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馬世芳:狄倫為甚麼酷?

馬世芳:狄倫為甚麼酷?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首歌,能包進一整個時代,一整個世界麼?那些句子,艾倫京士堡(Allen Ginsberg)形容的好:「一串串燦爛奪目的意象。」它們和時代一樣巨大,和世界一樣難解。這麼多年,我們仍然不敢說誰真聽懂了他的歌。就像這時代,這世界,我們始終望不穿,搞不懂。

老狄倫改彈電風琴這件事,在我沒去現場親睹之前,心裡也不無疙瘩。畢竟他揹著吉他的形象,根本就是當代所有「創作歌手」賴以模仿追索的「原型」。然而親臨現場,纔體會到老狄倫的意思——據說狄倫覺得吉他沒法好好表現低頻的音場,只能用電風琴補上。原本想雇一位鍵盤手,但狄倫說:每個鍵盤手都想當獨奏家,他卻只需要非常簡單的東西。他始終找不到合適對象,最後乾脆扔了吉他,自己下來彈。

狄倫的電風琴確實線條單純,樸實無華,然而大匠不工,個性反而明顯。既然團裡兩把吉他都是爐火純青的好手,他自己彈不彈,倒真的無關宏旨。反倒是電風琴,圓滿了樂隊的音場。我想,就算是他的老朋友艾爾庫帕(Al Kooper)——那位當年在〈像一塊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和〈絕對第四街〉(Positively Fourth Street)彈電風琴而成為一代宗師的鍵盤手,聽了現在的版本,也會以狄倫為榮的。

舊歌,新歌

一首歌,能包進一整個時代,一整個世界麼?你聽〈苦雨將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l,一九六三)、〈盲眼威利麥泰爾〉(Blind Willie McTell,一九八三)、〈勞動者藍調二號〉(Workingman's Blues #2,二○○七),那些句子,艾倫京士堡(Allen Ginsberg)形容的好:「一串串燦爛奪目的意象。」它們和時代一樣巨大,和世界一樣難解。這麼多年,我們仍然不敢說誰真聽懂了他的歌。就像這時代,這世界,我們始終望不穿,搞不懂。有的句子,乍看乍讀也就那麼回事,聽來卻像布魯斯史賓思汀(Bruce Springsteen)說的「猛然踢開你腦袋裡那扇門」,那是歌的力量:

每個人都在做愛
或者期待一場雨

—〈荒蕪區〉(Desolation Row,一九六五)

你永遠不會懂我受的傷,和我掙脫的痛苦
而我也永遠不會懂你,
你的聖潔,和你所謂的愛,
而這真真讓我遺憾

—〈愚癡之風〉(Idiot Wind,一九七五)

我去過糖鎮,我抖落一身的糖
我得趕去天堂,趁大門還沒關上

—〈設法上天堂〉(Tryin’ To Get To Heaven,一九九七)

即使在極早極早的年代,你聽二十幾歲的狄倫在台上自彈自唱,便已經和唱片裡的版本完全兩樣了。如今他年近七旬,那些年少輕狂的歌,唱來更是不一樣的意思了:

來吧,全國做父母的,聽我說
你們不懂的事情,不要妄加批判
你們的兒子女兒,不會再乖乖聽話
你們那條老路,愈來愈不堪走
新路已開,請你們讓到一旁,要是不能伸出援手
因為時代正在改變

戰線已畫,詛咒已下:
慢的終將變快
當道的終將過氣
那些老規矩,都已不合時宜
領先的終將落後
因為時代正在改變

—〈時代正在改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一九六三)

當初那一腔正氣向著「大人世界」喊話的憤青,如今年紀比美國總統還大二十歲。同樣的歌,聽來更像是對同輩,甚至晚輩的勸誡,然而力量依舊,甚至更顯老辣。

至於狄倫自己,從不追求領先,也不在乎快慢,那麼也就無所謂過不過氣,更無所謂落不落後了——他走的,始終是自己開的那條路。

二○一○

推薦書摘 ►巴布狄倫自述:他們叫我不要逃避,扛起責任擔當一整個世代的良心

馬世芳
作者馬世芳|Photo Credit: 新經典文化

書籍介紹

昨日書》,新經典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馬世芳

四年前,詹宏志曾專文推薦馬世芳第一本書《地下鄉愁藍調》,他說馬世芳彷彿是一個老靈魂裝錯了青春的身體。他寫音樂,會讓你忍不住找出那些歌,一遍遍重聽;他寫往事,會帶你幡然重返曾經沸熱的年少青春。他的廣播,兩岸樂迷逐集錄製珍藏,甚至盜版私賣;他的文字,總在我們記憶深處,湧動著時代的潮聲。他為音樂找到深情的語言,沒有馬世芳,台灣的音樂語言將多麼失色,多麼失溫。

2010年,即將四十歲的馬世芳獻給等待已久的讀者第二本書《昨日書》,這位台灣六年級跨音樂、廣播、文字創作等文化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第二本散文輯中收錄他從2002年以來的文字四十餘篇,並配置三十餘幀珍藏的流行音樂相關物件照,寫音樂、寫回憶、寫個人生命與時代的交響。

►同場推薦《歌物件》、《耳朵借我》,書中有更多的巴布狄倫。

昨日書_立體書封書腰 馬世芳
Photo Credit: 新經典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