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戰爭【 Vol. 2 】:選擇海洛因?選擇多巴胺?《猜火車》的成癮啟示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此為《藥物戰爭:從認知自由、猜火車到藥物除罪爭議》的第二部分:除了「成癮性」之外,影響精神藥物的潛在危害還包含了「人體傷害」以及「社會傷害」;而各個藥物危害研究結果之間的落差,再加上社會文化、市場經濟、公共衛生與政治情勢的考量,或許意味著區分安全與危險、合法與非法的「紅線」難以一筆劃定。
藥物戰爭:從認知自由、猜火車到藥物除罪爭議
【Vol.2】選擇海洛因?選擇多巴胺?《猜火車》的成癮啟示錄
文:邢懷安、王允翬
資料呈現:胡中瀚
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事業。選擇家庭,選擇他媽的一個大電視,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唱機,還有電動開罐機。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科保險。選擇固定利率的債款抵押。選擇過渡房,選擇朋友,選擇休閒服和配套的行李箱。選擇用分期付款買那個他媽的什麼布料作的三套件西裝。選擇DIY然後在某個星期天的早晨搞不清楚自己是誰。選擇坐在那張沙發上看會讓腦子麻痺的體育節目,然後往嘴裡塞他媽的垃圾食物。選擇在這一切的最後腐爛掉,在破爛的家裡被唾棄。當初你用精子弄他們出來代替你,現在換你被這些自私垃圾的小鬼煩死。
選擇你的未來。選擇生活。但我誰啊我,我哪會想幹這種事?
我選擇不選擇生活:我選了別的東西。
理由?沒有理由。
有了海洛因,誰還需要理由?
猜火車(Trainspotting)
時隔二十年,影迷心中的跨世代神作《猜火車》於今年五月正式開拍續集,不僅再次由名導丹尼·鮑伊爾(Danny Boyle)執導,男星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強尼·李·米勒(Jonny Lee Miller)等原班人馬也悉數回歸。而片頭由馬克(伊旺·麥奎格飾)操著一口蘇格蘭腔所述說的鬆動藥物世代裡資本生活常軌的經典台詞,無疑也將再次引起影迷們的討論。
《猜火車》改編自歐文·威爾許(Irvine Welsh)的同名原著,描寫蘇格蘭一群終日無所事事、靠領救濟金度日的年輕人,他們對資本體制下布爾喬亞式的社會與道德觀充滿厭倦,他們選擇放縱,選擇藥物、酒精、性愛、暴力和電音派對。在燙吸、煙吸、鼻吸、口服跟注射海洛因的極樂和退藥後的痛苦之間的,似乎就是這個時代物質生活的一種隱喻。
而在這些性格各異的角色中,最為人知曉的大概就是馬克·懶登(Mark “Rent Boy” Renton)了,在成癮與戒毒之間來回踱步的馬克對這個世界所持的獨特觀點和類存在主義的哲思,讓他成為許多次文化青年心目中的偶像人物。而由於須要飾演這樣的一個毒品上癮者,伊旺麥奎格也實施了不喝酒也不吃乳製品的節食計畫以達到吸毒者的激瘦身【註1】。
不過藥物對人們的身體傷害(physical harm)恐怕不僅止於消瘦的體態。「失能調整損失人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是指因過早死亡而損失的可能壽命,加上隨著失能而減少的可生產人年所成的評估指標。而單單是千禧年這一年,全球便有六百八十七萬年的失能調整損失人年是因為非法藥物所導致,也就是該年總失能調整損失人年的0.8%【註2】。除此之外,如古柯鹼或安非他命等興奮劑若使用過量,則會因其對自主神經的刺激而造成心搏及血壓上升,甚至嚴重如中風、心衰竭等副作用【註3】。至於惡名昭彰的海洛因呢?則幾乎可說是當前非法藥物中致命性最高的一種【註4】。
他不吃的,如何會上癮?──吳趼人
而身體損害僅只是藥物的其中一面而已。電影中馬克曾經戒毒兩次,第一次(想當然爾)是失敗了,不過也造就了伊旺·麥奎格演出了鑽進「全蘇格蘭最骯髒廁所」的馬桶,只為了找到不小心掉進去的鴉片肛門塞劑(減緩戒斷症狀用)這最為影迷津津樂道的一幕。當然,戒毒為的就是與成癮這股足以致死的誘惑相抗衡了,不過藥物是如何造成我們成癮的呢?我們都知道許多藥物具有成癮性,但如上的問題卻可能是出乎意料地難以回答。為甚麼會這麼說?先讓我們來嘗試定義一下「成癮」這個概念。
你可能會覺得成癮就是一種很簡單的狀態,難以自拔、亢奮、嗨、等不及想要再試一次,就像馬克說的:「將你一輩子最棒的性高潮乘以1,000倍都沒有這個嗨。」但仔細想想我們聽過的那些網路成癮、賭博成癮、性成癮、雞排成癮,還有寶可夢成癮。成癮為甚麼可以適用在這麼多地方?這些種類的成癮和藥物成癮又有甚麼不同?
