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養豬戶的沈痛告白:我們想買便宜的肉,但享有便宜的人卻不必忍受「痛苦」

美國養豬戶的沈痛告白:我們想買便宜的肉,但享有便宜的人卻不必忍受「痛苦」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想知道這個世界裡有多少東西是可以出賣的。當我們忽視一個美國人,讓他遭到虐待時,這個國家的每個男女老幼都有可能跟著受害。」

在北卡羅萊納州,17%的成人和1/4的孩童生活貧困。工廠化的養殖並未創造工作,反而破壞了當地的經濟。集中採購飼料和抗生素可以壓低成本,但是完全沒為該區帶進任何收入。養豬場可能生產便宜的肉品,但是住在那附近的人最有可能需要糧食券的補貼。

我們完成飛行視察後,多夫和我開車經過這些地方。那些鋼造的養殖棚外面都停了一輛載貨的卡車,頂多兩台。工人通常住在現場,養殖場不需要太多的勞力。我們開車穿過布朗鎮,那是養殖場邊緣的屋舍聚集區,屋外擺著出售的冰箱和生鏽養殖場設備。幾位黑人坐在門廊,孩子無精打采地坐在草地上或站著。車子經過時,女人都不抬頭看一眼。現場靜得可怕,毫無活力,這是怎麼回事?大家都無所事事,無處可去,熱氣和臭味懸盪在空中,揮之不去。

艾爾希‧海林(Elsie Herring)是個優雅的黑人婦女,她坐在門廊對我訴說那間房子的故事。那是母親留給她的房子,那房子原是她父親隸屬的菸草園主人所有。她說,有時農場會在夜間施肥,整間房子都籠罩在施肥的臭味和噴霧中。

在這一帶的路上,感覺蓄奴制好像是不久以前的事,過往的一切仍歷歷在目,未來則難以想像。這一區以前是種植菸草,現在因為生產便宜的肉類而難以吸引高科技的就業機會,因為這裡不乾淨或勞力技術不足。想來這裡的新產業都是一些髒污的工作,例如回收電池和工業廢渣。

蓋瑞‧葛蘭特(Gary Grant)告訴我:「這裡的人已經習慣默默受苦,這些公司就是看上這點,加以利用。」

葛蘭特曾是學校老師,現在領導北卡羅萊納環境正義網(North Carolina Environmental Justice Network)。1991年大型養豬場開始出現的時候,他就積極反抗他們,說他們專門傷害窮人。

「大家很怕仗義執言會失去工作,失去糧食券,在過程中遭到打擊。這是一種環境的種族歧視,是種族隔離的遺毒。」

葛蘭特雖是直言不諱的行動份子,但語氣溫順,態度隨和,可以感受到教師身上常見的耐心和關注。多年來,他積極對抗養豬場以及他們造成的副作用,在他的家鄉哈利法克斯縣(Halifax)達到不錯的效果。不過,那表示大型養豬場只是搬遷到居民比較被動或不敢反抗的地方罷了。

他告訴我:「在某個縣,我問他們為什麼不反抗,他們只說:『這是他們的土地,我們能怎樣?』我說:『但這是你們的空氣啊!』」

這就是韋伯痛苦的來源:這些養豬場傷害了他的鄰居、他們的家園、他的社群,以及他對美國的信念。他努力幫他們對抗養豬場,還闖入養殖棚內拍攝裡面的狀況,到各個論壇和立法機關請願和抗議。他遭到威脅,有人開價要他閉嘴,但他不肯沉默。

「我想知道這個世界裡有多少東西是可以出賣的。當我們忽視一個美國人,讓他遭到虐待時,這個國家的每個男女老幼都有可能跟著受害。我難過地看著我奮鬥一輩子所累積的一切,可能完全遭到摧毀。」

韋伯哀嘆的東西,就是社會學家定義的「社會資本」,那是一種學術用語,用來形容創造生活品質、讓社會靈活抗壓的互信互惠和共同規範。

皮尤委員會針對集約畜牧寫道:「社會資本較高的社群通常貧窮率較低,暴力犯罪事件較少,民主體制比較穩固。」工廠化的養殖威脅到社會資本。

在逐底競爭中,當大家敢怒而不敢言,不敢捍衛自己;當競爭壓力凌駕了社群健康;當布朗鎮的居民隱於無形、無能為力時,社會資本就遭到摧毀了。

「我們想買便宜的豬肉,便宜的雞肉,但是享有這些便宜肉品的人不必忍受臭味。」

你不需要跟韋伯解釋權力距離的關係,他就身處在那個情境中,他的鄰居無力搬遷,那些決策者則是遠在天邊。經過數十年的抗議,他已經心灰意冷,他本來覺得美國是個人人都很重要的國家,每個人的意見都有人聆聽,但現在他發現那不過是神話而已。

「他們根本不在乎我們,不在乎我和一些不想跟化糞廠為鄰的鄉下人。這個上帝庇佑之下,人人享有自由正義的偉大國家,不在乎我和我的家人,也不在乎黑人,他們受創最深,而我竟然是住在美國!」

書籍介紹

《未來的競爭力不是競爭》,漫遊者文化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過去我們讚揚競爭的好處,卻對競爭所要付出的代價避而不談:

我們曾經相信,競爭能刺激創意與創新,鼓勵生產者降低成本,讓市場上的選擇變多;現在我們面對的真相卻是:競爭愈多,企業的利潤往往愈少,勞動者的工資被壓得更低,而模仿和山寨愈發普遍。

showLargeImage

責任編輯:羊正鈺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