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四成電子垃圾非法出口 :「新界將成為下一個貴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電子廢棄物在香港廢棄廠裡分解而釋出有毒物質,不僅對當地的工人及居民有害,也將會回過頭來影響到美國自身。」帕克特表示,美國是世界上唯一漠視這個問題的已開發國家,而現在是需要正視的時候了。
本報2016年9月30日綜合外電報導,蔡宜臻編譯;鄒敏惠審校
國際環保組織巴塞爾行動網(Basel Action Network, BAN)繼5月揭發美國廠商未善盡廢棄電子產品回收之責,走私印表機、電腦螢幕等出口到台灣、香港等亞洲國家,緊接著本月公布第二份調查報告,指出美國部分回收公司以「漂綠」為名,有40%都將電子廢棄物非法運送出去,其中高達93%的電子垃圾最後落腳在開發中國家,特別是香港。
美國電子垃圾40%不當回收 違反國際法律
這份名為〈詐騙回收:美國回收商傾倒電子廢料於亞洲〉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境內152個準備回收的廢螢幕與廢印表機,就有40%在高污染與不安全的狀態下,非法出口至開發中國家,多數位於亞洲地區。
這份報告是巴塞爾行動網「電子垃圾透明計畫」(e-Trash Transparency Project)的成果之一。計畫由美體小舖基金會(Body Shop Foundation)贊助,在待回收的舊印表機和螢幕上安裝205個GPS,追蹤這些電子廢棄物送往慈善團體或廠商的回收過程。
追蹤器數據顯示,有37件非法輸往香港,中國11件,台灣5件,巴基斯坦4件,墨西哥3件,泰國2件,加拿大2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多哥、肯亞、柬埔寨、多明尼加各1件。
「美國公民們繼續受到不道德的公司以『漂綠』為名,自稱在做『回收』而欺騙。」巴塞爾行動網執行董事帕克特(Jim Puckett)說。
下一個貴嶼——香港?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感知城市實驗室(MIT-SCL)與巴塞爾行動網合作,建立一套線上互動地圖,顯示205個追蹤器的路徑。巴塞爾行動網指出,這些廢棄物大多落腳在香港的半農半村地區——新界,並散落在48處不同的地點。
巴塞爾行動網表示,在電子廢棄物的目的地,可以發現大量螢幕、印表機以及其他電子產品,工人每天在隱密的廢棄工廠徒手壓碎、拆解,過程中釋放的印表機碳粉和含汞熒光粉,往往在缺乏防護措施和教育的情況下,輕易的經人體吸入並造成危害。
巴塞爾行動網表示,目前新界所採用的非正規回收方式,雖然並沒有像貴嶼觀察到的那樣危險,但依然是有害的;同時,香港當局似乎沒有認真執行電子廢棄物進口禁令,不管是禁止有毒的回收業務、控管明目張膽的非法進口現象還是破壞性污染、非法勞工,都缺乏積極措施。
「如果還不立即有所行動,這裡(新界)將成為下一個貴嶼。」報告指出。
新界約有十間垃圾場,除了冶煉、分離銅的過程中會產生水污染,電子廢棄物作業產生的危險還有以下幾點:
- 拆除液晶螢幕顯示器時,冷陰極管(CCFL)將釋出有毒物質汞螢光粉。
- 拆除印表機及其碳盒時,會釋出有毒的碳粉,包括碳黑以及未知毒性的彩色碳粉。
- 有機化學品如溴化阻燃劑等有害氣體將釋放到環境和工作場所。
- 廢棄裝置以及其他殘餘物很難回收,因此大部份會被棄置在灌木叢,小溪,和路邊。
- 據報導,有十個地點發現有粉碎的線路板以及浮選分離操作後的殘骸。
- 未完全分解的副產品會造成火災意外,釋放出劇毒灰燼,煙霧,氣體和微粒。
- 因為這些器材擺放在室外,地點也有設置撲滅小火的設備,因此發生火災是很常見的。
「電子廢棄物在香港廢棄廠裡分解而釋出有毒物質,不僅對當地的工人及居民有害,也將會回過頭來影響到美國自身。」帕克特表示,美國是世界上唯一漠視這個問題的已開發國家,而現在是需要正視的時候了。
電子廢棄物回收認證破功 美環保署丟臉
這份報告除了聚焦在顯而易見的全球風險,同時也直指美國內部的問題。
R2為美國環保署召開多方合作會議後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認證,認證廠商比民間e-Stewards制度(註)要多出五倍,但根據這份報告,R2認證廠商對外非法傾銷的比率,竟比未經任何回收認證的廠商要來的高。
巴塞爾行動網建議,消費者和企業應選擇e-Stewards認證的回收商。另一方面,歐巴馬總統應簽署行政命令,以防美國政府的電子廢棄物被輸至境外。
譯註:
巴塞爾行動網決定於2008年創立一套以市場為基礎的解決方案,以全球電子廢棄物的危機。在巴塞爾行動網與電子回收聯盟的努力下,產出了R2認證制度。然而,美國環保署在第一步就違反了國際法條,允許部分回收業者在R2認證中將電子廢棄物輸往國外。因此巴塞爾行動網選擇退出合作。但巴塞爾行動網並沒有因改革未成而氣餒,部分電子產品回收業領導人鼓勵巴塞爾行動網創立一套真正負責任的標準,能夠修正R2制度的缺點,並符合巴塞爾公約的條文。
2010年4月,巴塞爾行動網創立了e-Stewards認證制度。這套制度提供了全球最健全的電子廢棄物責任回收以及回收再利用標準。
參考資料:Recycling Today(2016年9月16日),BAN project reveals that 40 percent of tracked e-scrap was exported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