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公投失敗,仍為終結52年內戰努力:哥倫比亞總統獲2016諾貝爾和平獎

公投失敗,仍為終結52年內戰努力:哥倫比亞總統獲2016諾貝爾和平獎
Photo Credit:nobelprize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委員會強調,雖然哥國人民已在公投中否決這項和平協議,但這並非桑托斯希望的結果,和平協議仍然有其意義,「這是貨真價實的賭注。」

201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今天在北歐國家挪威首都奧斯陸公布,由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獲得,委員會表揚他為了終結50多年內戰努力,決定將此殊榮獻給他。

自由報導,哥倫比亞政府於上月24日與左派游擊隊「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於古巴首都簽定停火協議,結束這場持續了52年的內戰,這場「美洲現存最久的武裝衝突」至少導致26萬人喪生,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儘管外界給予肯定,但許多哥國人民卻不認可這項協議,質疑桑托斯對左派叛軍太寬容,反對簽署的一方在本月2日的公投中以50.21%支持率,超過贊成方的49.78%,使得哥國終結52年衝突的希望落空。桑托斯也坦承失敗,但矢言將持續追求和平。

位於南美州的哥倫比亞,過去52年來與當地最大的左翼反叛軍陷入內戰,20多萬人在衝突中不幸喪命,800萬人流離失所,雙方於4年前在古巴展開和平談判,直到今年8月才正式停火,昨天更在聯合國祕書長與美國國務卿的見證下,政府與叛軍正式簽署和平協定,化干戈為玉帛,感動不少當地民眾。

但沒想到多數選民認為,和平協議對叛軍過於優厚,因而投下反對票,導致和平協議遭到否決,令哥倫比亞的政治前景陷入未知的處境。選民一旦拒絕了這項協定,哥倫比亞政府並沒有任何備案計畫應對,也意味著哥國終結52年衝突的希望落空。

風傳媒報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今年總共收到376位被提名者,包括228位個人與148個組織,是該獎項有史以來被提名者數量最多的一年,打破2014年278組的最高紀錄。

2015年歐陸難民危機爆發,頒獎前呼聲相當高的數位被提名者都與中東難民潮相關,包括在歐陸第一線救助中東難民的希臘島民、在內戰前線救援的平民團體「敘利亞民防隊」(Syrian Civil Defence),以及堅持對難民敞開大門的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等等。

201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由「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四方」(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獲得殊榮,獲獎原因是:「他們在2011年茉莉花革命之後,對於締造突尼西亞的多元民主體制做出決定性的貢獻。」

中央社報導,另外,關於為諾貝爾和平獎有幾個有趣的數字:

  1. 從1901年至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已頒發96次。其中,有2次為3人獲獎;共有16位女性獲獎。
  2. 巴基斯坦的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她因爭取孩童權利,17歲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
  3. 最年長和平獎得主是波蘭的羅布拉特(Joseph Rotblat),以高齡87歲於1995年獲獎。(諾貝爾和平獎平均獲獎年齡是62歲。)
  4. 有3人贏得諾貝爾和平獎時身陷囹圄:1935年的德國和平主義記者奧西艾茲基(Carl von Ossietzky)、1991年的緬甸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2010年的中國大陸異議人士劉曉波。翁山蘇姬2012年6月16日得以前往奧斯陸發表獲獎演說,距離獲獎已超過21年。
  5. 一人拒領和平獎,他是越南共產黨領導人之一黎德壽(Le Duc Tho)。他於1973年與時任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雙雙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他認為越南尚在戰亂中,並對諾貝爾獎的偽善而不屑領取,因此拒絕接受獎項。

2016諾貝爾獎相關報導: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