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健檢所費不貲,被錢關卡住怎麼辦?看看日本的做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就像人年紀大了一樣,經過多年摧殘,有些房屋老當益壯,有些體質不好的老房則奄奄一息。老屋健檢是維護人民安全的措施,只是如何解決費用的疑慮、做到盡善,還有待討論。
文:孫蓉萍|財訊雙週刊 第513期
「我家房子超過30年,可是那時候的商人比較不會偷工減料,為什麼要強迫我花錢檢查拿到證明才能賣?誰該出錢檢查?而且之前地震倒塌的房子壽命還不到30年咧!」
日前,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提出30年老屋買賣須附健檢證明的政策構想,讓這項議題受到關注。雖然他因尚未完整規畫就提出而道歉,但基於安全考量,政府的確必須正視房屋健檢的問題。
先來看同樣飽受地震威脅的日本怎麼做?日本普遍實施的是「耐震診斷」,由於1988年起採用新的耐震標準,政府規定該年5月底前施工的學校、醫院、百貨公司、飯店、安養院、圖書館等眾多人使用的建築物,必須接受診斷。
日本耐震診斷怎麼做?
公共建設強制 一般宅利誘
一般住家雖無義務,但政府鼓勵民眾接受檢查,各地方政府也提供檢查補助。費用依面積和結構而異,大約在20萬至40萬日圓之間(約6萬至12萬元台幣),補助最高三分之二,上限是2萬到8萬9千日圓(約6千至2萬7千元台幣),各地不同。
檢查之後如果需要修繕,通常須花費100百萬到150萬日圓(約30萬至45萬元台幣),政府約補助23%(各地不同);國土交通省為了提高耐震程度,8月決定加碼30萬日圓;也就是說,假設屋主要花100萬日圓整修,政府將負擔53萬日圓,多半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負擔一半。高達53%的補助,就是為了將全國的耐震率(耐震性受到認可的建築物占所有建築物的比率)從目前的82%,希望5年後達到95%。
總的來說,日本對攸關眾多人命的公共建設,強制規定受檢;一般住宅則施以利誘。事實上,台灣也有健檢補助,但並不普及,除了門檻高等原因之外,最主要的關鍵,恐怕和費用脫不了關係。
以台北市為例,2013年就開始推動老屋健檢,第一年申請件數136件,2014年增加到370件。台北市政府建築管理工程處正工程司洪德豪指出,申請老屋健檢必須整棟申請,如果沒有管理委員會的公寓大廈,可以推派一位管理負責人來申請,「我們當時主動告知各管理委員會這項訊息,所以申請相當踴躍。」
但到了2015年,「因為有意願的住戶先前都申請了,」健檢件數只剩20件。今年從5月1日開辦到現在,只有330件,遠低於預期。儘管建管處還輔導兩個重點:27條救災道路兩側和土壤液化區的建築物,健檢量和台北市一年的可執行量7,500件仍相去甚遠。
追根究柢還是因為所費不貲。以台北市的老屋健檢補助為例,根據耐震能力初步評估,每棟8,000元;但如果檢查結果是安全有疑慮、必須進一步詳細評估,就不是幾千元可以解決。配合內政部在2月台南大地震後實施的「安家固園計畫」,現在詳評的案件也可申請補助,金額是評估費用的45%、上限30萬元。
台灣老屋健檢該怎麼做?
政府帶頭示範 獎勵改建
但詳評如果花費超過30萬元,住戶是否願意分擔這筆錢,會是一大問題。而且因為申請以「棟」為單位,沒有管理委員會的公寓,必須有一人出來協調,須半數以上住戶同意才能申請,也構成一大門檻。從健檢的實際需求來看,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實際上也少有屋主會拿著健檢報告賣房子,房屋老不是問題,重點是蓋的過程是否有瑕疵,「真的不放心的買方,就乾脆買新屋,或是買921之後蓋的房子。」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建議,政府優先健檢五類房屋:位於土壤液化嚴重地區、海砂屋、位於順向坡、921地震時損害嚴重和921前設計施工的建築物。同時,他也提出解方,「政府帶頭做出示範案例,例如液化區內老舊的房子,以優惠的條件獎勵住戶改建,其他地方的居民看到新的房屋居住品質改善、房價增值,自然不再對都更有負面印象。」
在美國從事房地產仲介的業者指出,洛杉磯許多城市規定房屋買賣時,賣方要先到市政府繳費,讓市府派人來檢查房子,主要檢查項目是有無違建或違反居住安全之處等;買方則會找一位專業人士來檢查內部屋況之後,雙方再來議價。買賣雙方的檢查費用大約都在200至300美元(約6,300至9,500元台幣)左右。
在台灣,老屋健檢是否要和買賣連結、或政府是否該強制執行、健檢結果要不要公開,都還有待商榷。但可以確定的是:住戶應該知道自己的家是否安全、政府也需要掌握國內有多少危險的房子、尤其是公共設施,提高耐震率,防患於未然。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