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醫師教你破解「魯蛇的詛咒」:盡早接受「人生就是不公平」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I am fucked, but I am proud. 」情緒問題誰沒有,人生就是不公平!爛人鳥事天天有,就算生活爛到爆,也要大聲說:「現在的我,就是最好的自己!」
提升自我信心的需求多半發生在自覺不如人的時候。當你檢視成就,覺得自己好像高踞世界頂端,但只要一有人表現比你好,就能立刻把你打回平地丟進垃圾桶。
魯蛇的詛咒
我們跟其他群居哺乳動物一樣,能察覺自己在群體中的位階高低。而衡量工具就是人體內預設的價值計算器,衡量標準是人力控制有限的價值,如外形魅力、快樂、智慧與力量。換句話說,我們本能上會根據比較結果及自己無能為力的特質,來界定自己的等級。
但我們其實還有其他優點,如謹慎、忠誠、耐心,這些都是我們真正能控制的,也是較屬內在深層的性格與價值指標。不幸的是,根據我們內建的價值計算器,這些特質計算過後的價值為零。
除了價值計算,許多人對自己擁有的特質並不自豪,或許是因為自我標準太高,也或許是比較範圍太廣,人外總是有人,自己就是比不上某些人。你列在自陳量表上的特質都不如預期,聰明才智、外貌、力量等都只達低標,慘到令人打從心裡討厭,最糟的是這些特質的價值都很有限,簡直太恐怖了。
當你不喜歡眼中的自己,舉目所見皆缺點,討厭的缺點也沒好轉的跡象,在這種情形下,你怎麼可能高興得起來。
這時有人就會說你應該無條件愛自己。請相信或想像你信奉的神愛你,教友們也愛你。遺憾的是,這種鼓吹愛自己的作為,或許會讓你感覺很好,更有自信,但並不能真正改變人的行為舉止,混蛋終究是混蛋。這也不會遏止你繼續依賴與盲從教友、宗教領袖。這種愛自己的方法只會導致「焚燒《可蘭經》事件」 、搖頭性愛趴等「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的偏差行為。因為你的價值觀早已與你的想法斷了連結,無法分辨好壞與常識。
還有人主張設法找到自己喜愛或擅長的事物,盡全力去做,就能提升自我價值感。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點,這建議就太完美了。但真相是可悲的,世上就是有人不僅沒才華也沒興趣,連生活狀況都不允許他們開發人生潛能。因此,開發才能與尋求自我滿足雖然值得一試,但「你一定要成功,要對你無法預期的結果負責」這句話卻非常危險。
所以倒不如接受事實──人,有時就是無法也不會擁有自信。不過這不該成為你放棄自己的藉口,也無法阻止你甩掉自尊低落的爛情緒。自尊低落絲毫無關緊要,說穿了不過是艱苦生活、完美主義及身上配備不如人的副產品。
只要盡力自立自強,堂堂正正做人,遵守自己的價值觀,便能找到更多尊敬自己的理由。這種感覺絕對比立志加入一群超聰明、超有錢、身材超好的人生勝利組還要好。
下列蛛絲馬跡可看出你並未把「感覺良好」列入人生選項:
- 每天上人力銀行找工作,卻始終沒有面試機會,只買得起罐頭裹腹。
- 你想整形,醫師說手術金額肯定超出預算,而且你的大鼻子已超過醫療救助的極限。
- 醫師認為你患有纖維肌肉疼痛症(fibromyalgia),建議你改看疼痛科。
- 變裝皇后露波說愛別人之前必先學會愛自己,但你已完全放棄這點,只好倒抽一口氣,開始恨露波。
人們無法喜愛或尊敬自己時,會許下以下心願:
- 改變自己不喜歡的個人特徵。
- 接受「愛自己」治療。
- 尋求恢復自信的方法。
- 打消恨自己的念頭。
如果你比朋友窮、成就低,賺得比過去還少,可預見的未來毫無希望可言,要把這樣的自己視為贏家的確困難。而且照此邏輯思考,如果其他人都是贏家,那輸家當然非你莫屬。
