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芳:狄倫為甚麼酷?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首歌,能包進一整個時代,一整個世界麼?那些句子,艾倫京士堡(Allen Ginsberg)形容的好:「一串串燦爛奪目的意象。」它們和時代一樣巨大,和世界一樣難解。這麼多年,我們仍然不敢說誰真聽懂了他的歌。就像這時代,這世界,我們始終望不穿,搞不懂。
文:馬世芳
開場白
多年來,狄倫演唱會開場都只有一句引言,由一位聲底渾厚的男子負責,據說是狄倫的巡演助理之一:
先生女士們,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藝人,巴布狄倫!
我十多年前看他的演唱會,便是這句台詞揭開序幕,很酷很低調。然而今年三月,我在東京Zepp聽到的開場白已有調整,宣讀這段台詞的聽起來仍是同一位助理,還配上了馬戲團的華麗音樂:
先生女士們,讓我們一起歡迎搖滾樂的桂冠詩人,六○年代亞文化夢想的代言人。他逼民謠上了搖滾的床,在七○年代化過一臉濃妝,而後在藥物濫用的迷霧中銷聲匿跡。接著他重現人間,信了耶穌。八○年代末期,他被當成過氣角色一筆勾銷,卻又忽然改弦易轍,在九○年代末開始推出他畢生最強的若干作品——先生女士們,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藝人,巴布狄倫!
這段裝腔作勢的滑稽宣言,摘自二○○二年八月《水牛城新聞報》一篇談論狄倫的文章。一個星期之後,狄倫演唱會的開場白就改成了這個版本——想來連狄倫自己都對該文作者集陳腔濫調之大成的超凡功力佩服不已,覺得不拿來用一下實在可惜。
真想知道這位被「示眾」的作者後來得悉此事,心情究竟是羞慚抑或虛榮。
外套與面具
喬治哈里遜(George Harrison)大概是這麼說的:「披頭」的身分,只是他穿過又脫掉的一件外套,偏偏很多人以為那件外套就是他本人。
這麼說來,「巴布狄倫」也是,而且那件外套換了太多樣式。大夥盯著一件件外套眾說紛紜幾十年,考證「外套史」的文獻堆成了小山,我們還是沒弄清楚那穿外套的人到底是誰。
一九六四年十月三十一日正巧是萬聖節,孩子們都在這天扮裝易容沿街敲門討糖果。二十三歲的狄倫遂在紐約演唱會興致高昂地對觀眾說:「今天萬聖節,我戴了『巴布狄倫』面具上台。」全場哄笑,卻沒人想到這是一句大實話。
十多年後,一九七五年的「奔雷秀」(Rolling Thunder Revue)巡演,有一夜狄倫真的戴了張「巴布狄倫面具」上台——他在紐約四十二街看到一間賣各式名人面具的小舖子,其中竟有一張橡皮面具是他自己的臉,狄倫當場買下了。當戴著狄倫面具的狄倫上台,觀眾都傻了,一片肅靜,沒人敢鼓掌:這是真的狄倫麼?還是一場玩笑?雖然這人唱歌的聲音聽上去挺像的……眾人狐疑地盯著台上那人唱了三、四首歌。直到口琴間奏的段子,狄倫隔著面具沒法吹,纔把它一把扯下,露出本來面目。
作家演員山姆謝帕爾(Sam Shepard)當天也在現場。他寫道:「扯下面具這招很震撼,儘管那效果並不是刻意設計出來的。觀眾完全一頭霧水,依舊搞不清楚台上那人究竟是不是他。」

狄倫不演出的時候,行事極其低調。八○年代,他出外上街總穿一件連帽運動外套,扣上帽子,拉鍊拉到下巴,戴著墨鏡,雙手揣在口袋,低頭疾走,彷若酒舖劫匪,簡直低調得欲蓋彌彰。那幾年,狄倫面孔浮腫、膚色蒼白,媒體繪聲繪影說他酗酒過度搞壞身體,他乾脆把臉塗白,畫上黑眼線,搞出一個半人半鬼的造型,嚇壞了一世界的歌迷。有人說,那是狄倫的「死面」(death mask)——從前人甫新死,常以石膏覆面翻模製像,謂之「死面」,留下那人在世間最終的表情。狄倫這自製的「死面」,或也意在讓歌迷放棄對這張臉的種種追討吧。
狄倫滿世界巡演,偶爾也會進城逛逛。二○○九年七月二十三日,紐澤西的朗布藍奇(Long Branch)派出所接獲民眾報案,稱有一老人舉止古怪,在他們後院出沒。附近巡邏的年輕女警趕赴現場,果然看到一邋遢老頭在街上慢騰騰散步,黑色運動褲塞進雨靴,披著兩層雨衣,帽子拉在頭上,被傾盆大雨淋得一身濕。女警問他在街上幹嘛,老頭說他看到有棟房子豎了個「待售」牌子,就過去看了看(就是這一看,把裡面的屋主嚇壞了)。
女警認為這老頭確實舉止可疑,附近居民也紛紛探頭張望,神色警戒。女警問他姓名,他說「巴布狄倫」。女警見過照片裡的狄倫,可跟這老頭一點兒都不像。於是她問這位「狄倫先生」,大駕光臨此地有何貴幹?他說他和威利尼爾森(Willie Nelson)、約翰麥倫坎(John Mellencamp)一起巡迴公演。女警想,這恐怕是公立醫院逃出來的病患,於是請他出示證件,老人說沒帶。女警問他住哪兒,老人說他的巡演巴士停在海邊一幢大旅館,名字忘記了。
女警猜想他說的是附近的「海景休閒會館」,便請老人上警車,容她帶他回去確認身分。老人在警車後座禮貌地說:我知道你職責所在,不能放我走,但你確認我的身分之後,可不可以再載我回去剛纔的地方?女警心想:你這死老頭,鬼扯甚麼啊。
警車開到當地,居然真的停著幾輛巨大壯觀的巡演巴士。狄倫經紀人拿出護照給女警檢查,上面的名字確實印著Bob Dylan。她滿腹狐疑遞還護照,禮貌告別,始終不相信這老頭就是「那個」巴布狄倫。
鬍子
狄倫有一臉好鬍子,只要他願意好好照顧。六○年代末他返樸歸真的鄉村音樂時期留過一陣兩鬢連到下巴的鬍髭,看上去很精緻。《約翰衛斯里哈定》(John Wesley Harding,一九六七)封面那幀黑白照鬍子已經留上了,但還不太到位,到《納許維爾天際線》(Nashville Skyline,一九六九)和《黎明》(New Morning,一九七○)封面那樣纔是真的好鬍子。他上「強尼卡許秀」(Johnny Cash Show)電視節目,兩人合唱〈北國姑娘〉(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ry),狄倫一臉好鬍子,一身西裝,配上他那兩年變得柔潤的聲嗓,確有讓時代為之一新的氣象。七○年代,他的造型又和音樂一起「野」回來——七○年代的狄倫對鬍子好像很無所謂,時常讓它介乎刮與未刮之間,和暴生的亂髮連成一氣,看上去有股自厭頹廢的緊張感。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