近來針對成癮現象所給定的觀念主要包含幾個特徵:首先是渴望(craving),渴望促使著人們對成癮物有著強烈而急切的需求;其次是復發(relapse),也就是已經上癮一段時間的人在不接觸成癮物一陣子後又再度施用的情況;而第三個主要特徵則是成癮者會持續地施用成癮物,即便其已對自身造成嚴重的損害【註5】。
由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第五版,即是以物質施用症候群(substance use disorders)來區劃出前述的三種特徵,並將與施用物質相關的中毒和戒斷症狀等身體損害,歸類為物質誘導症候群(substance-induced disorders),這兩種症候群統稱為物質相關症候群(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s)。基於研究證據指出,賭博行為與藥物濫用所激活的大腦回饋系統相似,且其所致的行為症狀也可與物質施用症候群的徵況可相比擬;因此DSM-V在物質相關症候群之外,又再加入了僅有「賭博症候群」一例的成癮性症候群(addictive disorders)類別。但其餘的重複性行為(部分人士稱之為行為性成癮)如購物成癮、性成癮、運動成癮等其他子分類,則因尚不具有充足的同儕評閱證據(peer-reviewed evidence)而未被列入【註6】。
而另一與成癮相關的概念為依賴性(dependence):美國藥物濫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定義依賴性為「生物的機能僅有在藥物作用下才會正常運作,且當藥效去除後身體會出現障礙(戒斷症狀)的一種狀態【註7】。」依賴性與成癮時常為人們混淆與互用,其差異也存在許多爭議:如DSM-V指出依賴性並不必然會發展為成癮的症狀,實例之一即為使用嗎啡作為止痛劑的患者,長期使用下的確會出現耐受性與停用後的戒斷症狀,但卻罕有成癮的案例。不過基本上,依賴性多強調「生理」層面,成癮則為「心理」層面(因此也有「心理依賴性」的用詞),兩者均大致指向藥物對人體影響的同一個軸度。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最新發展:
-
《猜火車2》:一群英國吸毒青年,20年後的生活將走向何方? 5年前
-
一位女兒因快樂丸而死的單親媽媽,為什麼會致力於推動「娛樂用藥合法化」? 5年前
-
一位女兒因快樂丸而死的單親媽媽,為什麼會致力於推動「娛樂用藥合法化」? 5年前
-
【圖輯】毒品除罪化合理嗎?先搞懂「上癮」到底是什麼 5年前
-
藥物戰爭【 Vol. 3 】:犯人、病人與常人 ── 毒品入/除罪化的單一想像 6年前
-
藥物戰爭【 Vol. 0 】:靈性解放與科學管制 ── 藥物歷史的前世今生 6年前
-
藥物戰爭【 Vol. 1 】:嗑藥與認知自由 ── 大麻哲學中的倫理探問 6年前
-
藥物戰爭【 Vol. 0 】:靈性解放與科學管制 ── 藥物歷史的前世今生 6年前
Tags: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