不管從社會或個人角度,我們都接受以此觀點評價自我。想評斷某人是否走霉運,就看那人是不是沒做什麼就一貧如洗、孤身一人或失去一切。有種可怕的惡性循環威脅著我們,如果我們屈服運氣不好的日子、相信自己是失敗者,就會因為相信自己帶賽,才會厄運連連。你要嘛就保護自己,相信自己不是瘟神;要嘛就全攬在身上,衰個徹底。
建立自己的評比標準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覺得自己的人生陷入困境或每況愈下。然而即使不公平苦難當前,他們也處理得很好。不管再怎麼苦,仍然堅持誠信、絕不背棄親人,也能為朋友兩肋插刀。這些人總覺得自己沒有通過人生試煉,但事實上早就過關了,因為他們沒有屈服於自我價值低落而酗酒吸毒,也沒有自甘墮落或怨天尤人。請記住,即使你覺得孤獨、不如人或被世界淘汰,仍能堅持下去的你必定擁有許多優點,而這也是人生最大成就之一。
孤獨終老一輩子往往是讓人覺得失敗的主因,且多發生在無法承受社會挫敗的人身上。這些人忽略了自己實際擁有的東西,只因缺乏信心及適當的擇友程序而痛苦不堪。他們期盼著簡單的補救方法,卻總是落空。人生對有些人來說宛若社交沙漠,長相、年紀、能力等重擔總能在他們與社會之間築起一道高牆,將他們隔絕在牆裡。要是他們怪罪自己,而不與爛桃花或豬朋狗友一刀兩斷,下場肯定更慘。
另一方面,如果他們對於自己與外界接軌的能力仍保持信心,儘管經過長時間的隔離與孤單,依然堅持原則,最後就有可能成功穿越沙漠,找到與社會相容的綠洲,而這也是他們應得的。
所以如果你的人生目標是追求自我感覺良好,趕快罷手。只有學會從辛勤工作獲得滿足,才能享受信心滿滿的快樂。但請不要把培養自信當成人生目標,因為這暗示了控制與責任,你可能會因失敗而責怪自己。切記,當願望無法成真,又碰到苦難或衰神上身,甚至兩者同時發生之際,殘酷自責都是不對也不必要的。
人生烏煙瘴氣之時就該自問,正直有自信的人遇到相同處境會怎麼做。他們不會也不可能只為自己的快樂而努力;他們會選擇會做對的事。現在請以具體數字與日期,擬定可行又有效率的計畫表,並觀察實行進度。請根據行為而非感覺,來為自己打分數。也許你在某個月除了完成工作、餵飽孩子、打幾通電話之外,已無多餘心力做別的事。但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你能負責並符合自我期待的事。就算現在沒錢、失志又與社會隔絕,還有其他重創靈魂、讓人萬念俱灰的情緒火上加油,也請記住,你並沒走偏,仍在邁向成功的航道上。
Tags:
永豐「DAWHO之夜」帶大戶看大勢:展望2024經濟走向,深度解析股房雙市投資契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11月29日,關鍵評論網攜手永豐銀行舉辦直播活動《DAWHO之夜》,邀請到吳怡霈主持,以及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樂居創辦人李奕農兩位投資專家,與大家分析2024年的經濟、房市,以及持續發燒的AI議題,尋覓投資契機!
去年開始,關鍵評論網攜手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舉辦系列直播活動《DAWHO之夜》。每次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帶來實用的生活、理財知識,播出至今深受觀眾喜愛,像是2月播出的「行為財務學實踐大戶方舟策略」、或是6月播出的「大戶的日本秘境攻略」,也都好評如潮。
今年11月29日傍晚,雙方再次合作舉辦大戶們敲碗已久的直播活動──「DAWHO之夜:2024經濟展望」,本次邀請到知性主播吳怡霈擔綱主持,以及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樂居創辦人李奕農兩位股市房市投資專家,與大家細細分析2024年的經濟、房市,以及持續發燒的AI議題,在溫和衰退中尋覓投資契機!
