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少數民族的國家認同問題──以果敢族為例(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果敢地區再次爆發軍事衝突,與登盛政府在果敢地區政策推行的實質性不足,有著很大的關聯性。
*本文為系列文章,上、中篇請見:緬甸少數民族的國家認同問題(上)、緬甸少數民族的國家認同問題(中)
文:王曉飛
果敢族是緬甸少數民族之一,長期游離於緬甸政權之外的政治現實,撕裂了果敢族與緬甸主流社會相聯繫的紐帶。
五、登盛政府有限性地開啟了果敢族對緬甸國家認同的歷史進程
在社會學領域,認同主要描述一種特殊的集體現象,包含群體特性和群體意識兩方面:(1)一個群體的成員具有重要的乃至根本的同一性,即群體特性;(2)群體成員團結一致,有共同的性情意識和集體行動。(註34)而在國家層面,「國家認同是『一個人確認自己屬於那個國家,以及這個國家究竟是怎樣一個國家』的心理活動。」(註35)由此可以得出,在社會轉型期間,國家如果能夠提供合適的體制,使得各少數民族的利益得到較好的保護與協調,其政治訴求也能通過有效的途徑進行表達,那麼就會促進少數民族對國家的認同。
2011年3月30日,民選總統登盛在緬甸聯邦議會宣誓就職,開創了緬甸的新時代。對於困擾國家的民族問題,總統登盛提出以政治方式解決國家的民族問題,這為推進果敢族人對緬甸的認同,帶來了歷史性的轉機。
根據果敢地區的民族特點,登盛政府在果敢成立了「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並繼續任命白所成為自治區主席。2012年1月,由50多果敢青年(主要是果敢族人)組成的果敢青年聯合會學習考察團,參訪了緬甸新首都內比都。
在參訪期間,考察團被特別批准參觀了緬甸國會大廈,旁聽了民族院和人民院的會議,人民院議長瑞曼,民族院議長欽昂敏分別接見了考察團,全國民主聯盟總書記翁山蘇姬也特意前去慰問考察團。
同年9月,作為緬甸執政黨的緬甸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在果敢地區完成了黨組織的組織架構,自治區主席白所成的兒子白應能擔任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在果敢地區的黨委書記。為克服果敢地區與緬甸內地在語言交流上的障礙,登盛政府招募懂緬語的人進入自治區政府工作,在維護果敢傳統的漢語教學外,適度擴大自治區中小學緬語的教學範圍。
登盛政府在果敢地區所進行的新舉措,擴大了果敢族與中央政府的聯繫,並拉近了與緬族的距離。但是就其實際意義而言,登盛政府的這些新舉措,大都是傾注於形式上,而實質性的內容嚴重不足。「主體民族和已經接受主流文化的那些民族應當表現出容納、平等、積極幫助和促進少數民族的發展的精神。」(註36)
關於果敢族人的政治身份問題,登盛政府顧慮重重而瞻前顧後,如小腳女人始終不敢放開腳步,到現今,果敢族人的政治身份仍就處於「另類」階段。「各族人民只有從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獲取利益,才能達到對國家的認同,才能將本民族的命運與國家的前途融為一體,從而樹立起國民意識。」(註37)
果敢偏於緬甸貧瘠的東北角,交通極為不便。目前,整個果敢地區沒有任何像樣的工業,自治區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於以賭場為主的娛樂業,和甘蔗的種植業,糧食以及日用消費品基本上從中國進口。對於如何發展果敢地區的經濟,改善果敢族的民生,登盛政府往往是停留於口頭上。不言而喻,登盛政府在果敢民族問題上的「猶抱琵琶半遮面」,對推動果敢族對緬甸的國家認同,只具有初始性。

六、結語
民族對國家的認同,屬於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來不得人為地強制性,它需要中央政府把民族平等政策真正地實施到位,以及基於民族地區的實際狀況,採取與之相應的民族地方政權組織形式,並大力發展民族地區經濟。這樣才能夠推進少數民族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強少數民族的國家意識。
2015年2月,原果敢同盟軍司令彭家聲率領約1000名果敢同盟軍在果敢首府老街發生軍事衝突,造成了130多人死亡,大批的果敢族人湧入中國避難。果敢地區再次爆發軍事衝突,與登盛政府在果敢地區政策推行的實質性不足,有著很大的關聯性。因而,增強果敢族對緬甸的國家認同,最終實現果敢族人完全認同緬甸而融入緬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註釋:
34. 錢雪梅:《從認同的基本特性看群體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關係》,《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第17頁。
35. 高永久、朱軍:《論多民族國家中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第28頁。
36. 寧騷:《民族與國家——民族關係與民族政策的國際比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350頁。
37. 韋紅:《對奈溫統治時期緬甸民族政策的反思》,《東南亞縱橫》,2002年第5期,第44頁。
本文獲The Glocal授權刊登,原文請見:緬甸少數民族對緬甸的國家認同問題——以果敢族為例(下)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