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筆下之愛,毫上和平:評張禮權「按.提.斡.WAR」個展

筆下之愛,毫上和平:評張禮權「按.提.斡.WAR」個展
Photo Credit:張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數位生活俯拾即是,全球化的議題即使不在國外,也總能在生活中滲入,倘若書畫的底藴是如此的深厚,當跨領域的步伐邁出,將踏向何方?

藝術家從來未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藝術與社會的關係,是一體兩面的相互映照,書畫藝術在創新與傳統之間形成一種依存關係,在捨棄與保存之間拉鋸。曾獲中國文藝獎章、全國當代水墨藝術名家獎的藝術家張禮權博士,現年59歲,以不輟的創作姿態,在國父紀念館舉辦個展;策展人張乃予以「按.提.斡.WAR」作為個展名稱,從按、提、斡到反戰(Antiwar),一個簡單的諧音命名,道出了張禮權的書畫作品所反應的現實,與關懷世界的一份心,書畫藝術中的筆墨如何反應現實?文人的抒懷、暢敘、寄情在張禮權的作品中,如何與世界對話?

寫景到圖像、圖像到符號,山水的內涵透過不斷的演繹與詮釋,在當代的今日如何可能呢?「書畫同源」的概念在元代書畫家趙孟頫的推崇下,成為中國歷代文人重視的創作方法與鑑賞美學。「用筆」是心與手在紙上「看」到何處的痕跡與記錄,而「師法自然」一直是藝術家筆下描繪的對象。

山水在當代情境中是,需要遠求才能映入眼簾的風景,需寄情才能無中生有的心境,山水的變異往往反映了大時代的改變,從北宋到南宋,南渡的山水有了迷茫遠闊的樣態,宋末元初的遺民藝術家錢選在《浮玉山居圖》中,以似山似石的變形,表達了「今非昔比」且「以古非今」的時代變遷。

《按、提、斡WAR_Antiwar》為950公分乘以190公分的巨作
Photo Credit:藝術家提供
《按、提、斡WAR_Antiwar》為950公分乘以190公分的巨作。

張禮權師承周澄,碩士由江明賢教授指導,學習書法與水墨畫,此外亦有深厚的篆刻技巧,在一脈師承的過程中掌握了重要且具風格筆墨,別具秀潤,飄忽的山水宛若浮島,浮島的畫面中,是數位雲端的想望,數位與當代的生活密不可分。

山水的雲端與變形

數位生活是當代隨處可見的「自然」,而書畫同源的用筆脈絡,在畫面中各以書之於文字,畫之於山石的素材,以宛若數位資訊的概念,重組在作品之中,;諸如《建構雲端》、《Triple W》、《低頭上雲端》、《數位之島的內心獨白》等作品,反應了訊息流通的今日,文人藝術家面臨數位革命,攸關通訊媒介的「改朝換代」。

圖與文的關係,在書畫的脈絡系統中,一直與西方繪畫有所不同,是一種特殊的形式,2015年11月法國的攻擊事件震驚世界,張禮權觀察社群軟體,在動態貼圖上紛紛改以法國國旗的顏色,這是大眾的集體反應與祝福,亦是對於愛與和平的渴望,此次個展中的作品清一色以95公分乘以95公分見方的尺寸為畫心,沒有捲軸,沒有加框,作品《數位時代個擁山頭》象徵著社群軟體的普及,宛若個人頭像的正方型尺幅,訴說著既扁平的資訊,卻又民主的生存空間。

作品《山水愛》
Photo Credit:星佑
張禮權,《山水愛》,2016,水墨、壓克力、宣紙,95x95cm

在《山水和平》與《山水愛》一作中,LOVE與PEACE的字樣分別藏在通篇的書法張幅,與同心圓的振幅線條中,畫面的切割,有著LOVE的字樣,在LOVE的字樣中,藏有黑白虛實對比的山水之姿,而PEACE則是從一山巒中擴散至畫面的邊境,在丘壑中營造了美好理念的散播,除此之外,原本屬於山窪、穴居等天然的地貌,以愛心的形狀形塑出屬於愛與和平的理念。

跨領域結合了什麼?

書畫不只是紙上的創作,更需要跨技術與跨知識的合作,才能開創更多書畫的當代議題,與時尚結合是張禮權此次重要的創作里程碑,透過穿著,作品不只是作品,而服飾也不單只是服飾,將直接成為一種愛與和平的分享與宣誓。此外透過動畫的方式,浮動的山水更具動態之姿,屬於數位意象的抽象概念,不單單躍然紙上,更是歷歷在目的任人觀看與思考。張禮權的水墨創作,同時是國際情事觀點的展現,也是藝術語言與當下社會交融後的創作語彙,如何提煉與分享是張禮權的創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雖然數位生活俯拾即是,全球化的議題即使不在國外,也總能在生活中滲入,倘若書畫的底藴是如此的深厚,當跨領域的步伐邁出,將踏向何方?紙上創作是全然的平面思維,從繪畫出發結合服裝設計,目視的平面性展現的是視觸的立體維度,書畫的當代議題需要的不只是異媒材的使用,平面性的美學內裏,或許更是要叩問的命題。

作品《全境擴散》在動畫作品中有著更為生動的表現。
Photo Credit:星佑
《全境擴散》作品在動畫作品中有著更為生動的表現。

如同前言所述,書畫在創新與傳統之間形成一種依存關係,在捨棄與保存之間出現一種拉鋸狀態,張禮權首次將創作圖案使用在服裝的設計上,無論是山水圖案、文字標語都將因為媒介不同,一樣的符號圖樣將形成另一種符號意義,在時尚的概念下,符號的能量因為二次轉化,有可能增強亦有可能減弱,此時的挑戰不只是文人胸懷如何在變異中有所堅持,而是在自我突破道路上走在原初的道上,成就另一種文人初衷,這是當代的書畫藝術家必然遇到困境與選擇。

按、提、斡是「手到」後的陳述與分享,從筆法到看法,包藏了社會觀、價值觀乃至於生命觀,清代張潮在《幽夢影》中說道:「有地上之山水,有畫中之山水,有夢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邱壑深邃,畫上者妙在筆墨淋漓,夢中者妙在景象變換,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山水的變化猶如作品《按、提、斡WAR Antiwar》一般,這張950公分X190公分的大型巨作,是張禮權胸懷丘壑與的終極理想,在地上與筆上之間交融,在夢想與胸懷之間彼此激盪。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闕士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