2024經濟「審慎樂觀」!做好資產分配是投資成功關鍵
隨著2023年越來越接近尾聲, 2024年臺灣經濟預測也紛紛出爐,綜觀各界預測報告*,2024年經濟成長率預估落在3%上下,較2023年增長約1.5個百分點。對於明年臺灣的景氣觀察,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以烏俄戰爭、美中科技角力等國際事件的影響力式微為例,說明過去影響經濟的風險事件都已漸漸被認為「可控」,再加上近期作為經濟先行指標的股市也回穩、上漲,因此認為未來景氣將會緩慢恢復正常。
周教授提醒,雖然樂觀看待未來趨勢,但還是必須關注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和「以巴衝突」的後續情形。不管是債市還是股市,只要利率政策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此外他也提到,雖然從過去歷史看來,地緣政治事件對市場影響短暫,但仍建議投資人要多加注意,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
談到投資心法,周冠男也強調,「投資絕對不是短線賺大錢的事情,不能急。為什麼『經濟循環』裡面有『循環』?因為它不可能永遠都不好。所以我們要做好資產配置,長期它就可能會自然而然地往上增值。」除此之外,他也分享資產配置比例的建議,「我覺得更精確的比例是『100-年齡』。」例如30歲年輕人的配置方向就是70%股票、30%債券,然後每個人再根據個別的風險承受能力調節。最後,周冠男也建議大家在選擇標的時要落實分散的動作,避免一注獨壓某檔標的,因為市場到底最後誰會存活、誰能出線都是未知數。

2024房市「量」重於「價」!給首購族與投資人的建議
除了股市,房市的發展也是許多投資人關注的重點,尤其在臺灣號稱年度最重的打「炒房」政策《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正式實施以後,不少人認為房市好像活力不再。對此,樂居創辦人李奕農以國泰房價指數及央行報告*推論,認為未來房市將出現「價格緩漲、成交量萎縮、建商推案量縮」三大趨勢,建議2024年投資人可以從「成交量」觀察房屋的剛性需求強烈與否,進而判斷未來房市走勢。

此外,李奕農進一步指出,「看似條例實施壓縮了預售屋的淨轉手空間,整體市場萎縮、監理轉嚴,預售屋受傷應該比較嚴重,但實際上預售屋還是交易最熱絡的。」原因出在預售市場分期支付款項的特性,所以他認為未來預售屋的成交量還是持續看漲,且整體房市也不會過於疲弱。他接著解釋,「就像實價登錄不能稱為打房手段,近期政府只是增加監管力道,整頓市場的交易狀況,讓房地產交易回歸正常化,所以我不認為這些政策會導致房市走緩。」
面對首購族的聽眾,李奕農認為可以跟著政策走,例如現在提供利率補貼、寬限期延長、貸款年限延長的「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就是不錯的機會;但如果是投資人,李奕農則建議要等到政府把限貸政策移除的時候,才比較是進場投資的時機。

AI話題持續發燒,股房雙市怎麼看?
活動過程中,也談到近年熱門的AI話題。對此,李奕農分享美國房產領域已經有運用AI預測房地產價值的成熟案例,說明AI未來很可能成為房市中預測物件價值的工具,無論是投資還是自住都能幫助到想買房的購屋族。周冠男也認同AI崛起的趨勢,並從兩大觀點進一步分析,「第一,市場最近剛從AI熱潮冷靜下來,市場和投資人也能更客觀的看待產業未來的前景;第二,回到生活面來看,AI也只會越來越強,不管是金融商品推薦、醫藥應用、電信通訊、傳播應用,甚至是娛樂產業都是一片藍海,值得投資人持續關注。」
不過論及「出手」時,他也鄭重的再次提醒,「還是那一句,出手之前要做研究、不要單押某一家股票;最好AI相關標的都要有所涉獵,或是挑選一個投資組合,盡量把風險透過資產配置分散開。」就像周冠男教授不斷強調的,投資最忌諱人云亦云,哪個故事好聽走哪邊。因為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不同,投資理財的規劃、資產配置的方式也不同,投資人必須仔細思考,做好功課,然後才能在一次次的配置和操作過程,領悟到屬於自己的投資心法,並在2024年把握市場大勢,享受被動投資的甜美果實。

*註1:綜觀中央銀行、行政院主計總處、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等單位所公布之經濟報告中的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
*註2:2023年10月3日,中央銀行業務報告暨 113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行政院歲入預算有關中央銀行股息紅利繳庫部分之說明,第33頁。
* 來賓言論不代表永豐銀行之立場,直播活動體驗旨在提供趣味性互動,因每個人的狀況不盡相同,使用者應自行評估與參考,切勿以此直播內容作為生活規劃的唯一依據。
* 注意事項:
1. 基金: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請至永豐銀行基金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mma.sinopac.com/mma/SinopacFundSearch/search/FundIndex.aspx
2. 美股:
(1). 投資人投資海外股票之決定應依本身判斷為之,且應自行負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本行並不分擔投資風險或為任何收益保證。投資海外股票有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信用、價格、匯率、下市、政治之風險),亦可能發生部分或全部本金之損失,最大可能損失為全部投資本金及利息。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美股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bank.sinopac.com/sinopacBT/webevents/USStock/index.html
(2). 投資一定有風險,股票/ETF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 ShareShares 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mma.sinopac.com/ShareShares/Index.aspx
3. ibrAin:永豐商業銀行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109年9月10日金管證投字第1090352215號函核准辦理兼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請至永豐銀行ibrAin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bank.sinopac.com/sinopacBT/webevents/ibrain/index.html
4. 大戶投:「大戶投」為永豐金證券提供之服務,詳情請至大戶投網站參考完整說明:https://dawho.tw/hot/dawhotou/
5.房貸:「理財型房貸」為永豐銀行提供之服務,請評估投資風險及自身償債能力,詳情請至房貸網站參考完整說明:https://dawho.tw/hot/mortg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