄在15至19歲的青少年,相對風險會更高,為1.8至2.2倍不等。

(按︰原文誤寫為「增加」了若干倍,已改回,感謝讀者賴育賢指正。)

論文最後表示,使用荷爾蒙避孕法跟接下來首次使用抗抑鬱藥物或被診斷出患抑鬱症有關聯,而青少年的風險更高。作者認為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檢驗抑鬱症是否荷爾蒙避孕法的潛在副作用。

毋須恐慌,可跟醫生商討避孕方式

論文作者Øjvind Lidegaard認為,醫生及女性都需要注意這項潛在副作用。他強調絕大多數女性在使用荷爾蒙避孕法時,都不會發展出抑鬱症狀,但高危的女性(特別是青少年)也許應考慮其他避孕方式。

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的Ali Kubba醫生表示,現時有臨床證據顯示荷爾蒙避孕法會影響女性的情緒,不過今次研究並非指出兩者的因果關係,抑鬱症是否其副作用需要進一步研究去確認。

Kubba認為毋須因這項研究而感到驚恐,因為所有女性對各種避孕法的反應有別,而且目前有多種不同的避孕方法。他建議,女性在選擇避孕前可以先跟醫生商討,包括了解各種方法的可能副作用,以及哪一種最為適合其處境,才作出決定。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